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0 13:0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冲动与融合:回望21世纪中国新诗
????历来的文学革命,其倡导者为了冲破巨大的阻力,往往会从两个方向上去寻求助力:或是面向古代,高张“复古”大旗,其实质则是革新,或是面向外国,从异域文学中借来火种,以点燃自己的文学革命之火。新诗的创始者们采取的便是这后一种办法。郭沫若坦诚地宣称:“欧西的艺术经过中世纪一场悠久的迷梦之后,他们的觉醒比我们早了四五世纪。……我们应该把窗户打开,收纳些温暖的阳光进来。”当然,中国新诗之所以受外国影响,除去新诗人希望“迎头赶上”西方的急迫感外,更深一层说,是由于现今世界上始终存在着一系列困扰着各民族哲人的共同问题。尽管各民族有其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但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依然在起着作用。实际上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运动便构成了人类的文学发展史。
????到“五四”前后,西方近百年的文艺思潮已经历了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演变。不过,这三大文艺思潮对中国早期新诗人的影响却不是同等的。客观上说,外来的东西能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是受着当时的国情制约的。从新诗诞生的情况看,创始者们更多的是借鉴了西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郭沫若从歌德、雪莱、惠特曼那里汲取营养,那狂飙般的激情,天狗吞月式的自我扩张,在除旧布新中得到永生的渴望,均使他的诗歌显示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刘半农、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的早期诗作则多揭示当时社会中种种黑暗与不平,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然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有时难免泥沙俱下,导致艺术上的不精致;一些如实描绘社会弊端的诗篇,又由于写得太“实”而失去了诗味;大革命后的普罗诗人又普遍存在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直接说教的倾向。特别是,“五四”落潮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于是年轻一些的诗人开始把眼光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
????应该指出的是,在新诗现代化的潮流之中,新诗人们对西方诗歌的借鉴并不是全盘照搬的,而是结合汉语的特点和中国诗歌固有特色,对西方的东西既有吸收,又有扬弃的。一些在现当代诗歌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如冰心、徐志摩等,无不是从取法于西方开始,但没有跟着西方诗人亦步亦趋,而是把西方的东西与本民族的特点融合起来,因此他们的作品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但决非西方诗的翻版,有中国诗歌的某些传统风貌,但又不是“国粹”式的传统诗。
????中国新诗是在西方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撞中孕育并成长的。这种冲撞,使我们的新诗从诞生伊始就伴随着无尽无休的责难、争论与困惑,而且这种责难、争论与困惑一直持续到60年后的新诗期的诗坛--回想一下围绕舒婷、北岛等朦胧诗人的争论,以及伴随韩东、于坚等后朦胧诗人而出现的喧哗与骚动。两种文化的冲撞为新诗发展带来了契机。一方面这种冲撞冲决了诗人固有的审美观念和思维定势,为诗的创造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这种冲撞带给读者审美习惯的变革,造就了一批批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尽管当前商品经济与大众文化的潮流使诗人处于空前的窘境,尽管当代的诗歌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中国诗人在寂寞中坚持着,中国诗坛的圣火并没有熄灭。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新诗“冲撞与融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历来的文学革命家的倡导者欲冲破巨大的阻力,变革的方向一般会选择古代和外国,中国的新诗变革也如此
B.?“五四”前后,中国新诗人受到了西方三大文艺思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不同程度的影响
C.?在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新诗人们结合汉语的特点和中国诗歌的固有特色,吸收并扬弃了西方诗歌
D.?在新时期的诗坛中,舒婷、北岛等朦胧诗人以及韩东、于坚等后朦胧诗人都曾经受过责难、争论与困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__
A.?文中引用郭沫若的言辞,意在说明西方文化领先中国文化,我们应该借鉴其精华部分,并且迫切希望中国新诗能迎头赶上
B.?中国新诗的创始者借鉴的全都是西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郭沫若、刘半农等人的现代诗歌因此形成了鲜明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特征
C.?冰心、徐志摩等人的诗歌,取法于西方诗歌的同时,又融合了中华民族的特点,不是西方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歌的翻版
D.?中西文化的冲撞为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对诗人固有的审美观念和思维定式以及读者的审美习惯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特性有差异,但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作用依然存在,人类文学发展史的轨迹是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运动
B.?中国诗人借鉴西方浪漫主义直接抒情的方式,产生了艺术上不精致的弊端。“五四”之后,一些陷入苦闷、彷徨的年轻诗人开始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
C.?中国新诗糅合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到现在都伴随着无尽无休的责难、争论与困惑,但是中西文化的这种冲撞也造就了一批懂得艺术和欣赏美的大众
D.?商品经济与大众文化对当代诗歌的冲击,使诗人陷入窘境,但中国诗人没有放弃,仍然在寂寞中坚持,中国诗坛圣火没有熄灭。
二、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梁启超:饮冰不凉热血
魏宏运
从1873年第一声啼哭到12岁外出游学,梁启超一直生活在家风“质朴端凝”的大家庭中。梁启超从小在品德修养上深受祖父的影响。每年上元佳节,祖父都要携诸孙到当地一座庙宇,对着庙内绘有忠臣孝子的图画指点而示之。这些历史人物深深地激励着童年时代的梁启超。
