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1题;共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
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________的话语,揭示了创造“中国奇迹”的朴素哲理,(
)。
只有拼与干,才能杀出筑梦圆梦的“血路”。位列世界
500
强的青岛海尔,曾在改革开放之
的初一度濒(
)临倒闭。1985,掌门人张瑞敏当众抡起大锤,砸烂
76
台劣质冰箱,拉开
了管理革新、技术创新的
wéi(
)幕;20
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使他又抡起改革大锤,
试行“人单合一”,推动海尔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一大批中国优秀企业不
甘落后、不甘平庸,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杀出血路、________。
只有拼与干,才能闯过筑梦圆梦的“险滩”。创业是披荆(
)斩棘的开拓,创新是________
的攻坚。四十载波
lán(
)壮阔,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公关者,把一个个“不可能”
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________。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被中国建设者
标定了
6
个“世界之最”。神舟飞天,蛟龙潜海,“天眼”傲世……今日之成就,为开创未来
铺就了前行之路,激励着人们时刻赓续勇立潮头、实干苦干。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注音或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濒(bīn)临
wéi(帷)幕
披荆(jīn)斩棘
波lán(斓)壮阔
B.濒(pín)临
wéi(维)幕
披荆(jīng)斩棘
波lán(澜)壮阔
C.濒(bīn)临
wéi(维)幕
披荆(jīn)斩棘
波
lán(澜)壮阔
D.濒(bīn)临
wéi(帷)幕
披荆(jīng)斩棘
波
lán(澜)壮阔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铿锵有力
东山再起
九死一生
脱颖而出
B.掷地有声
浴火重生
绝处逢生
横空出世
C.铿锵有力
东山再起
绝处逢生
脱颖而出
D.掷地有声
浴火重生
九死一生
横空出世
(3)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20
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使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模式,推动海尔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B.20
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推动海尔多年蝉联白色家电全球第一品牌。
C.20
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模式,推动海尔多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D.20
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模式,推动海尔多年蝉联白色家电全球第一品牌。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
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都为这一气象平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不是只有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
B.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人民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就是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C.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文字,是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境界的发展,感情虽然沉重,但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D.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盛唐气象呈现鲜明、开朗、深入浅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的愁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
B.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
C.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总结论点,环环相扣。
D.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
B.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是因为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C.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李煜《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境界与《将进酒》全然不同,没有盛唐的气象。
D.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时代的美学造诣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进行了新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以此为根本遵循。自2013年年底做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与完善,系统回答了扶贫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目前,我国扶贫必须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扶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奔富最核心是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这需要紧紧抓实“三个覆盖”:产业发展覆盖到村,强化致富门路,加大回引创业力度,把产业发展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道路硬化覆盖到社,夯实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齐、泰山移”;技能培训覆盖到户,提升造血功能,细化技能培训规划,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转移的培训力度。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材料三:
在短短数十年里,中国已经使得近7亿人口脱离绝对贫困,是世界反贫困史上的奇迹。不过,新的反贫困运动仍有必要,因为全球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收入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不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保护社会的最基本手段。也就是说,扶贫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基本社会公平和正义。但是,现实中的精准扶贫往往产生着新的问题,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因为精准扶贫基本上是一种财富再分配,就存在着一个分配给谁的问题。因为是通过分配方式进行,经常会导致村民“阶级”的再分化,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一般表现在不同宗族之间、家族之间、村民群体之间。一旦涉及利益分配,这些传统的因素和新产生的因素都会卷入进来。这样很容易产生新的“认同”政治。在很多地方,社会对基层官员的信任度本来就不高,“精准扶贫”是一种新的政治,搞不好容易造成新的隔离和新的对立。
(选自“和讯网”,有删改)
材料四:
精准扶贫是一项惠民工程,目的之一是能够让农村地区改变贫困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社会。一个地区的文化程度往往决定着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贫困由此而生。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诸多访问对象的文化程度只停留在小学低年级水平。六十岁以上的村民接受教育的人极少,中年人中大多女性没有接受过教育。文化水平过低使得村民对大多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不愿接受新鲜的东西。他们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上也就产生了困难,一般不太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所以出现了对精准扶贫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发展教育,提高村民认知水平和文化程度对解决贫困问题尤为重要。
