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陕西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个人一生的发展。
②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③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④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⑤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⑥“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青年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B.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个人的尊严。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
D.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有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B.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
C.第⑤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D.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深入,呈现总分总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B.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D.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应激荡家国情怀,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赵淑萍
1980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英子,过来!”
原来是陈金莲。她在堂檐纺石棉。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她抠去瓜子,递一半,让我吃。“英子,你快讲点儿城里的事给我听!”
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
“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
“穿呀。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我说。
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
“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门。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英子,好看吗?”她问。我真心觉得好看。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
“那好,明天晚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儿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她说。
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晚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坐那边。
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白天的暑热退了,人们都围过来了。在皂角树下,一边谈天,一边摇着蒲扇。也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去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看电视,那黑白电视,经常飘雪花,大家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就着凉风去游荡。
突然,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
“这不是陈家的丫头吗?真不像话。穿起裙子来了,伤风败俗!”已经有几位中年男人发话了。而一些后生则轻佻地吹起了口哨。那些妇女们更是鄙薄,“眼戳刺”“眼戳刺”地叫着。一位老太太,好像是陈家门的老祖宗,颠着一双小脚,鼓着劲儿厉声道:“这丫头不像话,明天我去把她的裙子给剪了。”可不管怎样,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
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回家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村里的男女说话调笑肆无忌惮,但女孩穿条裙子就犯了大忌?而且,傍晚女人们从地头收工回来,在河埠头洗脚,裤腿卷得老高的,比穿长裙露出一截小腿肚要厉害多了。妈妈说那是在农村。“我也穿着裙子呀。他们怎么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我问。妈妈说:“因为你是个孩子,而且,你是城里的孩子。”
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只是,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因为这,陈金莲死也不肯嫁给他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
有人说,陈金莲穿裙子,其实早有预谋。因为,她那条裙子就是她的堂妹、小脚老太太的嫡亲孙女、学裁缝的阿花做的。而且,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
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听陈金莲跟阿花说:“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老姐姐,以前呀,她们让我做裙子,我都做能盖住膝盖的。可是,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陈金莲说。说着,她的目光,投向了路口的那棵皂角树。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1期)
【注】①眼戳刺:慈溪话,讨厌的意思。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开头写夏天酷热难当的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下文写村民乘凉和陈金莲穿裙子创设了背景。
B.陈金莲对“我”分外客气,极力从“我”这里打听城里的事,表现了她神往城市生活,渴望成为城里人。
C.陈金莲长得漂亮,还爱美追求时髦,并且敢想敢做、勇于挑战世俗,是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陈金莲把目光投向“路口的那棵皂角树”,意味深长,那棵树留存着她勇敢地挑战世俗的记忆。
(2)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常常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表现主题。文章通过写陈金莲穿裙子的故事,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败北:打不过转背而逃,即战败。北,引申为与胸相对的背部。
B.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C.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
D.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无限悲凉。
B.项羽带八百多骑兵,乘夜突围,后陷入沼泽地,伤亡惨重,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把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10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本诗的体裁是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3)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表达男主人公因得不到而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实上人类所从事的探海活动少之又少。虽已在海底发现了不少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稀土等珍贵的自然资源,但这些发现与深海大洋矿藏之丰富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在人类极有限的认知中,全球海山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西北太平洋海山区
了现今海底最古老的大洋地壳和海山群,也是全球富钴结壳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海洋环流在深海海山剧烈变化中受到了影响,也使我们了解到海洋动力显著的一系列环境特征,这些复杂的动力环境促使海山区的水体、海底与大洋其他区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海山环境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海山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还不乏一些“稀有物种”,不同海山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着
的联系,而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功能
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在深海生态系统研究和开发前的准备工作中,环境评价是其中的重要议题。2017年8月,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第23届大会期间,中国大洋协会举办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主题论坛,赢得了各方一致好评。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前人类已对占整个海底5%的深海进行了调查,但范围还是十分有限
B.目前人类已经调查了整个海底的5%,在深海生态这一点上
C.人类对海底进行的调查非常有限,到目前仅占整个深海的5%
D.海生态这一点来说,目前人类仅针对5%的海底进行过调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保留举足轻重千丝万缕退化
B.延续利害攸关千丝万缕蜕化
C.保留利害攸关错综复杂蜕化
D.延续举足轻重错综复杂退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导致海洋环流受到了影响,也使我们了解到一系列显著的海洋动力环境特征
B.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影响了海洋环流,也使我们了解到一系列显著的海洋动力环境特征
C.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导致海洋环流受到了影响,也使我们了解到海洋动力一系列显著的环境特征
D.深海海山剧烈变化影响了海洋环流,也使我们了解到海洋动力一系列显著的环境特征
?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错误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宾语前置)
C.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D.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
?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也就是第55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的部署圆满完成。交通运输部表示,北斗系统应用已扩展到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6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5.1万辆邮政快递运输车辆、1356艘部系统公务船舶、8600座水。上助导航设施、300架通用航空器应用了北斗系统。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中国成功推动北斗系统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并持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体系,促进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
四、写作(60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生最美是相遇。相遇是什么?相遇是人与一切美好事物的相遇,人与真的相遇,人与善的相遇。
请以“与______相遇”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陕西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1.
