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0 12:2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为了“治病”,联合国于1994年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15年,联合国又确立了一个“世界目标”: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也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影响超过4亿人口。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沙区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过度开垦、放牧、滥挖采也加剧荒漠化程度。目前全国贫困县中,290个县在沙区,约占总数的35%.在发展中,中国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沙区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块主阵地,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银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就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凭借这些努力与成就,中国以及其他的‘未来政策奖’获得者,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说。
????????(摘编自李慧《2017年“未来政策价格”的启示》,2017年8月23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瑰宝。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偷猎屡禁不止,到现在的零杀戮、零开采;从藏羚羊濒临灭绝,到种群日益壮大开始自然迁徙,再到雪豹、野牦牛、野驴等频频出现,这背后,是一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索南达杰”式环保卫士的艰辛努力,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基层管护员,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是从法治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
????????申遗成功将本就名声在外的可可西里再次推上了国际舞台,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和关注度,也使得中国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种种付出,更加具有全球意义。保护好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让稀有的生物物种得到恢复和再生,是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的贡献。地处世界第三极入口处的可可西里国际名声很大,这片高原上孕育的神秘物种更是引来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可谓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物基因库,其不停变化的地貌和生态系统,也为这片净土增添了神秘。当人们在担忧气候变暖时,也许可可西里的些微地理生态变化,就可能是一些信号。珍惜这里的生命,就是珍惜我们的星球。
????????(摘编自经济日报评论员《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具有世界意义》,2017年8月24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
????????美国保护地体系在管理级别上分成联邦、州和地方三个层面,各个层面有不同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即在不破坏保护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开展娱乐、休闲、旅游等开发经营活动,如在国家公园内的经营项目一般通过特许经营的办法委托企业来进行经营。国家公园由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署负责,野生生物避难所由鱼类和野生生物署负责,海洋保护区由商务部负责,荒野地保护区由森林署、鱼类和野生动物署、国家公园署负责。
????????(摘编自《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2017年度“未来政策奖”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引领者。
B.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口中的“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指的是中国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探索精准扶贫的新路。
C.可可西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是一次全面认识可可西里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过程。
D.美国生态保护异常严格,但如果不破坏保护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开展娱乐、休闲、旅游等开发经营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可西里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这中间就有许多人的辛苦付出,索南达杰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B.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让全世界对地球的第三极有了新的认识,将更加吸引全球的目光;不过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
C.材料一揭示了我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材料二分析了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在全球具有的重要意义。
D.中国只要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努力探索了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就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3)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可以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坟场救人
茹志鹃
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离大路较远,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已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
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的在外跑。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