清末民初,从政治到社会,从生活到心态,从思想到学术,都显现出一种半新半旧、亦新亦旧又互渗互动的状态。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梁启超,日后却远超父辈“文死谏,武死战”的忠君思想。在封建王朝的尾声,他以雏新思想为基础,写下了《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中,描绘出一个改天换地的强国之梦。胡适对梁启超崇敬之至,他曾讲:“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指辛亥革命)如此之速耶?”毛泽东每当在《新民丛报》上看到梁启超的文章,都要反复地阅读。那个时代的年青知识分子,几乎无一不受梁启超思想的洗礼。
在满清政府病入膏肓之时,社会上出现了两种主张变革的力量:一是由孙中山领导,主张从下层社会着手实施变革;一是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主张从上层社会着手实施改良。1898年4月,康有为同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由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组成的保国会,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下,光绪皇帝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康、梁为之奋斗的事业,总算有了成果。梁启超活跃非凡,为变法事业鞠躬尽瘁,显示了卓越的宣传和组织才能。然而,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困,六君子遇难。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等地。他在《去国行》一诗中表达当时的心境:“呜呼!济艰乏才兮,儒冠容容。佞头不斩兮,侠剑无功。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
在国外的游历和对西方各国的学习让梁启超的思想有了巨大的跃进,民权、民主、科学、自由等概念已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回国后,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梁启超写出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旗帜鲜明地反对复辟帝制。袁世凯得到消息,贿以“二十万元,令勿印行”,遭到梁启超的拒绝。袁继之又派人威胁:“君亡命已十余年,此中况味亦既饱尝,何必更自苦!”梁启超则以蔑视愤慨的语气说:“余诚老于亡命之经验家也。余宁乐此,不愿苟活于此浊恶空气中也。”
晚年梁启超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热衷讲学,把精力放在培养“新民”上。从1921年底至1923年初,他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车,劲头十足,有时一周每天都有演讲。梁启超的讲学是极为认真的,称得上是诲人不倦。他的每篇讲稿都认真准备,绝不马虎。凡已定好的演讲,即便遇到自己身体状况不佳,亦绝不停讲或改变日期。有一个时期他心脏不好,医嘱多休息,但他并未依医生的话行事,继续大讲特讲。还有一次,他坐马车,车撞坏了,人马俱倒在地上,他的头部和腿部均负有轻伤。但当天他仍在南开讲演。一旦因病误了学生的功课,他便惴惴然,觉得对不住学生们。
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浇灭的。一直以来,他都希望国家富强,走向振兴,这也是他一生从事政治、从事学术最深情的理由。
(摘编自《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等资料)
【相关链接】
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凡人?(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②在那家国受欺的艰难岁月,他的政治主张虽然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始终未变。他讲是非,明大义,轻名利,重感情,严于律己,坦诚待人。光明磊落。(郭世佑《走近伤痕累累的梁启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在新旧交织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梁启超,超越了先辈的忠君思想,为青年描绘着改天换地的强国之梦。
B.历史上的忠臣孝子故事,深深地激励着童年时代的梁启超,这也是他后来选择维新变法的根本原因。
C.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虽然很想报恩报仇,但他认为徒然死于贼手并非大丈夫作为,于是流亡日本。
D.晚年的梁启超不谈政治,专心学术,热衷讲学,诲人不倦,即便身体状况不佳,他也绝不敷衍应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A.面对危难深重的时局,康、梁主张从上层社会着手实施变革,而孙中山主张从下层社会着手实施改良。
B.胡适受到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对他极为崇敬,胡适甚至认为,如果没有梁启超,辛亥革命难以成功。
C.梁启超流亡期间接受了民权、民主等思想,归国后面对袁世凯的威胁拒不合作,培养“新民”与之对抗。
D.梁启超的政治主张虽因时而变,但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却始终未变,他赤诚的爱国之心也始终未改。
(3)梁启超“饮冰不凉热血”,他的满腔“热血”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内:接纳,让……进来
B.沛公又让不受让:推辞,谦让
C.见谢项羽谢:拜谢
D.方飨士,旦日合战飨:用酒食招待,犒劳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B.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C.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D.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刘邦胸怀大局,深谋远虑。他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表白心意,并与百姓约定,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
B.刘邦善于听取意见。刘帮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
C.刘邦头脑灵活,能随机应变。本传中虽是“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寥寥几语,但也体现了他的这种应变能力。
D.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比如他与秦吏一起到县乡邑,宣传他的政策,不接受百姓进献的牛羊酒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②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该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娄山关时。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在战斗结束不久毛泽东即挥笔写下此词。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1)下列对这首小词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渲染环境和连接下文的作用。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有利于营造抒情氛围。
C.“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
