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wor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wor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0 09: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老)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①“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②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
????????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
????????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主持人:清末时期,传统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化为新式学堂。历经沧桑后,如今得以完整保存的书院可谓凤毛麟角。进入新时代,存世的书院应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才?又该如何打造“活的书院”?
????????吴国富(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打造“活的书院”,必须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书院教育应当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以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为主体精神,若背离这一主体精神,就不能称之为书院教育。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能知不能行,或按照刻板的教条去行为,都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总之,针对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进行专门教育,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反省,③不做“两脚书橱”式的人,不做“嘴长手短”的人,不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做社会的“看客”“说客”,以内化于心的人文素养为根本,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使受教育者成为现代社会喜欢和接纳的人才。当现代社会对书院建立不可或缺的联系时,书院就能“浴火重生”了。
????????主持人:书院千年,为中国文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年之后再回望,书院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力量?
????????肖永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在学术创新方面,应当弘扬历代书院先贤的创新精神,发挥书院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和现代价值的研究,为学界奉献具有原创性的高端学术成果,以学术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充分体现书院的文化传播、社会教化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
????????材料三:
????????谈剑桥,可从不同的角度与观点着眼,就教育制度来说,剑桥的特色是她的书院制。剑桥大学不止是一大群“学部”的组合,更是一大群“书院”的结合。她是一个由书院结合而成的联邦团体,故剑桥亦称为“书院式的剑桥”。剑桥现在共有30个学院。最老的圣彼得书院已经有七百年的高寿,最新的罗宾逊书院则刚刚诞生不久。30个书院,有30种风格,30种情调。从伦敦去剑桥,你心目中只有一个剑桥大学,但到了剑桥,你只看到一个个书院。④诚然,书院是剑桥的灵魂,讲剑桥不讲书院,就像讲《王子复仇记》漏子丹麦生子。
????????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剑桥书院重视居息一堂,重视生活性情之陶冶与知性之启发,实值得借镜取鉴。剑桥书院制是成长的,不是创造的。刻意模仿、大可不必,亦难有功,但如能取其精神,配合本土社会文化而模铸之,则宜为有心于大学教育者所深思。
????????(选自金耀基《剑桥书院制的特色》)
(1)下面有关我国古代书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心营造人文环境,寓教化于生活之中,楹联文化就直接体现了书院的儒家文化。
B.选址多为风景优美之地,将自然美纳入书院之中,使之成为道德教化的一部分。
C.教育上“学“道”统一,仕途经济、文思辩才与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不分伯仲。
D.教师中有学范德高的大懂,引领、感召学生,学术上师生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富认为只要以“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衡量书院教育效果,就能在新时代打造“活的书院”。
B.肖永明和金耀基都认为,书院可以带给现代大学教育很多启发,如书院的教育宗旨、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方式等可用来改善现代教育。
C.肖永明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传统书院人才培养智慧、学术创新精神、文化传播手段,以更好地推动当代文化繁荣发展。
D.金耀基认为,现代大学向“综集大学”趋进,导致了学术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等问题出现。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开放式问题给予受访者较高的作答自由,但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断,会限制受访者。
B.三个访谈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紧密围绕“传统书院”和“现代”两个关键词,不枝不蔓,并且有其内在逻辑的连贯性。
C.主持人在提问时使用了“传道授业解惑”“名家大儒荟萃”“缘何”“凤毛麟角”这样典雅的语言,符合受访者身份。
D.主持人在第二次提问时,使用了“活的书院”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既切合谈话主题,又激发了受访者畅谈的兴致。
(4)请从四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两处分析其论证方法,写清标号,简要作答。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这些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的现实案例进行简要点评。
千年“岳麓书院”一直在湖南大学“弦歌不绝”;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在京发起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2016年9月10日,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110名学者。
(二)现代文阅读II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除夕的夜
????????阿成???????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B.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B.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军,破之。黥布反,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B.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C.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D.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孝惠,是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带有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文中“悼惠王”也是谥号。
B.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任命将帅、郡守,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凭证,用铜或竹、木制成。