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关大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
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两三岁,看他淌的这些血,淌得脸都变了色……
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
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突嚷:
“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啊?人哪?——喏!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
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
“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踢了一脚,正要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
“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
这时,天上浙浙沥沥地下起雨来。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
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中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
“孩子,我们快回吧……”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
(选自《关大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的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儿子桂平曾说“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正是这朴素的阶级觉悟,成了关大妈临危救助革命者倪老虎的直接动力。
C.关大妈第一眼见到受伤的倪老虎,“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
D.“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她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剿大队在斗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2)小说中写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这表现了关大妈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开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白敏中字用晦,少孤,承学诸兄。武宗雅闻居易(白居易)名,欲召用之。是时,居易足病废,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不任事,即荐敏中文词类其兄而有器识。即日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
宣宗立,德裕贬,敏中抵之甚力,议者訾恶。德裕著书亦言“惟以怨报德为不可测”,盖斥敏中云。历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自员外,凡五年十三迁。
崔铉辅政,欲专任,患敏中居右。会党项数寇边,铉言宜得大臣镇抚,天子向其言,故敏中以司空、平章事兼邠宁节度、招抚、制置使。初,帝爱万寿公主,欲下嫁士人。时郑颢擢进士第,有阀阅,敏中以充选。颢与卢氏婚,将授室而罢,衔之。敏中自以居外,畏颢谗,自诉于帝。帝曰:“朕知久矣。若用颢言,庸相任耶?”顾左右取书一函,发视,悉颢所上,敏中乃安。及行,帝御安福楼以饯,颁玺书谕慰,赐通天带,卫以神策兵,开府辟士,礼如裴度讨淮西时。次宁州,诸将已破羌贼,敏中即说谕其众,皆愿弃兵为业。乃自南山并河按屯保,回绕千里。又规萧关通灵威路,使为耕战具。逾年,检校司徒,徙剑南西川,增骡军,完创关壁。治蜀五年,有劳,加兼太子太师,徙荆南。
懿宗立,召拜司徒、门下侍郎,还平章事。数月足病不任谒,固求避位,不许,中使者劳问,俾对别殿,毋拜。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书闻,帝怒,斥谱阳翟令。未几,加敏中中书令。
咸通二年,南蛮扰边,召敏中入议,许挟扶升殿。固求免,乃出为凤翔节度使。三奏愿归守坟墓,除东都留守,不敢拜,许以太傅致仕。诏书未至,卒,册赠太尉。博士曹邺责其病不坚退,且逐谏臣,举怙威肆行,谥曰丑。
(有删改)
【注】①苶(nié):精神不振。②阀阅:门第、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A.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B.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C.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D.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翰林,古代官名。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
B.员外,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
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相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致政”“下车”“休致”等。
D.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册,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的诏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白敏中文辞出众,深得赏识。在白居易患足病不堪任职时,经李德裕推荐,白敏中当日就被任命为知制诰,入翰林院为学士。
B.白敏中受人排挤,遭人怨恨。崔铉担心敏中位居己上,建言天子派人镇抚边疆;郑颢因被敏中充选驸马而怀恨在心。
C.白敏中破羌有功,治边有方。他亲率诸将攻破羌贼,劝说他们弃兵为业,并“按屯保”,规划道路,增加骡子军,修缮城墙。
D.白敏中仕途顺利,深受宠信。他曾五年内十三次升迁。皇上信任他,不听信郑颢的进言,不接受王谱让敏中退职的谏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左右取书一函,发视,悉颢所上,敏中乃安。
②数月足病不任谒,固求避位,不许,中使者劳问,俾对别殿,毋拜。
(5)白敏中谥号为“丑”,你认为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闲望??吴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闲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②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峡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2)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表达求贤若渴、愿意握发吐哺以使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4)多情应笑我,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
六、选择题
?