D.“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准确地表现了战士的疲乏。
(2)“西风烈”三字开首,渲染了怎样的意境,“烈”字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
五、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段由描写窗外自然的景色转为抒写内心的情思
B.上段两组拟声词既实写滚滚车轮又虚写生命的节律
C.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其“消隐”的忧思
D.本诗借“车”这一意象演绎了时间与生命在并行中流逝
(2)闻一多提出新诗应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请从“绘画美”方面简析本诗的上段。
六、句子默写
?
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们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再别康桥》中,作者用沉默代替歌声,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与康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缱绻难舍: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
(5)《雨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_________。”
(6)《雨巷》“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七、选择题组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
?
?
?
?
?
?
?
?
?
?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_______________。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_______________,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就顺理成章、______________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________________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B.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D.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博大精深?
?
??规范化?
?
??应运而生?
?
??宛转
B.千姿百态?
?
??规范化?
?
??应运而生?
?
??含蓄
C.博大精深?
?
??典范化?
?
??浑然天成?
?
??宛转
D.千姿百态?
?
??典范化?
?
??浑然天成?
?
??含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B.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C.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D.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最高代表。
八、选择题
?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
)的一项是(

A.依稀记得你目光闪烁/眼睛里薄冰隐现/似灵魂漂出(王自亮《舟欲行时》)
B.一粒大的白色的陨星/如一滴冷泪流向辽远的夜(何其芳《爱情》)
C.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D.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只一夜/它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张锋《本草纲目》)
九、语言表达
?
依照下面画线句子的结构,仿写一个句子。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
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拒绝浪费,从我做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该信息被转发约5000万次。紧接着,人民网也表示支持“光盘行动”,倡议网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今天不剩饭,打包离开,从我做起”。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转载。很快,活动参与者在北京实地发放宣传单6万多份,在餐饮企业张贴海报5000余张,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城市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
十、材料作文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是经历者,都是参与者。请写写疫情期间给你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要求:
1.这件事是你参与了的,2.题目自拟,3.记叙文,4.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重庆市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社表科抛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现代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传常文画知氮季整体阅读
筛选明整轮信息
概括内验,归纳要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射开较阅读
鸿门宴(司马迁)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现代正构阅读
文都指识
意都右境
沁表春抛图沙(毛顶东)
炼字(古射诗歌从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再别康正(徐志摩)
现代正构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句子默写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选择题组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成体的硫用
词表辨镜
语于虫句
病句正率修改
与妻书(林觉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八、选择题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修辞因法的校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九、语言表达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句三仿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一句都接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十、材料作文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