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1.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的激光,发射功率为,表示光速,为普朗克常量,则激光器时间内发射的光子数为( )
A.
B.
C.
D.
2.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照射光强度一定,照射光的频率大于光电管阴极的极限频率,闭合开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为零
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不为零
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可能先增大后不变
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的过程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一定不断增大
3.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a、b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折射率较大
B.在三棱镜中a光的速度较小
C.在三棱镜中a光的波长较长
D.a光的光子能量较大
4.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电路,用相同频率的单色光分别照射用锌和银制作的光电管极板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光电管中加的是正向电压
B.两次实验的饱和光电流一定不同
C.两次实验中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不同
D.断开电源,电压表和电流表中都有电流通过
5.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辐射出多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多可放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全部属于巴耳末系
B.放出的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n=4激发态跃迁到n=3激发态时产生的
C.放出的光子可能使逸出功为13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用能量为2.56eV的光子照射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使它跃迁到n=4能级
6.一定强度的激光(含有三种频率的复色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点,如图甲所示。现让经过玻璃砖后的A、B、C三束光分别照射相同的光电管的阴极(如图乙所示),其中C光照射时恰好有光电流产生,则( )
A.若用B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一定有光电子打出
B.若用A光和C光分别照射光电管的阴极时,A光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
C.若入射光的入射角从0开始增大,C光比B光先消失
D.若是激发态的氢原子直接跃迁到基态辐射出B光、C光,则C光对应的能级较低
7.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5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4.5eV的金属钨表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跃迁时可能辐射出2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金属钨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56eV
C.氢原子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最短
D.氢原子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1.39eV
8.如图所示,a、b为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玻璃砖上下表面足够大、对a、b两种光的折射率均大于1.5),直线OO′与玻璃砖上表面垂直且与其交于N点,入射点A、B到N点的距离相等,经玻璃上表面折射后两束光相交于图中的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光子的频率大于b光光子的频率
B.若a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比b光小
D.只要折射角相同,a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小于b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
9.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一束单色光照射后,能辐射出三种频率分别为、、的光子,且>>,则入射光的频率可能为( )
A.
B.+
C.
D.
10.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波动性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B.动能相同的质子和电子,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电子短
C.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子说的正确性
D.动量为p的电子,其德布罗意波波长为(h为普朗克常量)
11.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n=1和n=2的轨道上运动,其运动的( )
A.轨道半径之比为1:4
B.动能之比为4:1
C.速度大小之比为4:1
D.周期之比为1:8
12.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调换电源的极性,移动滑片P,当电流表示数为0时,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c的数值
B.保持光照条件不变,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将一直增大
C.不改变光束颜色和电路,增大入射光束强度,电流表示数会增大
D.阴极K需要预热,光束照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有光电流
E.图中入射光束的频率减小到某一数值ν0时,无论滑片P怎样滑动,电流表示数都为0,则ν0是阴极K的极限频率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共40分)
13.射击运动员射击时会因为子弹的波动性而“失准”吗?为什么?根据现实情况下子弹质量、速度的大小所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来做定性说明。
14.已知氢原子的半径是。按照卢瑟福的原子模型,若近似认为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求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速率和频率。
15.粒子的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7300倍,如果粒子以速度v与电子发生弹性正碰(假定电子原来是静止的),求碰撞后粒子的速度变化了多少,并由此说明为什么原子中的电子不能使粒子发生明显偏转。
16.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群处于能级n=4的氢原子跃迁后可能辐射出几种频率的光子?
(2)通过计算判断:氢原子从能级n=4跃迁到能级n=2时辐射出的光子的最大频率有多大?)(
h=6.63×10-34)
(3)设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r1,动能为Ek1;处于第n能级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rn,动能为Ekn,已知rn=n2r1.试用库仑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证明:Ekn=.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每个光子的能量
t时间内发光的总能量为,则
故选A。
2.C
【详解】
AB.由于能发生光电效应,因此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为零、但是仍有光电子能到达A极,即电流表的示数不为零,A、B项错误;
C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电压表示数不断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可能先增大,后如果电流表示数达到饱和电流大小后就保持不变,C项正确,D项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折射时,入射角相同,光线a对应的折射角较大,根据
故光线a的折射率较小,频率也较小,即
na<nb
故A错误;
B.根据
可知在该三棱镜中a光速度大于b光速度,故B错误;
C.根据
可知在三棱镜中a光的波长较长,故C正确;
D.
a光的频率较小,根据
E=hv
则a光的光子能量较小,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由电路图可知,光电管中加的是反向电压,选项A错误;
B.两次实验如果所用入射光的强度相同,则饱和光电流一定相同,选项B错误;
C.根据两种金属的逸出功不同,则两次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不同,但是光电子的初动能可能相同,选项C错误;
D.断开电源,反向电压消失,则光电子会到达A极板形成光电流,即电压表和电流表中都有电流通过,选项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最多可放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属于巴尔末系的只有两种。A错误;
B.光子波长最长时,其频率最小,即光子能量最小,所以放出的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n=4激发态跃迁到n=3激发态时产生的。B正确;
C.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大的是12.75eV,故不能使逸出功为13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C错误;
D.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4能级需要吸收2.55eV能量的光子,D错误。
故选B。
6.BC
【详解】
由图甲可得,三种频率的光,其中B光和C光为单色光,C光的折射率大,频率高;A光除了BC光的反射光线外,还含有第三种频率的光,为三种光的复合光。
A.根据几何光学知识可知,B光和C光中C光偏折程度较大,C光的折射率大,频率高,C光照射光电管恰好有光电流产生,用B光照射同一光电管,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
B.
