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地图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课黄河教案
一、教材分析:
内容选自星球地图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课。本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的忧患及形成原因、黄河的治理、黄河的功绩等方面知识。
二、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
(1)黄河的源流概况
(2)黄河的各河段”的忧患及成因
(3)黄河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增进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黄河的各河段的忧患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河的各河段的忧患及成因
四、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是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时候,针对学生特点可以让学生查找有关《黄河》的历史、地理资料,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积极拓展。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河流域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将全班分成
6个小组,分别收集黄河流域的图片和文字
(二)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河,先来了解黄河的概况。
(三)展示黄河流域地图,让学生了解其概况
1、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看课本
P
45---48有关内容,完成同步学习
P19---20自主学习的题目,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才图册
P23—24
(1)黄河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各是什么?
(2)黄河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
(3)黄河流经哪些地形区?
(4)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到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存在哪些忧患?同学们可以思考讨论解决。
3、展示黄河上游的凌汛、中游黄土高原及黄河下游景观、分析黄河的危害及成因。
讨论:
1.黄河为什么会出现凌汛现象?
2黄河为什么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地上河”有什么危害?教师补充说明:黄河出现断流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流量小;人为原因:上游工农业用水过多,水利工程蓄水,引水过多。)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直观演示,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对黄河的忧患意识)过渡:我们通过讨论、归纳找出了黄河各段的忧患,那么我们怎样去治理呢?
4、探讨黄河的治理
1)学生讨论畅谈保护母亲河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师生归纳过渡:虽然母亲黄河存在种种的忧患,但是相对她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们依然要歌颂黄河。
5、展示课件(上游刘家峡等水电站及宁夏、河套平原等景观),讨论“母亲河”的奉献
1)教师设问:黄河为什么有“母亲河”之称?
2)学生讨论分析黄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积极影响(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3)师生归结:
a、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b、冲积形成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并成为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使中华民族沿河而居,得以繁衍生息)。
c、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青铜峡、刘家峡等水电站)
d、引黄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
e、旅游资源
八、布置作业
1.同步学习:巩固提升
P20
12---18题,20题
2.填充图册
P24
第五题
九、板书设计:
黄河
一、识黄河:概况
二、忧黄河:危害
三、治黄河:治理
四、颂黄河:贡献
十、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针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分析这个难点,提出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学生从黄土高原的性质、植被及中游多泥沙等各方面经过分析回答,既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如,黄河的治理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假如你是水利专家,你怎样治理黄河?”让学生分析、讨论,集思广益、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本节课的教学基本完成了课时目标,特别是知识目标,其中还有不足之处,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