(选自《科学与财富》期刊,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如果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脱贫”的目标,就必须在“扶贫”的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B.“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技术指导,可见“扶技”是当前精准扶贫的核心。
C.精准扶贫基本上是一种财富再分配,一旦涉及利益分配,就容易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
D.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的“精准扶贫”,却常被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农民误解,有些村民不愿意接受。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则材料都关注到精准扶贫所产生的困惑与难题,但对实现扶贫目标并没有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
B.四则材料都没有注重对新闻事实的“点”上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面”上对精准扶贫进行了深入思考。
C.对于“精准扶贫”的新闻报道,材料一重在理论支撑,材料二重在“扶技”问题,后两则重在产生的难题。
D.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网站,有杂志,但都捕捉到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3)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首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了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①人或说项王曰:“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春,汉王部五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①}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榖、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②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窃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墮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注)①萧:萧县。②榖:榖水。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B.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C.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D.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在秦汉时“关”专指函谷关。
B.“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
C.“家室”指家中的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收家室而西”的意思是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等向西逃跑。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
B.项羽怀有私心。他为实现称王的目的,攻下咸阳后,就派人向怀王禀报战况,封诸将为侯王,封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C.项羽善于用兵。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王的军队打得四处逃散,杀死汉兵十多万人,把汉军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
D.项羽做事迟疑。在睢水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军层层包围,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致使汉王借飓风从西北吹来之际得以逃脱。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②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5)当手下劝说项羽不成,而发牢骚“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时,项羽怎么做的,说明了什么?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郡斋即事①
????????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题目中的“即事”点明了诗歌的题材,该类诗歌重在写人叙事,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
B.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突变,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
C.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D.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E.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2)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我们可以通过佩戴口罩来预防,不过
①________,口罩有多种类型,在佩戴时一定要正确选择,同时要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医用口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结合了医用外科口罩和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优点,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各种颗粒物,同时也可阻断飞沫和血液等分泌物,②________。N95口罩属于颗粒物防护口罩,可有效地预防各种飞沫传染新型冠状病毒。戴口罩时要保证口罩和面部相贴合,N95
的夹子要紧贴在鼻子上,如果是医用口罩,要仔细的调整铁丝,③________,这样可以防止病毒进入呼吸道。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不能成钢;
七、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有一段时光使我们难以忘却,总有一段时光让我们久久回味;总有一段时光在我们
的记忆之中熠熠生辉:可能源于陌生人善意的帮助;可能源于朋友温暖的笑容;可能源于
长辈殷切的叮咛……可能是生活里平凡瞬间的连缀,也可能是时代中沧海桑田的变迁。这
些时光值得我们回味,给与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
请以“值得回味的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1题;共6分)
1.
【答案】
D
D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病句辨析修改
识记字形
【解析】
(1)第一空,“濒临”的“濒”读“bīn”;第二空,根据前文语境,此处的“wéi幕”应是“帷幕”;第三
空,“披荆斩棘”的“荆”读“jīng”;第四空,“波lán壮阔”应是“波澜壮阔”。故选D.
(2)掷地有声:扔在地下能发出声响,形容话语豪迈有力。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此处形容习主席的讲话很有分量,而不是声音大,应该用“掷地有声”。浴火重生:指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此处语境是说企业在改革后获得新生,应该用“浴火重生”。九死一生:形容经历许多次危险而幸存下来。绝处逢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得到了出路。形容创新攻坚的特点应该重在表现成功的几率小,用“九死一生”更合适。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此处形容新成果的诞生,并不是显现出来,所以应该用“横空出
世”。故选D.