A光为三种频率的复合光,但A光中某频率的光发生了全反射,其临界角最小,折射率最大,频率最大,则A光和C光分别照射,光电管的阴极时,A光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故B正确;
C.根据可知,C光的临界角较小,若入射光的入射角从0开始增大,C光比B光先消失,故C正确;
D.C光的频率比B光高,根据能级跃迁规律可知,若是激发态的氢原子直接跃迁到基态辐射出B光、C光,则C光对应的能级较高,故D错误。
故选BC。
7.B
【详解】
A.这群氢原子跃迁时可能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
BC.从n=5到n=1能级差最大,则跃迁发出的光子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最大光子的能量为
(-0.54eV)-(-13.6eV)=13.06eV
则金属钨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故B正确,C错误;
D.氢原子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
(-0.54eV)-(-0.85eV)=0.31eV
故D错误。
故选B。
8.BD
【详解】
A.由题图可知,玻璃对a光的偏折能力小于对b光的,故
na其频率关系为
νa<νb
故A错误;
B.由于两束光频率
νa<νb
故a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光一定也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B正确;
C.由于频率
νa<νb
则波长
λa>λb
由条纹间距公式
Δx=λ
可知a光的条纹间距比b光大。故C错误;
D.由于
na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
va>vb
若折射角相同,则两束光的传播路程相同,故a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小于b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BD。
9.AB
【详解】
据题分析可知,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一束单色光照射后,从基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辐射出三种频率的光子,由于>>,则入射光的频率等于,根据玻尔理论
可见
入射光的频率也等于
故选AB。
10.BC
【详解】
A.黑体辐射实验是证明光的粒子性的基本实验。因为它不能用光的波动性解释,在解释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光的粒子性,A错误;
B.相同动能的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由于质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40倍。由
可知,电子的动量小于质子的动量,再由
则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电子短,B正确;
C.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子说的正确性,C正确;
D.动量为p的电子,其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D错误。
故选BC。
11.ABD
【详解】
A.根据轨道量子化公式可知,轨道半径之比为1:4,A正确;
BC.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有
所以电子动能为
动能之比为4:1,速度之比为2:1,B正确,C错误;
D.根据周期公式可知,周期之比为1:8,D正确。
故选ABD。
12.ACE
【详解】
A.只调换电源的极性,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滑动滑片P,当电流表示数为0时,则有
那么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c的数值,故A项正确;
B.保持光照条件不变,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导致电压增大,则电场力做功增大,则电流表示数增大,若电流达到饱和电流,则电流表的示数将不会增大,故B项错误;
C.不改变光束颜色和电路,增大入射光束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多,那么光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故C项正确;
D.光束照射后不需要预热,几乎同时有光电流,故D项错误;
E.入射光束的频率减小到某一数值ν0时,则不会发生光电效应,无论滑片P怎样滑动,电流表示数都为0,则ν0是阴极K的极限频率,故E项正确。
故选ACE。
13.见解析
【详解】
不会。因为现实情况下子弹的德布罗意波长远比宏观物体的尺度小得多,根本无法观察到它的波动性,忽略它的波动性也不会引起大的偏差,所以不会“失准”。
14.,
【详解】
已知电子的质量为,由库仑力作为向心力可得
代入数据可解得,绕核运动的频率为
代入数据解得。
15.见解析
【详解】
设电子的质量为,粒子的质量为,碰撞后粒子的速度为,电子的速度为。由于粒子与电子发生弹性正碰,所以
考虑到
解得
可见,原子中的电子不能使粒子发生明显偏转。
16.(1)
6种
(2)
6.15×1014Hz.
(3)电子在轨道上受库仑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电子的动能:Ek=mv2=∝
,又已知:rn=n2r1
,得,即
【解析】
(1)氢原子跃迁后最多可能辐射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2)由氢原子能级图可知,从能级n=4跃迁到能级n=2,辐射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值为=2.55eV,
所以辐射的光子的最大频率为
(3)电子在轨道上受库仑引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电子的动能:
又已知
得:,即.
【点晴】(1)根据数学组合公式,即可求出跃迁后最多可能辐射出几种频率的光子;
(2)从n=4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根据求出光子的最大频率;
(3)通过电子在轨道上受库仑引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电子的动能大小,从而得知电子动能与量子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