C.黄老,指上古的黄帝,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黄老之术作为古代一种思想流源,始于战国,盛于西汉。
D.春秋,此处指年龄。文中“悼惠王富于春秋”,是说悼惠王正值年轻,与“春秋鼎盛”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集思广益,礼贤下士。曹参任齐丞相期间,向齐故诸儒问计,并且从胶西请来盖公,对其礼敬有加。
B.曹参能征善战屡建功勋。曹参曾征讨陈稀的部将张春的军队,讨伐叛将黥布,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C.曹参体恤下属,不拘小节。曹参自己饮酒,也纵容官吏们饮酒喧器;别人有细小的过失,他总是隐瞒遮盖。
D.曹参崇尚黄老,无为而治。无论在齐任丞相还是在朝任相国,曹参都主张清静无为,百姓得以安宁,能够休养生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②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5)曹参为何被萧何推荐做相国?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郊闲望有感
????????韩偓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②《晋书?阮籍传》:“籍曾登广武,观楚汉交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颔联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冲浪健游,鳞片如雪;乌鸦在夕阳下自由飞翔,翅膀闪着金光。
B.诗人选取了富有秋天特征的“枫叶”“秋霜”“碧云”等意象,描绘了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深秋景色。
C.全诗围绕“闲”字,写出了诗人悠闲地观赏眼前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秋景,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态。
D.这首诗前四句描绘秋郊秋景图,后四句联系自己的遭遇,感时抒怀;以乐景衬哀情,脉络清晰。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惨戚”的原因。
(三)名篇名句默写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通过听乐曲之人的反应来侧面描写琵琶乐声美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中总结宋文帝北伐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向南宋统治者发出劝诫。
(3)曹刿向鲁公解释自己判断齐国没有伏兵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阔景象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的结局。
(6)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突出秋景的明净和清丽,着力表现烟光的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8)《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近,一则“农村体育生在家训练82天”的视频火了。刘传贺今年18岁,是安徽宿州市一名高三体育生。疫情期间不能返校的他,独自在家坚持训练了80多天。没有跑道,泥土地上照样健步如飞;没有器械,缺少工具,_____,轮胎、砖头_____;无人指导,拍摄视频让教练______动作;缺少陪练,家人助阵充当临时“计时员”“发令员”。6点起床,7点上网课,9点开始体能训练……两个多月来,刘传贺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文化课和体能训练一天都没落下。为了目标______,这份自律令人感动。
????????疫情发生后,不少人在家“云办公”,生活“无接触”。对于那些不方便出门者,有人总结划分出两种生活状态:①______;另一种则是放任自我,得过且过。毫无疑问,刘传贺是前者。
????????②____.看了刘传贺的视频,有人留言说自己也要锻炼身体,不再浪费光阴;也有人捡起了自己因工作忙碌而丢到一边的爱好,决心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份付出,都能够收获幸福。路再远,只要脚不停,就有到达终点的一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为(

A.因地制宜齐头并进纠正尽力而为
B.因地制宜齐头并进斧正全力以赴
C.就地取材轮番上阵斧正尽力而为
D.就地取材轮番上阵纠正全力以赴
(2)请在文中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不会被辜负,都能够收获幸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
?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使科技伦理监管的真空地带越来越多。②一些案例表明,体制内监管的不完备和体制外监管的缺失,③很可能会导致科技伦理领域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④因此,有必要构建体系严整的科技伦理监管制度,⑤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强化监管机构的横向联系,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⑥完成伦理规制和监管程序,使监管过程有理有据、有机衔接。⑦应改进科技伦理监管制度,实现对新技术从产业应用到基础研发的全过程监管,⑧实现对科研工作者伦理问题的终身追责,⑨有效防范违反科技伦理的事件不再发生。
?
对下面材料的主要意思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据国家邮政局网站消息,1月6日,2020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9年工作,回顾了邮政法修订施行10年来行业改革发展成效,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全面部署加强制度创新,提升治理效能。
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全年邮政业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6万亿元和96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21%,业务收入占GDP比重接近1%;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630亿件和7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23%。新增社会就业20万人以上,支撑网上零售额超过8万亿元。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满意度稳中有升,消费者申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8.5%。
四、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延期一个月后,2020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顺利结束。全国1000多万名考生,怀抱对未来的憧憬,肩负着各方的期待,走进考场,追寻梦想。有人说,这届考生是“不幸的一代”,出生时遇到非典,高考时又遇到新冠。也有人说,这届考生是“幸运的一代”,上小学时赶上国人圆了百年奥运之梦,上大学时又将赶上国人圆千年小康之梦。
???????作为同龄人的你,应该怎样看待这里的“不幸”与“幸运”?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科常阅够
社表科抛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现代文阅读II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小根阅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射开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古诗于比较氨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成体的硫用
小根阅迹
内容较括与害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病句正率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一句都接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写作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