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单元检测(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单元检测(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30 06:0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单元检测(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即D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从O运动到D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B点的瞬时速度
B.子弹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vA-vO=vB-vA=vC-vB=vD-vC相同
C.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vO:vA:vB:vC=2:::1
D.子弹从进入每个木块到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A:tB:tC:tD=1:::2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电动玩具车,加速度为0.2m/s2,当它的速度从0.3m/s增加到0.9m/s,所需的时间是(  )
A.6s
B.4.5s
C.3s
D.1.5s
3.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跑步比赛中,时两机器人位于同一起跑线上,机器人甲、乙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乙起跑时,机器人甲正好跑了
B.机器人乙从起跑开始,经后刚好追上机器人甲
C.机器人甲、乙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为
D.机器人乙超过机器人甲后,甲、乙可能再次相遇
4.下列图象中,、和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B.C.D.
5.把一辆汽车的启动过程简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3s末的速度为
B.汽车前3s内的位移为4m
C.汽车第3s内的位移为9m
D.汽车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
6.一辆小轿车刹车过程可近似看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其在第1s内位移为20m,最后1s内位移为2m,则该车(  )
A.加速度大小为4m/s2
B.初速度为18m/s
C.从刹车到停下来用时5s
D.1s末速度为16m/s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B.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且乙在甲的前方
C.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增大
D.时刻,两物体一定相遇
8.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捏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指捏住直尺,手捏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捏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捏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第次捏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
B.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
C.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
D.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
9.一质点自x轴原点O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运动,经过t0时间速度变为v0,接着以-a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时,加速度又变为a,直至速度变为,加速度再变为-a,直至速度变为……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0时刻,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质点在x轴上作往复运动,直至停下
C.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0t0
D.质点将在t轴上一直运动,永远不会停止
10.一质点以初速度v、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一段时间后质点运动的路程与位移大小之比为5:3,则该过程的位移和时间可能为(  )
A.位移大小为
B.位移大小为
C.时间为
D.时间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15分)
11.某物理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多次实验后,得到一条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1)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的交流电源上,得到的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图乙中未画出。通过测量得到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则小车的加速度______,打点计时器在打点时小车的速度______。
(2)实验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小实验误差______。
A.钩码的质量尽可能小一点
B.实验前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C.用刻度尺一次性测量、、、、、点到点的距离
1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2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根据实验给出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做____________运动。
(2)D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3)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2。
三、解答题(共45分)
13.一物体由静止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落地前最后1s的位移为25m(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2)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
14.和谐号动车组是我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8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现有一辆正以的速率运行的列车,接到前方车站的请求:需要临时停车接一危重病人。列车先以加速度大小做匀减速运动,恰到该车站停止,停车1分钟后再以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启动,直到恢复原速行驶。(列车始终沿直线运动),求:
(1)该列车从匀减速运动到停车的位移大小;
(2)该列车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多长时间。
15.一物体以25m/s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g取10m/s2)求:
(1)经过2s位移大小是多少?速度是多少?
(2)经过4s产生的位移大小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16.在公路十字路口装有信号灯,交通规则规定:绿灯结束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有一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正以的速度朝该路口匀速前行,在车头前端离停车线处时,求:
(1)若司机看到前方绿灯刚好显示“4”时,立即加速,想在剩余时间内使汽车匀加速通过停车线,则汽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若司机看到前方绿灯刚好显示“4”时,使汽车以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行驶,司机看到绿灯熄灭立即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运动,要使汽车前端不越过停车线,刹车后汽车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3)若在路口因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若汽车启动时都以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到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由于人反应时间的存在,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现假设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司机滞后启动汽车,后面司机都比前一辆车滞后起动汽车,在该情况下,有多少辆车能通过路口???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设每一个木块厚度为d,子弹从O运动到D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经过B点的瞬时速度为vB,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对比可得
A错误;
B.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位移的时间比为
可知,穿过每一个木块所用时间不同,由
可知,穿过每一个木块的速度变化量不同,B错误;
C.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经过各点的速度分别为
联立解得
vO:vA:vB:vC=2:::1
C正确;
D.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反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B的解析可得,子弹从进入每个木块到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tA:tB:tC:tD=
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可得
可得所需时间是3s,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根据v—t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机器人乙在时起跑,此时,机器人甲跑过的距离
选项A错误;
B.机器人乙起跑后,甲通过的位移
乙通过的位移
可知
说明机器人乙追上甲,选项B正确;
C.两机器人在速度相等(即)时相距最远,两者间的最大距离等于内的位移之差,则
选项C错误;
D.机器人乙超过机器人甲后,乙的速度总比甲的大,则甲、乙不可能再次相遇,选项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
A.由图像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一直保持不变,且不为0,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图中图线斜率为0,表示物体静止不动,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物体加速度在不断增大,所以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图像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所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A.由速度公式可得,汽车3s末的速度为
A错误;
B.由位移公式可得,汽车前3s内的位移为
B错误;
C.汽车前2s内的位移为
故汽车第3s内的位移为5m,C错误;
D.汽车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
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A.最后1s内位移为2m,由逆向思维得
故A正确;
B.在1s内位移为20m,则
解得
故B错误;
C.从刹车到停下来用时为
故C错误;
D.1s末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
A.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知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错误;
B.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均为正,方向相同;由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甲的前方,故B正确;
C.根据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时刻之前,甲乙两物体距离逐渐增大;时刻之后,它们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故C错误;
D.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由图像知,时间内两物体位移不等,则时刻两物体没有相遇,故D错误;
故选B。
8.BCD
【详解】
A.根据
可知,乙第一次抓住直尺的速度
A错误;
B.直尺下降的高度,根据