(3)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使他又抡起改革大锤”缺主语,可删掉“使”;二是“试行‘人单合
!”缺宾语,可在“‘人单合一’”后补充“模式”。故选C.
故答案为:(1)D;(2)D;(3)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答案】
C
B
A
【考点】
社会科学类
【解析】
(1)A项,“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表述不严密,原文“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仅指《离
骚》。B项,“人民……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于文无据。D项,“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因果关系颠倒。原文是“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故选C.
(2)B项,“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表述不严谨,以小见大只是盛唐气象的特点之一,参见原文“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故选B。
(3)A项,“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错,据原文,盛唐时代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不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而与《楚辞》风格不同。故选A.
故答案为:(1)C;(2)B;(3)A;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B
A
(3)①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②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
③全力避免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尽量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
④发展农村教育,扩大相关宣传,让村民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提高精准扶贫参与度。
【考点】
新闻阅读
筛选并整合信息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原文中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扶技”。
(2)A项,材料一中没有提到精准扶贫的困惑和难题。
(3)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搜索与开展“精准扶贫”相关的内容,并加以整合筛选即可。由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以此为根本遵循”“我国扶贫必须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可以归纳出答案中的第①点;由材料二“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奔富最核心是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可以归纳出答案中的第②点;由材料三“扶贫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基本社会公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可以归纳等案中的第③点;由材料四“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发展水平较低”可以归纳出答案中的第④点。
【答案】
A
(2)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②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
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3)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意味着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
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荆轲已死”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
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荆轲已死”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
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得到深化。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
分析人物形象(小说)
赏析情节安排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理解较为片面,文中的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
C项,“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有误,小说的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D项,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
故选A。
(2)解答本题可从金科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结合文本来分析。根据“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等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可知,金科耿直刚烈。根据“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可知,金科不顾及团长一心为钱为名,坚持按照历史事实和原来的剧本进行演出,坚持原则。根据“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可知,金科演出并不像赵团长一样一心为钱为名,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3)解答时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现及小说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文中结尾处,“荆轲已死”是双关句,从情节上讲,“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这意味着小说故事的结局,说明舞台上的荆轲由于“艺术媚俗的现象”而死之后,演员金科也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从结构上讲,“荆轲已死”照应了本文标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从人物形象上讲,金科宁可不演,也不能罔顾事实,一味苟同,凸显了主人公对演艺事业的坚守,对艺术的坚守,当然也有面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从主旨上讲,赵团长想要追逐时下流行的“戏说”“穿越”“搞笑”,想通过“荆轲”得到奖牌、奖金,而金科却是为了艺术而演荆轲,当艺术一味媚俗,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时,宁可结束演艺生涯也不苟同,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答案】
B
C
D
①有人劝项羽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富饶,可以建都成就霸业。”
②汉军退却,被楚军逼挤,被杀的人很多,汉军十多万士兵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汉兵堵塞而不向前流动了。
项羽把这人放到锅里烹了,说明项羽做事很残忍。
参考译文:
???????项羽率兵向西进军屠掠咸阳城,杀死了秦国的降王子婴,焚烧了秦朝的宫殿,大火三个月都没有熄灭;劫取了秦朝的财宝、美女,往东而去。有人劝项羽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富饶,可以建都成就霸业。”项羽看到秦朝宫殿都被大火烧得残破不堪,心里又思念家乡,打算向东而归,说:“富贵以后不回故乡,就好像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谁能知道他富贵了呢!”那个劝项羽的人说:“人说楚人好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到这话,把那个劝说的人扔进油锅里烹炸而死。