下列字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骨(suǐ)笑(shàn)??木讷????没精打采
B.恶(zèng)??百(gě)????噩梦????急不遐择
C.造(yì)????秆(jīng)???真谛????山清水秀
D.袅(niǎo)?乳(xiù)????青衿????舞榭歌台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手之时,你我,可现在,双鬓已染秋霜。
B.《致云雀》地抒发了诗人的自我追求和内心渴望。
C.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郭沫若的诗歌气势恢宏,,雄浑奔放。
D.著名作家孙犁在阅读了铁凝的《哦,香雪》后,对这篇小说。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峨日朵雪峰之侧》通过几个意象的组合,使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对人生的思考也变得更加深入。
B.性格执着的香雪为获得小小的一个铅笔盒,轻巧地跃上了踏板。
C.《红烛》这首诗构思精巧,想象新奇,语言生动,作为新文学的先锋开创了辉煌的成就。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七、语言表达
?
下面是小明给乡下务农的伯伯写的一封信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惊悉伯伯一氧化碳中毒,我很担心,但是近期出差在外,无法马上回家,如果回去,我定会到府上探望。惠寄五百元钱,用来治疗;如果有其他需要,定会鼎力相助。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八、材料作文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在《新青年》中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五十年前,我们的父辈在《青春万岁》中高歌:“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今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答案】
A
D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重视生态保护。从法制、政策、机制方面对个整个生态链进行梳理和重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办法,如中国研究的生态修复与发家致富有机结合的措施。分级管理,多部门分工负责,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需要组建更多保护环境的专业机构、志愿者机构。
【考点】
科普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
A.获奖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于文无据。
D.“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是治理的努力目标,不表示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条件关系绝对化。
结合“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基层管护员,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从法治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在国家公园内的经营项目一般通过特许经营的办法委托企业来进行经营。国家公园由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署负责,野生生物避难所由鱼类和野生生物署负责,海洋保护区由商务部负责,荒野地保护区由森林署、鱼类和野生动物署、国家公园署负责”“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是从法治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等句子可以具体概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C
(2)①关大妈回答清剿大队盘问时的声音很响,跟她以往忍气吞声的说话习惯不同,她比以前的自己,更勇敢大胆。②关大妈回答时从容镇定,这种冷静机智也是与以前的自己大有区别的。③这说明关大妈已从一个普通农妇向革命者转变靠拢。
(3)①小说开头部分对“穷鬼滩”坟场荒凉冷寂的描写,意在渲染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儿子牺牲后关大妈内心的悲苦。②作为社会环境描写,阴森荒凉的“穷鬼滩”表现了当时革命斗争的残酷和普通民众生活的艰难。③小说在情节展开后,对“穷鬼滩”坟场阴森荒凉的环境特征还有几次描写,其作用主要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穷鬼滩”坟场的阴森荒凉,为关大妈对倪老虎的救助和清剿大队的疏于盘查提供了合理性。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文学类)
鉴赏文学形象
赏析环境描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错误,根据原文可知,这是因为他们彼此都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2)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是“关大妈怎样的变化”,回答中要与以前的形象作比较。文章通过写关大妈在儿子的影响下成长,最终救了倪老虎的故事。“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中“大声”,关大妈以前不敢,现在可以“大声”,反映了关大妈的勇气和胆量;“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及上下文关大妈的语言,比以前机智冷静;文中多次提到“儿子”,反映了关大妈转变的原因,冒着生命危险救下倪老虎,从一个农村大妈向革命者转变。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3)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或人物形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或表现主题作铺垫。答题时首先确定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然后找出具体表现环境特点的词句,确定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文章开头描写“穷鬼滩”坟场,结合“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表现儿子牺牲后关大妈内心的悲苦,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结合“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革命斗争的残酷年代;“天色阴沉,黯淡”“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切合坟场的阴森环境,为清剿大队的疏于盘查提供了合理性,也推动了救人情节的发展。据此分析作答。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C
C
C
(4)①(皇帝)环视左右,取出一盒书信,打开来(给他)看,都是郑颢上呈的奏章,白敏中这才心安。
②(白敏中)好几个月因脚有病不能履职进见,坚决请求辞去官职,不被准许,宫中派出的使者去慰问他,让他在偏殿对答,不用跪拜。
(5)①极力诋毁李德裕,以怨报德。
②破坏郑颢与卢氏的婚事。
③有病之后不坚决请求退职,驱逐谏臣,依仗威势肆意妄为。