所以下落的高度最大时用的时间最长,所以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最长,B正确;
C.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则下落的高度
大于该直尺的长度,所以将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C正确;
D.将计算出的反应时间对应到尺子上的长度时,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D正确。
故选BCD。
9.BC
【详解】
A.t0时刻前后,速度均为正值,t0时刻,质点的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D.由图,质点将在x轴上运动,由v-t图像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质点沿x轴正向的位移大于沿x轴负向的位移,质点一直在t轴右侧往复运动,该质点每次由x轴负方向变为x轴正方向的速度都会变为原来的一半,加速度大小不变,一个往返过程的时间变为原来的一半,则运动总时间确定,最终质点会停止运动,D错误B正确;
C.由图像,2t0时刻位移最大,故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
C正确。
故选BC。
10.BCD
【详解】
因路程与位移大小之比为5:3而不等,故质点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速度减为零时的时间和位移为

质点反向加速的时间为,速度为,有
BC.若总位移为正,即,可知,有
解得
则运动时间为
位移为
故BC正确;
AD.若总位移为负,即,可知,有
解得
则运动时间为
位移为
故A错误,D正确;
故选BCD。
11.
C
【详解】
(1)[1][2]交流电的频率为,打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由逐差法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可知
(2)[3]AB.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实验不需要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也不需要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故A、B错误;
C.保持刻度尺不动,一次性测量、、、、、点到点的距离,可减小测量过程中多次移动刻度尺所造成的误差,故C正确。
故选C。
12.匀加速直线
1.95
3.15
【详解】
(1)[1]根据纸带的数据得出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即
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3)[3]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13.(1)10m/s;(2)30m/s
【详解】
(1)由于物体由静止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物体前前2s内的位移为
再根据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可得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
(2)由最后1s的位移为25m知,设最后1s的初速度为,由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由静止加速到的过程中,物体的位移为
代入数据,解得
故可得物体释放点离地面的高度为

所以,由公式,可得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
解得
14.(1)6750m;(2)180s
【详解】
(1)列车从匀减速运动到停车的位移大小为
(2)列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列车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这段位移若列车以90m/s的速度行驶所需时间为
这段位移列车实际用时为
所以,该列车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时间为
15.(1)30m,5m/s方向竖直向上;(2)20m,42.5m
【详解】
(1)经过2s位移大小为
2s速度大小为
方向竖直向上
(2)经过4s产生的位移大小是
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经过4s的路程为
16.(1);(2);(3)27辆
【详解】
(1)
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
(2)4s内前进的距离
此时汽车的速度
若恰好没越过停车线,根据
可得
(3)汽车加速的时间
40s内,第一辆汽车行驶的位移
正常行驶时,两辆车间的距离
通过的车的数量

有27辆车通过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