???????项王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于是项羽尊称怀王为义帝。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文武大臣为王,并对他们说:“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封立诸侯,为的是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硬的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带头起事,多年暴露在山野,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按理也应当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诸将都说:“好。”于是分封天下,立诸将做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的土地,在南郑建都。项王立自己为西楚霸王,统辖九个郡,在彭城建都。
???????这年春天,汉王部署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命令诸将攻打齐国,他自己又率领三万精兵向南从鲁县穿过胡陵。四月,汉军已经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女,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于是引兵向西从萧县进军,早晨向东攻打汉军,推进到彭城,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四处逃跑,前后相随掉进毅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十多万人。汉兵都向南逃跑到山里,楚军又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退却,被楚军逼挤,被杀的人很多,汉军十多万士兵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汉兵堵塞而不向前流动了。楚军把汉王包围了三层。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含,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非常混乱,队阵崩溃,四处逃散,这时,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到沛县,接取家眷向西逃跑;项王也派人追赶他到沛县,擒取汉王的家眷:汉王的家眷都已逃散,没有跟汉王见面。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选。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
B.“彭城”地名,作“入”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彭城”为地名,作“至”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四月,汉军已经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女,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于是引兵向西从萧县进军,早晨向东攻打汉军,推进到彭城,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
C.“家室”理解不正确,应该是“家眷”的意思。
D.汉军得以逃脱的原因不是项羽的做事迟疑,原文为“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窃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意思是“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含,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非常混乱,队阵崩溃,四处逃散,这时,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是因为狂风突袭,楚军混乱。
①或:有的人;说:劝说;都:建都;霸:称霸。句子翻译为:有人劝项羽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富饶,可以建都成就霸业。”
②却:退却;杀:被杀;为:因为。句子翻译为:汉军退却,被楚军逼挤,被杀的人很多,汉军十多万士兵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汉兵堵塞而不向前流动了。
原文为“项王闻之,烹说者”,意思是“项羽听到这话,把那个劝说的人扔进油锅里烹炸而死”,由此可见项羽的残忍。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答案】
C,E
(2)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
【考点】
诗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有误,诗歌“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就属于描写的内容。B项,“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有误,情感分析与整首诗歌的基调不合。D项,“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有误,“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集于心中的万般愁绪无以排遣,在此表现了自己的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这与本诗的情感不同的。
(2)题干问的是“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这是考查诗歌情感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一般如下: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世间荣辱何须道”,直接表达情感,“何须道”显示诗人不把荣辱名利放在心上的豁达胸襟;“塞上衰翁也自知”,“塞上衰翁”运用塞翁失马的典故显示自己不把贬谪放在心上的旷达。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答案】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可推知答案,注意“嵘”的书写。
(2)根据“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可推知答案,注意“萧”的书写。
(3)根据“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可推知答案,注意“罔”的书写。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答案】
不是所有口罩都能预防此类病毒,有效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使其和鼻梁紧贴
【考点】
表达得体
语境填句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看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要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看清句式特点,上下句语意,分析清楚句子的语境,再作有针对性的解答。
【解答】
此段文字论述口罩对病毒传染的防护。①处,上文说“我们可以通过佩戴口罩来预防”,然后说“不过”表示转折,下文介绍了口罩的使用方法,所以填“不是所有口罩都能预防此类病毒”。②处,与上文“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各种颗粒物,同时也可阻断飞沫和血液等分泌物”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填“有效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③处,根据上文“戴口罩时要保证口罩和面部相贴合,N95
的夹子要紧贴在鼻子上”推断,调整铁丝的目的也是使口罩与面部贴合,所以填“使其和鼻梁紧贴”。
【答案】
蜡烛,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考点】
句式仿写
徽标
【解析】
题干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示例的句式是“……,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示例的内容有一定的哲理,即不怕失败,勇于尝试。仿写的句子也应该力求有一定的深度。另外需要注意题干的这些要求:“两句话”“自选话题”。
故答案为:蜡烛,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答案】
【参考例文】
值得回味的时光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挽不回逝去的光阴,它如同攥在手中的细沙一般,从指缝间一点点流走。然而逝去的时光就真的不值得体会了吗?