【考点】
其他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
内容理解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
文言断句
【解析】
【参考译文】
白敏中字用晦,幼年丧父,跟从各位兄长学习。武宗素闻白居易之名,想要征召任用他。当时,白居易因足病而去官在家,宰相李德裕说他衰弱精神不振不堪任职,即推荐白敏中,说他的文章如同他的兄长(那样好),而且有度量见识。当天任命白敏中为知制诰,召他入翰林院为学士。
宣宗即位,李德裕被贬,白敏中极力诋毁他,为议论者所厌恶。李德裕著书也说“惟有以怨报德不可推测”,这大概是斥责白敏中的话。(白敏中)历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白敏中)从员外开始,五年内十三次升迁。
崔铉辅佐政事,想独揽大权,担心白敏中位居己上。适逢党项多次侵犯边境,崔铉说应该有大臣前去镇守和安抚,天子同意他的话,因此让白敏中担任司空、平章事兼邠宁节度、招抚、制置使。起初,皇帝宠爱万寿公主,想把她下嫁给士人。当时郑颢考中进士科,有世家门第(的背景),白敏中以(他)充选。郑颢与卢氏订婚,将要完婚而解除了婚约,(故)对白敏中怀恨在心。白敏中因为自己居官在外,害怕被郑颢谗毁,便自己向皇帝诉说冤屈。皇帝说:“我早知道了。如果我听信了郑颢所说的话,还会任用你吗?”(皇帝)环视左右,取出一盒书信,打开来(给他)看,都是郑颢上呈的奏章,白敏中这才心安。等到(白敏中)出行时,皇帝亲临安福楼为他饯行,颁布玺书安慰,赐通天带,用神策兵护卫,授予他成立府署、选置僚属的权力,礼遇如同裴度讨伐淮西时(的规格)。到达宁州时,诸将已攻破羌贼,白敏中即劝说羌众,(羌众)都愿意放下武器,从事生产。于是从南山连并黄河安置屯堡,回绕千里。又规划萧关,修通通往灵、威的道路,使(当地)做好耕地与打仗两种准备。一年后,白敏中任检校司徒,调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增加骡子军,修缮城墙。在蜀治理五年,有功劳,加授兼太子太师,移任荆南节度使。
懿宗即位,征召白敏中并任命他为司徒、门下侍郎,再任平章事。(白敏中)好几个月因脚有病不能履职进见,坚决请求辞去官职,不被准许,宫中派出的使者去慰问他,让他在偏殿对答,不用跪拜。右补阙王谱上奏说:“白敏中患病四个月,陛下临朝听政,与其他宰相谈论不过三刻钟,哪里有闲暇讨论天下事?希望听从白敏中的请求,不要使他受到依仗宠遇官居高位而德才不称的非议。”奏章呈上后,皇帝恼怒,贬王谱为阳翟令。不久,加授白敏中为中书令。
咸通二年,南蛮侵扰边境,皇帝召白敏中入朝商议,允许他被搀扶上殿。(白敏中)坚决请求免去宰相之职,于是出任凤翔节度使。三次上奏请求回到家乡守护坟墓,被任命为东都留守,他不敢领命,(皇帝)允许他以太傅的职位退休。诏书未到,白敏中就去世了,皇帝册命追赠他为太尉。博士曹邺谴责他有病之后不坚决请求退休,而且驱逐谏臣,揭发他依仗威势肆意妄为,谥号丑。
【解答】
(1)“右补阙王谱奏言”为主谓结构,翻译为“右补阙王谱上奏说”,“敏中病四月”为说的内容,“言”在此代指人物要说话,与“曰”类似,应在“言”后断句,排除B、D两项;“与他宰相语不三刻”承前省略,省略主语“陛下”,“与他宰相”是“陛下语不三刻”的对象,二者联系紧密,翻译为“(陛下)与其他宰相谈话不过三刻钟”,二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
故选C。
(2)C项,“相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致政’‘下车’‘休致’等”表述有误,“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3)C项,“他亲率诸将攻破羌贼”分析错误,由原文第三段“次宁州,诸将已破羌贼”可知,白敏中驻扎宁州时,诸将已攻破羌贼。
(4)①顾:看。发:打开。悉:全,都。
②谒:进见。固:坚定、坚决。劳问:慰问。俾:使,让。
(5)解答本题,需要梳理出文中白敏中做了哪些“丑”事,有哪些恶行。
①由第一段“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不任事,即荐敏中文词类其兄而有器识”,第二段“宣宗立,德裕贬,敏中抵之甚力,议者訾恶。德裕著书亦言‘惟以怨报德为不可测’,盖斥敏中云”可知,白居易生病期间,李德裕推荐白敏中,说白敏中文词有度量,白敏中却在李德裕被贬之时极力诋毁他,以怨报德。
②由第三段“时郑颢擢进士第,有阀阅,敏中以充选。颢与卢氏婚,将授室而罢,衔之”可知,白敏中破坏郑颢与卢氏婚约。
③由最后一段“博士曹邺责其病不坚退,且逐谏臣,举怙威肆行”可知,白敏中有病之后不坚决请求退职,驱逐谏臣,依仗威势肆意妄为。
四、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A
(2)①首联和颔联描写雨、花、蝴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②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抛离故园、奔走仕途的懊悔和感伤;③“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和悲哀;④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含蓄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适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考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A项,“语言清丽典雅”赏析有误。“三点五点”、“一枝两枝”,是口语化的语言。故选A项。
(2)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映山雨”“临水花”“映蝶狂飞”“鸳鸯稳睡”,借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闲下新居”“江南旧隐”将新居和旧家对比,其中蕴含着离开故园,仕途奔波的伤感。“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到处奔波,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却羡暝归林上鸦”,诗人羡慕归鸦,委婉地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五、情景默写
【答案】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
(4)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吐哺”“事”“颜”“萧”“常作”“尊”“酹”。
六、选择题
【答案】
B
【考点】
识记字形
识记字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憎恶”中的“憎“读“zēng”;“急不遐择”中“遐”应改为“暇”。
故选B。
【答案】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根据“可现在,双凳已
染秋霜”可推测出分手之时,你我都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青年人。使用正确。
B.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语境是说《致云雀
》充分抒发了诗人自我追求和渴望的感情。使用正确。
C.纵横捭阖:纵横:用游说来联合;捭阖:开合。意思是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此处形容诗歌,使用不
恰当。
D.啧啧称赞:啧啧:咂嘴声,表示赞叹。意思是啧啧连声地表示羡慕。语境说的是孙犁对《哦,香雪》这篇小说的称赞和羡慕
。使用正确。
故选C.
【答案】
A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小小的一个”错,多重定语语序不当,改为“一个小小的”。
C.“开创了辉煌的成就”动宾搭配不当,可将“开创”改为“取得”。
D.“为了防止”否定不当,“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
故选A.