【答案】
A
B
D
【考点】
信息筛选与概括
分析论证结构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只要……就……”表述有误。原文第②段中表述为“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应是“只有……才……”的关系,而非“只要……就……”的关系。
(2)B项,“……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分析错误,原文第③段中表述为“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可见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家国情怀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
(3)A项,“内化于行、外化于心”分析错误,原文第③段中表述为“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
B项,表述有误。原文第④段中表述为“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原文是递进关系,不是选择关系。
C项,“对于每个人来说”与原文不符,原文第⑤段中表述为“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
【答案】
B
(2)①“我”的身份是一个女孩子,可以更好地走近陈金莲这个人物,了解她的内心,有利于其人物形象的塑造;②“我”的经历是农村出生,到城里读书,有开阔的眼界,对农村的风气认识得更清楚,便于展示当时农村社会环境的特点;③“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由“我”来讲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也融入了“我”的感受与情绪,便于表现主题。
(3)①人们开始走出封闭,解放思想,大胆追求美好事物。村里不少女孩偷偷做了裙子,陈金莲是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②社会还存在着顽固的保守思想。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目光;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③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裙子也越穿越短了。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
作者写作意图探究(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渴望成为城里人”曲解文意。陈金莲之所以打听城里的事,是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我”是第一人称,情节结构上,以“我”为视角展开故事情节,由“我却忙着串门”“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可见,“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是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我”的讲述使故事更具真实性。人物塑造和揭示主题上,“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交代“我”的特殊身份,有利于塑造陈金莲的形象和表现小说改革开放的主题。
(3)解答时,紧扣题目强调的“以小见大”这一关键词,联系情节内容和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即可。小说围绕陈金莲穿裙子展开故事情节:“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通过陈金莲第一个穿裙子、女孩偷着做裙子,表现年轻人开始走出封闭,追求美好;“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说明社会还存在着顽固的保守思想;“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表现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
二、古诗文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2分)
【答案】
A
C
B
①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
②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有美人名虞,跟在项王身边,项羽一直骑着,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英雄气概举世无双!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
在这种情况下,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向南冲出,汉军才发觉。
项王渡过淮河。项王到达阴陵,去问一个农夫。”项王带人向左。因此。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因而能够称霸。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决不是作战的过错,我愿意为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给诸位冲破重围,砍倒军旗,而不是我作战的过错,面朝四个方向。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约定冲到山的东边。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退避了好几里。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再次包围上来,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聚拢骑兵。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
这时候。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也足够让您称王了。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没法渡过去,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曾经日行千里,把它送给您吧,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正是项王、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说完便自刎而死。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
A.“无以”是固定结构,不能断开、D;“地方”是一个词,排除B。句子翻译为:江东虽然小,民众有几十万。希望大王快快渡江,汉军到了。
C.爵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公、侯、伯、子、男。所以侯是第二等。