几年前的暑假,父亲出差带回一个折叠式棋盘和一些墨绿色、
乳白色的棋子。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东西问道:
“这是用来下棋的吧?不如我们现在就比比看谁的技艺高?”带着对新鲜事物那份饱满的热情,我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几天前刚学会下棋的“新手”,语气中竟带有一丝骄傲与趾高气扬。父亲只是笑笑,又点点头,有条不紊地将包装拆开,棋盘摆好,主动将黑色棋子的子放在我这一边,有意让我先落子。我不屑地看了一眼,满不在乎地说了一句:“我如果先出棋你就等着输吧……”
我满怀信心地坐在棋盘前,用食指和中指夹起一粒棋子,任凭棋子在手指间肆意摇晃,将这枚棋子随意放在棋盘中的任意一个位置,“随心所欲”地开始了这个棋局……
随着时间地推移,一枚一枚棋子被我们安放在棋盘上,它们排列的整齐有序,黑白相间的颜色看上去赏心悦目。这时,
我迎来了决定胜负的一子,将棋子胸有成竹往棋盘上一掷,偷愉地撇了父亲一眼。
只见他眉头紧皱,仿佛发现了对自己不利的棋局,半边落在棋盘的棋子又猛地收回,紧紧夹在指间,生怕棋子滑落而影响棋局。父亲凝视着棋盘却又犹豫不决。棋盘上的棋子仿佛也因等待昏昏欲睡。我抱怨道:“不就是一步棋吗
,不用这么长时间思考吧。”
父亲终于将那枚棋子放在自己心仪的位置,不久,棋局以我意想不到的失败而告终。我诧异地盯着布满棋子的棋局嘟嚷道:
“刚才明明是我赢了呀……”低头沉思的父亲终于抬起头,望着垂头丧气的我,他语重心长地说:“做事不仅需要最初那份饱满的热情,更需要将百分之百的细心与耐心,投入在这件事上,才能以完美的结局而告终。学习不也是这样吗?如果你带着对学习的热爱并全身心的投入,那么结果必定是可喜的。”
多年后的今天,我漫步在记忆的沙滩上,捧起这把细沙慢慢回味。重新拾起那些璀璨耀眼的贝壳,当年那些似懂非懂的道理,对如今的我来说受益无穷。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的谆谆教诲总会再次回想耳畔,每一
段时光都值得细细回味因为那里藏着人生之路的“大道理”。
【考点】
材料作文
小说阅读
【解析】
这是一则命题式的材料作文。本次作文要求以“值得回味的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值得回味的时光”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时光”,修饰语是值得“回味”,《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回味”是:从回忆里体会。“回”,回忆。指向过去,可以写过去的人、事、物、现象等;“味”,品味,体味,体会,咀嚼。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古人的事,还是国家、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回味”。但是得品出点东西来,品出的可以是认识,可以是思考;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也可以说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这才叫“值得”回味。“值得”一词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现象,即所选择的材料要是有意义的有充满正能量,要对自己有积极影响的。考生在写作时,如果只写回忆,写体会是不准确的。记叙文应以回忆为主,叙述、描写和抒情应该是主要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是“画龙点睛”,必不可少,又须水到渠成,以情感人,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有画面感。
立意:(1)回味友爱,感受它如水的纯洁,这份情又晶莹剔透,光彩照人;(2)回味关爱,感受师生情,每当你上课走神,老师会友情的提醒你,当你太疲劳却还在写作业时,老师会劝你休息一下,当你考试失败垂头丧气,老师会耐心的开导你,给你战胜困难的勇气………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3)回味母爱,感受爱的无私。
行文结构: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父亲与自己下棋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深刻的主题。作者小时候与父亲下棋的过程中急于求成,轻视对手导致失败,父亲通过这件小事教育作者,做事不仅需要最初那份饱满的热情,更需要将百分之百的细心与耐心,投入在这件事上,才能以完美的结局而告终。通过回忆这件小事,表现了父亲对作者的教育方式,说明了较为深刻的哲理,同时这个道理影响作者至今,感情真挚,蕴意深远。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