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语文大练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中国文字起源甚早,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一甲骨文,还有
象形字,还存在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当然,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摘编自张志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
????????材料二:
????????中国书法作为象形文字的艺术表现,看似孤立于世界文字之林,其实在很多方面有着与世界文化和现代文化接轨的基础。
????????第一,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孤独性,反激出它交流世界、融入世界的内在要求。
????????方块字是一种倾向于视觉艺术的直接符号,它以直观视像为基础,将表形、表音、表意三者融为一体。中国古代的文言书写将语言文学化,而产生有别于口语的书面美文一文言文。由口语到书面语言,是中国人梳理、深化、拓展自已思考的重要途径。中国人习惯在书写中思考,书写就是思考。这使中国书写植入人文思想的深处,成为民族思维的重要表征。中国书法艺术更是将文字的书写由符号表达提升为艺术创作,在文辞美的基础上,追求结构、线条、水墨等造型美,双向同步地在文辞美、造型美中倾诉书者的内心世界。这使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倾向于“文”(人文,包括悟道、思玄、文学、纹饰即美术),倾向于直观和直接感悟。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文字和书法显得多少有点孤独,却有一种孤独之美,这种表意文字导致中国人形象、悟象、灵象思维的发达,并构成了整个思维的东方色彩。
????????拼音文字则更倾向于听觉,这使西方社会更看重听觉艺术,如音乐。文字和口语的同音,使两者难以分离,难以像我们那样产生与生活口语相分离的、只用于书写的书面语言或文言文。由于它不表形只表音,由表音到表意便需要经过翻译、分析,是一种间接的转译符号。这使得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分析的、逻辑的、实证的思维更为发达。
????????今天,世界文化已经由早期的隔离发展阶段、中期的竞争发展阶段,进入当代的综合发展阶段。世界和中国,都有强烈的双向交流需求,都希望在交流中互适互惠。这种愿望,不止表现在世界市场和社会一体化进程所激发的人才、知识、经济和资本的交流共进,更表现在文化和思维对交流共进的迫切渴望。外语学习的普及是怎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一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是有目共睹吗?同样,随着世界正在出现的学习中文和中国书法初热期的持续,中国文字思维将会怎样地营养和影响人类,也完全可以预期。也许这才是“孔子学院”最深刻的意义。
????????第二,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变异性,在世界华语地区和一些周边国家扩散出两个泛汉语、泛汉文、泛书法圈,为中国文字和书法走向世界架了桥,提供了经验。
????????由上亿人构成的世界华人和华裔的汉语社区,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向世界播扬的桥头堡,是早就存在了几百年,而且早就融入了当地社会和文化场的“孔子学院”。华人华裔圈的汉语、汉文和汉字书法,为了适应各自的文化环境,都程度不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了的汉文、汉语和汉字书法,形成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走向世界的第一个泛汉语、泛书法圈。
????????另外,在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内,汉字及其书写曾经是东亚地区的国际通用文字。在东亚汉文化圈内,汉字和记录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苗、壮、瑶、侗语的准汉字和非汉字,以及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方块苗字、方块布依字和越南喃字、日本假名、朝鲜谚文等20多个借源汉字创造出来的多民族文字,形成了“一文多语”“一母多文”的文字传播圈。在这个传播圈内,中国书法艺术一直程度不同的以变异形态存在着、发展着。有功能变异、形符变异、体式变异;有的照搬,有的假借,有的转注仿制,有的变异改创。其中日本、韩国、新加坡保存得较好,中国书法在那里至今仍极有活力。这种以汉语、汉文为基础、为核心的“一文多语”文化圈,是汉文、汉语和汉字书法走向世界的第二个泛汉语、泛书法圈。
????????(摘编自肖云儒《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
????????材料三:
????????近代以降,特别是进入当下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中国书法受社会大变革、技术大发展、知识大爆炸、风尚大迁移的深刻影响,发展业绩显著,但发展瓶颈也明显,挑战与机遇同在。西学的进入,书写工具的变化,一度文化无用论特别是国学无用论、传统文化无用论及浮华、浮躁、肤浅学风、书风的盛行,商品化和市场机制的风行,加之对中国书法中以文人书法为主体的文化书法这一主线疏于研究、认知缺失,所有这些,都在影响和冲击着当代和当下书法发展。有时、有些是至为深刻的。而后者格外突出,因而也格外重要。其重要性在于,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的、优秀的符号,成为提升中国国民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四个全面”的重要抓手,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和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因此,文化书法的复兴,就成为书法界、文化界不得不直面的时代课题。
????????(摘编自孙月沐《中国文化书法的复兴之价值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属于方块字,融形、音、意为一体,便于在书写中思考,使得中国人在形象、悟象、灵象思维上特别发达。
B.汉字在其产生之初在结构、笔画等方面已具有书法的某些特点,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和精神。
C.当今社会,中国书法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商品化和市场机制风行给书法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D.拼音文字不表形只表音,转换为汉字时需要翻译、分析,这使得西方民族在分析、逻辑、实证思维上更为发达。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所以能够名满天下、传诵至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他的绝妙的书法艺术。
B.硬笔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和精神,反映了其气质、学识和修养。
C.学习中文和中国书法的热潮在很多国家正在兴起,由汉字所形成的具有东方色彩的思维将会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D.中国的汉字、汉语和书法艺术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都在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且有了程度不同的变异。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让汉字走向世界,让世界接受汉字思维。”
B.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C.“当下汉字书写键盘化和网络语言对白话文规范化的严重冲击,让人不能不为书法的未来担忧。”
D.“书家对自己创作的定位,对作品结体关系、气韵脉势的把握,常常考验他简易思维的水平。”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对于中国书法未来的发展,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哦,香雪
铁?