B.“后陷入沼泽地,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有误,乃陷大泽中。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有二十八骑”,一番厮杀后,不是因为陷入沼泽死了很多人。
①卒:最终;亡:让……灭亡,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
②者……也:表判断;所以:译为“……的原因”,偏在“入”上。句子翻译为: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10分)
【答案】
五言律诗
C
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直言“自堪悲”;感叹身世之悲,多年客居他乡,历经磨难;社会动乱之悲,“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
译文: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
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时令当在严冬,正迎着寒风抖动,一片凄凉的景象,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刻露,应接自然,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颔联写送别的情景。“路出寒云外”,由于阴云密布,依稀望去。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这一笔是情藏景中,下笔沉重,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偏偏这时,郊原茫茫,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挪动着沉重的步子。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如“人归”照应“路出”,发展自然,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颈联回忆往事,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思绪万千,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饱经漂泊困厄。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感情沉郁。诗人把送别之意,将惜别和感世,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这一联两句,词切情真,配搭恰当,前急后缓,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尾联收束全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遥望远方;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风尘扰攘。“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考点】
送别诗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体裁,熟知判断诗歌体裁的方法就能快速有效的回答问题。
(2)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句意,抓住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解答】
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词、曲,属于近体诗,是五言诗,属于律诗。
C.“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应为“感叹自己”。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从衰草落笔,郊外枯萎的野草,四野苍茫,营造了离别时悲凉的氛围,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刻露,抒发了送别友人后的悲伤,多难识君迟”,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饱经漂泊困厄?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感情沉郁,落实到“识君迟”上、伤怀融合在一起,历经磨难;“掩泪空相向,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遥望远方,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风尘扰攘?“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写出因社会动荡。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答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重点字:拂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重点字:陟、罚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重点字:寤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重点字:澹、竦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
【答案】
D
A
B
【考点】
语境填句
成语的使用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2)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解答】
根据前一句“这些发现”是指对海底的发现,而非对深海的发现。A项强调的是对“占整个海底5%的深海”的调查,再结合前几句的核心词“探海活动少之又少”“在海底发现了不少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稀土等珍贵的自然资源”,表明人类只是在探索海底,发现的资源与深海蕴藏的资源相比微乎其微,而比较的对象是对海底的发深海的发现,A项与原意不符合;B.根据语意的侧重,可以排除B项,因为其重心落在了“在深海生态这一点上”,与D项相比较,“就深海生态这一点来说”指明比较点的缩小与集中,更适合与前句的“这些发现与深海大洋矿藏之丰富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衔接,且D项的比象是“5%的海底”,与“深海大洋”相对,“仅”字强调在海底发现的资源与深海相比“微乎其微”,符合前后文内容的衔接要求。C项强调的是“整个深海的5%”,比较的对象错误;
故选:D。
第一处,“保留”,保存不改变,暂时留着不处理;“延续”,照原来的样子持续下去;从语境来看,这里强调现今海底最古老的大洋地壳和海山群得以保存下来,用“保留”更恰当。
第二处,“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利害攸关”,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从语境来看,这里强调重要性而没有利害关系,所以“举足轻重”更恰当。