七、语言表达
【答案】
“惊悉”改为“听说”,“一氧化碳”改为“煤气”,“府上”改为“家中”,“惠寄”改为“寄过去”,“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
【考点】
表达得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解答】
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如“乡下务农”“一封信”“五处词语使用不当”,据此可知语段应该用的语体。“惊悉”“一氧化碳”“府上”这些词语过于书面化,不适合乡下务农的伯伯阅读。“惠”为敬辞,用于对方对于自己的行动,此处不合语境。“鼎力相助”为敬辞,用于感谢别人帮助自己,此处不合语境。
八、材料作文
【答案】
【参考例文】
青春——生命的觉醒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祖辈的呐喊,“创建青春之民族”,以蓬勃的生命反对压迫;青春是父辈的高歌,“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撑起国家的脊梁;青春是我们的心声,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彰显新时代的自信。
是啊,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青春的真正意义在于生命意识的觉醒,在于学会承担。
生命意识觉醒的伊始,总会因前程未卜而感到茫然。祖辈们面对破碎的山河,父辈们面对困苦的生活,也会迷茫。然而正因为是青春,他们坚定了信仰,追随着内心前行。而如今我们的迷茫,源于经济快速发展而精神无所寄托。因此,青春的意义首先在于确定志向。青春不应局限于一己私利,应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要坚定地守住内心。
青春的力量需要一个抒发的契机。秋瑾,出身官宦,她的人生本应一帆风顺,可是她却为革命抛洒青春的热血。这在世人眼中也许是“疯狂”的,然而正因如此,我们的民族才拥有了生命力。青春应该突破常规,然而这突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高远的意义,为了承担责任。
我们坚守内心以明志,突破常规以获得动力。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真正的青春应该“我作主”。这三个字掷地有声,向我们传达着青春的力量,也暗示着内在人格的觉醒。“我作主”意味着自我选择,它首先意味着对外在权威的否定。祖辈们否定了旧势力的黑暗,选择承担民族独立的责任;同时它也意味着价值观的建立,父辈们选择“渴望生活”,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而我们呢?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青春?我们应该确定怎样的价值观?
答案是们的青春,同样离不开社会责任的承担。老人摔倒了,外在有很多声音“分析”着利弊,然而内心的善良告诉我们应扶起。和平安定的社会也会有消极的声音,作为有责任的青年,我们应勇敢地站出来,不做沉默的大多数,要谨记“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
其实,青春是一段觉醒的年华,它为我们的人生塑造生命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定志向驱走茫然,突破常规以求拥有活力,建立人格从而学会承担。青春,使我们的人生进入新的境界。在挥洒青春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理解了生命。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材料由三部分组成,分别阐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三个时期———百年前、五十年前、今天的“青春”,主要关键词有:青春、祖辈、父辈、今天;次要关键词有:家庭、国家、民族、人类、力量、信念、生活、奋斗。第一部分引用了百年前,当时的进步杂志《新青年》里的一句话,强调了青年人要以青春的热情,带动家庭、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变革,让他们都如青春般生气勃勃;第二部分选取了五十年前创作的小说《青春万岁》里的一句话,指出青年人有力量、有信念、渴望生活;第三部分注目今天,中国开始强起来,富起来,但是仍需青年人不断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号召青年人做追梦人,鼓励他们不断奋斗。【立意】从材料的时间看:祖辈的青春、父辈的青春、当代青年的青春或者三代人的青春传承。从材料中形容青春的关键词看:青春的变迁、青春与时代的责任、青春与青年的使命、青春与历史的担当等。无论怎样立意,“青春”这个核心词都不可或缺,同时,对青春应是赞扬的,青春的形象是正面的,要体现出青春与时代、民族、国家的结合,起到鼓舞青年人奋发的效果。【结构】文章紧扣材料,从祖辈、父辈的背景入手,引出当下的青春的意义,“青春的真正意义在于生命意识的觉醒,在于学会承担”,然后围绕“生命的觉醒”,谈到当下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人格觉醒,“生命意识觉醒的伊始,总会因前程未卜而感到茫然”“青春的力量需要一个抒发的契机”“我们坚守内心以明志,突破常规以获得动力”,最后提出“积极价值观”的确立。符合题意,比较深刻地阐释了生命的终极意义,“青春,使我们的人生进入新的境界。在挥洒青春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理解了生命”。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