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后,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了一天蒙受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迎候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已经把它悄悄塞在了女学生座位下面。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而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台儿沟走去。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山谷”“群山”“深山”等词语,表现了台儿沟所处地区的地形与地貌,暗示了这里的贫弱、偏僻、落后和封闭。
B.铁轨铺进深山,火车为台儿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山里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产生了对山外世界的憧憬。
C.“短暂的一分钟”变成“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五彩缤纷”既指外部世界新鲜绚丽,也表现了姑娘们新奇复杂的感受。
D.“迎候远方的贵宾”“接受检阅”,这些文字表明台儿沟姑娘将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现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
B.小说叙写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冲击,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却并不激烈,有散文化的特点。
C.作者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
D.“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大山如伟大的母亲一样养育着淳朴善良的山村儿女。
(3)小说中的“铅笔盒”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铁凝的作品执着于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讴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额头)似尧,其项类,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商鉬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
????????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周人于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B.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C.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D.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皋陶,即皋繇,相传为尧的大臣,掌管刑法,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佐禹治水有功。
B.郭,城郭。初时,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故有外城内郭之说;后泛指城邑。
C.麟,即麒麟,传说中灵兽,象征着吉祥;麟与凤、龙、龟一起,被誉为祥瑞四灵。
D.东阶,在古代朝堂两阶制的时代,东阶供主人行走为主阶,西阶供客人行走为宾阶。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孔子前往郑国与众弟子走散,郑国人称疲惫的孔子像丧家狗,孔子不生气,见其达观的人生态度。
B.孔子与南宫敬叔前往周京洛邑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回到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即刻多了起来。
C.孔子先感慨于麒麟被人捕获,又感叹于河图洛书不复出现,后感伤于颜回之死,他晚年悲愤不已。
D.孔子重病,子贡前去探望,孔子对子贡的哭诉表现了孔子临死不忘用世,无限凄怆悲惋之态尽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②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
(5)文段记载“明岁,子路死于卫”,有怎样的用意?
四、现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水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一九七九年
????????注:①席慕容,著名作家、画家,祖籍内蒙古,随家定居台湾,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影响深远。②焉支,即焉支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势险要,为古代驻兵防守重地。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城“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B.“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这些诗句高度概括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见证者的内涵。
C.“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时不能成篇”,表现了诗人对长城炽热的情感,将长城融进了自己的生命。
D.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情“蹲踞”“冷眼“,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长城人格化,突出了长城作为旁观者的角色。
B.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意象鲜明独特,语言活泼俏丽,感情纯朴真挚,流露着诗人深深的愁思。
C.“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采用排比的手法,将长城与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融在一起,加强了情感表达。
D.“敕勒川
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了一幅恬静清旷的画面,意境悠远。
(3)诗人说长城“是个无情的建筑”,对此你如何理解?
(4)本诗大量使用了第二人称,结尾又使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情景默写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2)《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静女》诗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碑(tiě)???????踌(chú)???????????慰(jí)???????忸(ní)
B.熏(tāo)???????惘(chàng)????????萃(zhēn)???????芸(gēng)
C.隙(xià)???????律(1ǚ)???????????讪(shàn)???????倒(liào)
D.胸(pú)???????毛(pēi)???????????战(lì)???????恼(zháo)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
B.全国冬运会期间,哈尔滨实行了严格的交通管制,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
C.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无不表现得的。
D.在人民当中,到处都有的劳动英雄,他们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
B.《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C.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D.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七、语言表达
?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并加以修改。
①近些年,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全国大兴植树造林,人工造林以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每年推进,人工林保存总面积达到8亿多亩,人工造林速度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
②各省森林覆盖率也均有明显提高,但悬殊很大。
③森林覆盖率是增强了,但“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却随处可见。
④从遥感影像上看,这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似乎不低,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的原因是由林下缺少灌木或草本植被覆盖,土壤表面裸露程度高造成的。
⑤这种现象,被专家称它为“林下水土流失”。
?
下面一则通知有六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或格式不妥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知
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借阅书籍的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7月15日开始对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请广大师生于7月10日前还掉借阅的书籍,请大家相互转告,抓紧时间办理。
2020年7月5日
后勤管理处
八、材料作文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因成长而出色。青春的底色是什么?火红的?洁白的?金黄的?或者原本的颜色,翠绿的?更或者多色彩的?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社会、人生、书本的阅历不同,青春绽放的色彩也不尽相同,而无论哪种颜色都可做到绚丽夺目。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鼓舞大家砥砺奋斗,让青春焕发属于自己的颜色。所选颜色要符合事理逻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语文大练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社表科抛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事体形展纬木用(小说)
艺术特水(小说)
理解验强,身括归备要点(小说)
哦,香较(铁盛)
作者水都接图探目(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射开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现代诗歌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现代正构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情景默写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选择题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识射字面
识因印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成体的硫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标点符号根辨析及股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语言表达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病使修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表验他体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八、材料作文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