第三处,“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相互纠结,情况复杂;从语境来看,这里强调的是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应使用“千丝万缕”。
第四处,“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蜕化”,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或变质、腐化堕落;从语境来看,这里指功能减退,用“退化”更恰当。
故选:A。
A项与C项的第一个分句中“导致”运用错误,“导致”大多带不好的结果,而此处不一定完全是不好的结果,用“使”字更为贴切;
B、D项的第一个分句表意更为贴切,而且句式表意更为简洁清晰;第二分句是定语位置问题,结合前后语境,尤其是画线部分的后一分句主语是“动力环境”,所以“海洋动力环境”是固定结构,“一系列”置前表意更为恰当,排除D项。
故选:B。
答案:(1)D(2)A(3)B
【答案】
B
【考点】
文言句式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解答】
A.宾语前置句,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B.被动句,译文:燕国被凌辱的耻辱可以消除了。
C.判断句,译文:人家正是刀和砧板。
D.省略句,译文: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
【答案】
①北斗全球组网圆满完成;
②北斗系统应用已扩展到各个交通运输领域;
③其国际化应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语意。“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要点提炼筛选、概括归纳的能力。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文字或图表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提取有用信息,然后用符合题干要求的语言表达出来。题目要求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首先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
【解答】
首先明确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由“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也就是第55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的部署圆满完成”可以概括出:北斗全球组网圆满完成。由“交通运输部表示,北斗系统应用已扩展到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6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5.1万辆邮政快递运输车辆、1356艘部系统公务船舶、8600座水。上助导航设施、300架通用航空器应用了北斗系统”可以概括出:北斗系统应用已扩展到各个交通运输领域。由“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中国成功推动北斗系统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并持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体系,促进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可以概括出:北斗系统国际化应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然后综合概括各要点,注意字数要求。
四、写作(60分)
【答案】
与美好相遇
我的世界本无色。而且在这斑斓的色彩中。
“还记得昨天,被风吹过的夏天……”那个夏天,向人间喷洒着熊熊怒火。眼看都傍晚了。如此高温。享受在浓浓绿意的遮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连口中也有水泠泠的绿叶的味道,吸收这唯一的清凉,忘记了自我。
直到那一阵清脆的铃声才将我从梦中唤醒,朝着二楼的那个教室,快,快,我必须要再快一点,一片空白。“对不起。”慌乱地拾起几本书塞进那个人的手里,才发现那是一张多么清秀的脸庞。还好,我进了教室。
紧张的学习又将我的神经崩紧。
但是。命中注定。就在那片绿荫下。由相遇到相知。来往久了,我们原来那么相似,一样喜欢喝绿茶,一样喜欢夏天的绿荫……一样的事情太多太多。
渐渐地。习惯了你的怀抱,习惯了有你的日子,但我也有被打败的时候,你温暖的拥抱就是我心灵的港湾,为了撑起一片独立的天,因为我知道,即使世界一片黑暗我也不会迷失方向。有你的日子再大的困难也只是生活中的润喉糖。
感谢那次相遇,让我可以与你分享我的酸我的甜。
我会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日子,抒写美好明天,又是一张清秀的笑脸!
【考点】
命题作文
【解析】
本题以“相遇”为主要写作话题,对文体的限制大为减少,考生可选择自己合适的文体展开写作。写记叙文,回忆生活中的感人事件,与美好事物相遇的过程。立意点拨本作文立意十分广泛,从宏观角度说,凡是生活中一切的美好事物,都可作为题目中“相遇”的对象展开,如一个让自己难忘或帮助过自己的人,一本自己受益匪浅的书,一个刻骨铭心的事件,一个打开自己心扉的新事物,一个让自己耳目一新,激发自己能量的新领域等。
我们可以推荐几个立意:
1.与书籍和知识相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提升自我的宝贵财富。与书籍相遇,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变得深刻,人生从此变得大不同。可写与书籍相遇的事件、自己的感悟等。
2.与良师益友相遇。有人说,人生难得一知己。还有人说,人生得意知己足矣。与良师和益友相遇,以记叙的方式记录自己收获的点点滴滴,回忆历历在目的往事,内容一定会非常精彩。
3.与某领域相遇。很多人都在寻找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理想的事业和领域,从此自己的人生不再空虚,变得十分充实。
【解答】
与美好相遇
我的世界本无色。而且在这斑斓的色彩中。
“还记得昨天,被风吹过的夏天……”那个夏天,向人间喷洒着熊熊怒火。眼看都傍晚了。如此高温。享受在浓浓绿意的遮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连口中也有水泠泠的绿叶的味道,吸收这唯一的清凉,忘记了自我。
直到那一阵清脆的铃声才将我从梦中唤醒,朝着二楼的那个教室,快,快,我必须要再快一点,一片空白。“对不起。”慌乱地拾起几本书塞进那个人的手里,才发现那是一张多么清秀的脸庞。还好,我进了教室。
紧张的学习又将我的神经崩紧。
但是。命中注定。就在那片绿荫下。由相遇到相知。来往久了,我们原来那么相似,一样喜欢喝绿茶,一样喜欢夏天的绿荫……一样的事情太多太多。
渐渐地。习惯了你的怀抱,习惯了有你的日子,但我也有被打败的时候,你温暖的拥抱就是我心灵的港湾,为了撑起一片独立的天,因为我知道,即使世界一片黑暗我也不会迷失方向。有你的日子再大的困难也只是生活中的润喉糖。
感谢那次相遇,让我可以与你分享我的酸我的甜。
我会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日子,抒写美好明天,又是一张清秀的笑脸!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