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是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各项成就的根本原因。
教材共有三个子目,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进程、“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内容时间跨度为1978年—2015年。
第一、二子目,围绕改革开放的进程展开叙述,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教材从1978年讲起,到2010年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结束,聚焦了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和关键会议,奠定了本单元内容的时序框架和史实基础,地位重要。
第三子目“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与解决。
除正文外,教材的辅助内容有:
7幅历史图片,再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场景;
3则“学习聚焦”,是教材内容的“画龙点睛”之笔,便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
两则“历史纵横”,补充了正文内容,完善了历史发展的脉络;
一则“史料阅读”供学生阅读,利于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决“学思之窗”和“思考点”中的问题,能够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的能力;
本课“探究与拓展”,是针对两个教学重点内容的深度学习。
本课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三个层次。本课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线索: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进程、“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具体史事: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经济特区,入世等;“一国两制”的提出,港澳回归、九二共识等重大史实。?
本课主题是一个宏观的历史概念,有丰富的内涵;三个子目从中观层次进行了线索勾勒;具体史事则从微观视角叙述重大举措、描述重要成就。三个层次之间有明显的递进关系。建议教师要围绕主题,抓住历史发展的多条线索,并关注不同线索之间的逻辑联系。
二、教学立意
课程标准: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这要求学生梳理1978年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阶段,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不同任务,知道党和国家在不断突破障碍、解决时代命题中,实施并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开辟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大发展;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兼顾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力的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建议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梳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基本线索和重要阶段,把握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内在联系,树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意识。?
(2)明确“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梳理港澳回归和海峡关系发展的进程,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推动作用。
(3)了解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道路自信,并能从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及其基本经验的总结
三、教学流程
教师可以利用本课前言,补充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展的背景、意义、实质进行思考。由此导入新课。
第一子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讲起。建议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在初中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好两个问题:
1、关注“文革”结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几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把握阶段特征;
2、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方向,是转折的起点,而实现转折还要解决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头绪较多,但教材叙述的主线比较清晰,实事求是的总结改革开放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拨乱反正,继往开来。故而,在学习平反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恢复发展民主法制内容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分析这些举措,借鉴了建国后哪些有益的历史经验,又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通过这种处理,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个历史时期,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割裂与对立的关系。
第二子目,时序清晰,但涉及的史事比较多。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初中的知识,以时序为线索,梳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突破性举措和相关成就。绘出改革开放进程的时间轴,在此学习情境下,引导学生思考改革与开放的关系。
教师可将前两个子目的内容,以时序框架的方式进行整体总结,引导学生明确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并对其阶段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使其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发展则由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推进,其成就斐然。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第三子目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自主学习难度不大。
建议教师要借助“历史纵横”,使学生了解“特别行政区”的概念,梳理“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准确掌握“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一国两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就,教师可以借用《历史地图册》的图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港澳成功回归的原因有哪些?“一国两制”的实施对港澳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学生自主梳理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建议教师补充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的相关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树立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增强时代使命感。
课堂总结建议教师使用时间轴,并适当补充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发展过程中,党和国家曾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留下了哪些值得传承的基本经验?
在师生讨论总结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立足于国情、立足于人民需求、立足于时代潮流,通往民族复兴、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坚定道路自信。
学习评价方面,建议老师参考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要注重监测、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素养发展,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四、教学延伸
教师可摘选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部分内容,供学生阅读分析。设计以下探究活动:
(1)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
(2)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3)归纳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发展的基本经验。
借助以上教学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分工,继续针对本课重难点进行拓展思考,为最后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