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百家争鸣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的国家的建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变革时期,由此可知,题干图片描述的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项符合题意;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在夏朝建立之前,A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排除;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辽宋夏金元时期,D排除。故选择B。
2.(2020·湖南攸县·初一期末)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一部《论语》见证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下列关于《论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著
B.《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
C.《论语》记载了孔子对德政的许多论述
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论整理编成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论语》不是孔子所著,A符合题意;BCD的叙述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20·河南新乡·初一期末)春秋战国是华夏民族思想璀璨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思想家,如下图属于同一学派的思想家是
①③
①④
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B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韩非子是法家,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4.(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答案】D
【详解】
根据“以百姓心为心”、“节用而爱人”等信息可以看出,老子和孔子都主张重视民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D;儒家没有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重农抑商是法家提出的,排除B;儒道一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5.(2021年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A.仁
B.礼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符合题意;荀子强调礼治,老子强调无为而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21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和“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分别体现了哪两个学术流派的思想
A.法家道家
B.道家儒家
C.儒家墨家
D.墨家法家
【答案】B
【详解】
道家主张无为思想。“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体现出道家思想;“施仁政”体现出儒家思想。故B符合题意;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思想。排除A、C和D。故选B。
7.(2021年苏州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前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答案】C
【详解】
“仁者爱人”“宽则得众"是倡导和谐的社会,"民贵君轻"“与众乐乐”是倡导君民等级关系的缓和。他们的主张显然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C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战争年代并没有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排除A;儒者的主张并没有批判法家的刑罚,排除B;春秋哉国时期儒学并不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排除D。故选C。
8.(2021年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当前,达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
A.倡导节俭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因此据材料“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倡导光盘行动”指的是墨子的提倡节俭,此外他还提出“兼爱”“非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排除;D项是儒家孟子的主张,排除。故选C。
9.(2021年四川德阳中考真题)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赖为宗,重“法”(法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权术”“法令”“威势”可知,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韩非。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儒家的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排除;B项道家的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C项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故选D。
10.(2020·广东初三一模)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下列言论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是
A.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B.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治乱兴亡的规律”,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仁政”治国,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重要性;孟子十分强调民心相背,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即“民贵君轻”,故D符合题意;AC反映的是孟子对价值观、道德观的阐述,不符合题意;B选项反映的是三纲五常,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2021年浙江绍兴中考真题)《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题干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说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故D符合题意;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与老子的思想不符,排除B;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排除C。故选D。
12.(2020·福建宁化·初三月考)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应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D.脱离现实,禁铟人民的思想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13.(2020年辽宁营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以法治国”,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符合题意;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A不符合题意;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B不符合题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2020年广东)“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因此C项说法正确。材料体现思想是“无为而治”,法家的思想主张是以法治国,故排除A项;儒家思想的主张是“仁政”,故排除B项;墨家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故排除D项。故选C。
15.(2020·北京房山·初三一模)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百家争鸣作用的看法,是历史观点,D正确;ABC都属于历史事实,排除。故选D。
材料题
16.(2021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各陈其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总,若此则天下治。
材料二
贯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材料三
民为贵,社极次之,君为轻
材料四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等
(1)上述材料中的主张分别属于哪一学派?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1)学派:材料一:墨家;材料二:法家;材料三:儒家;材料四:道家
(2)焦点:治国方略。
说明: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思想文化繁荣;知识分子关注社会。
【详解】
(1)学派:根据材料一中的“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根据材料二中的“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提倡以法治国,轻罪重刑的主张,根据材料三中的“民为贵,社极次之,君为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根据材料四中的“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2)焦点:根据材料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民为贵,社极次之”等思想主张可知,其焦点为治国方略;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并相互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17.(2020·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中心初级中学初一期末)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阅读材料提示,探究问题。
(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
《老子》(即《道德经》)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法:效法,学习)
(1)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
(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
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2)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
(3)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面?
(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
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择优刊登在校报上。
(4)请你围绕法治、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之一,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査和后续调査报告的撰写设计一个标题。(要求:先写出所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设计标题;标切合所选关键词,主题鲜明,准确凝练)
【答案】(1)道家
核心观点:要效法自然(或向自然学习);要顺应自然(或不违背自然规律)。
(2)理念:顺应自然(地理),因势利导。(紧扣下划线关键词评分)建筑工程:郑国渠、灵渠、赵州桥、隋大运河、长城、明北京城(或故宫、紫禁
城)(答出其中之一即可)
(3)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或保护措施不到位)。(紧扣下划线关键词评分,若答出其它具体合理的答案,则两条给分。若写多个答案,则仅评前两条)
(4)作答示例,以下二者选其一:
围绕法治关键词:如“加强文化立法,保护历史遗产”
围绕和谐关键词:如“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统筹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共享”
【解析】
(1)依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道德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言论所反映的我国古代道家的思想。因为《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分析材料的“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可以概括出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要效法自然,要顺应自然。
(2)依据材料的“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和“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可以概括出李冰修建都江堰所体现的理念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就地取材。秦朝修建的灵渠,隋朝李春修筑的赵州桥,隋朝大运河,长城,故宫等都是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3)据材料的“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有: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文化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
(4)本题答案不唯一,设计标题应围绕法治关键词,如:加强文化立法,保护历史遗产;法治经济与保护文化统筹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共享等标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百家争鸣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学生版)
一、选择题
1.(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2020·湖南攸县·初一期末)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一部《论语》见证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下列关于《论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著
B.《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
C.《论语》记载了孔子对德政的许多论述
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论整理编成
3.(2020·河南新乡·初一期末)春秋战国是华夏民族思想璀璨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思想家,如下图属于同一学派的思想家是
①③
①④
②③
D.②④
4.(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5.(2021年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A.仁
B.礼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6.(2021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和“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分别体现了哪两个学术流派的思想
A.法家道家
B.道家儒家
C.儒家墨家
D.墨家法家
7.(2021年苏州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前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8.(2021年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当前,达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
A.倡导节俭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9.(2021年四川德阳中考真题)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赖为宗,重“法”(法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
10.(2020·广东初三一模)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下列言论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是
A.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B.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1.(2021年浙江绍兴中考真题)《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12.(2020·福建宁化·初三月考)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应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D.脱离现实,禁铟人民的思想
13.(2020年辽宁营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4.(2020年广东)“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15.(2020·北京房山·初三一模)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题
16.(2021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各陈其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总,若此则天下治。
材料二
贯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材料三
民为贵,社极次之,君为轻
材料四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等
(1)上述材料中的主张分别属于哪一学派?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这说明了什么?
17.(2020·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中心初级中学初一期末)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阅读材料提示,探究问题。
(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
《老子》(即《道德经》)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法:效法,学习)
(1)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
(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
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2)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
(3)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面?
(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
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择优刊登在校报上。
(4)请你围绕法治、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之一,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査和后续调査报告的撰写设计一个标题。(要求:先写出所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设计标题;标切合所选关键词,主题鲜明,准确凝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