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洄澜初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洄澜初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30 12:03:36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洄澜初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1.(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的“影”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反射 B.皮影-光的直线传播
C.倒影-平面镜成像 D.摄影-凸透镜成像
2.(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四季变化 B..山崩地裂 C.昼夜更替 D.风雨雷电
3.(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B.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提供营养
C.人的胚胎着床在子宫内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
D.胎生的动物,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时,全部由母体直接提供营养
4.(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动物的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
C.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水中游行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
5.(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为俄罗斯世界杯葡萄牙队对阵西班牙比赛中C罗的那脚精彩绝伦的任意球。关于这个“任意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B.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是运动的
C.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了足球对他的反作用力
D.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上课时老师给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让我们观察,并画了结构图,下列说法的正确(  )
A.菜豆种子的4是两片子叶
B.菜豆种子中1234合称为胚
C.玉米种子有而菜豆种子没有的结构是10
D.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7
7.(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某人看非常远处物体时,眼中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其眼睛出现问题及纠正方法为(  )
A.近视眼,配戴乙镜片 B..近视眼,配戴丙镜片
C.远视眼,配戴乙镜片 D.远视眼,配戴丙镜片
8.(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行驶的汽车总保持一定车距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会落向地面
C.推出去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拍打衣服使灰尘抖落
9.(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弹簧测力计读数为3N
10.(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杭州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B..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C.工人带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11.(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2012年11月13日,“嫦娥二号”卫星飞越“战神”小行星,结合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请回答,“嫦娥二 号”飞月当天,地球公转在(  )
A.①-②的轨道上 B.②-③的轨道上
C.③-④的轨道上 D.④-①的轨道上
12.(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图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  )
A. B.
C. D.
13.(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是昆虫个体发育的过程模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B为蛹期,C为幼虫期
B.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C.蝗虫的发育过程过程中C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D.根据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14.(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平静秀丽的湖面上出现了数只天鹅,或俯冲嬉戏,或悠闲漂浮。下列关于天鹅在水中的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光折射形成的
B..与天鹅是等大的实像
C.悠闲漂浮的天鹅相对于自身倒影是运动的
D.天鹅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水中的倒影大小不变
15.(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30 N,被50 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 N,在40 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和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分别是(  )
A.f甲=30 N,f乙=60 N B.f甲=30 N,f乙=40 N
C.f甲=50 N,f乙=60 N D.f甲=50 N,f乙=40 N
16.(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0牛
B..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0牛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分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1.3米/秒
17.(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所一圆柱体示,将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此过程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大致为(  )
A. B. C. D.
18.(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9.(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的力更大,石头受到的力较小
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鸡蛋是受力物体而石头是施力物体
20.(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
21.(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是植物的两种不同生殖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无性生殖方式是图   。
(2)图①中的繁殖技术称为   ,其中a为   ,此关键步骤是要确保a、b两部分的   紧密结合。
(3)图②是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   过程,该过程中c与d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的   。
22.(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是桃花和桃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花、果实和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   器官。
(2)桃树开花时常看到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正忙着给桃花进行   。要结出桃,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是   。
(3)图中[   ]子房将发育成果实,桃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原因是   。
(4)有一果农发现桃园中有棵桃树结出的桃子特别大又甜。希望在现有的一些桃树上也能结出特别大又甜的桃子,可采用的方法是   。
(5)保存桃等新鲜水果的方法有   。
23.(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读地球公转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图2)回答问题:
(1)地球公转到甲处和丙处相比,杭州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   (填“相同”或“不同”)。
(2)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杭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3)当太阳直射点在E时对应甲图中的   处。
(4)请你在图3中画出地球公转到甲处时的太阳光照图(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太阳光线)。
24.(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质量/g 100 200 300     500
重力/N 1 2 3 4 5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25.(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
(1)由图1可知小车甲的速度   ;
(2)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3)请在图2中画出甲、乙两车相应的速度—时间关系图像。
26.(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星期天,小明约小科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科学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此时是   (选填“上午”或“下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科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1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   进入了水中。
27.(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个容器中距离容器底部同一高度处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A   PB;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均填“>”“<”或“=”)
28.(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
(1)如图所示,重为6N的物体挂在细线上保持静止,请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3)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作出平面镜和法线
(4)图乙: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S发出的经镜面反射且过P点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29.(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英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四个烧杯分别贴上1、2、3、4号标签,在各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泥土,分别种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在有光条件下,各实验变量及一周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
试验编号 1 2 3 4
温度(℃) 25 25 0 25
泥土干湿度 干燥 潮湿 潮湿 浸没在水中
空气 充足 充足 充足 不充足
种子发芽数(粒) 0 19 0 1
(1)实验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   ;
(2)小英进行1号和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
(3)如果还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   。
30.(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f=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点时(选填“A”、“B”、“C”或“D”),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31.(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 40°时,反射角为   。
(2)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请分析原因:   。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度数为   。
32.(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甲、乙木板上分别铺有毛巾和棉布,丙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   ,该因素可以采用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   。
(3)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   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33.(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和曲线图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6 0
(1)请根据表数据得出2点结论   。
(2)若将14℃和42 ℃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结果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原因是:42℃组的鱼受精卵   。
34.(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小胡和爸爸开着新买的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全程限速100km/h),实然发现前方100米处有障碍物。爸爸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秒,这段时间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24米。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5米才能停下。
(1)小轿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是否有超速?
(2)若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如果司机酒驾,请通过计算判断小轿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35.(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是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发的名为“绝影”的四足机器狗,它能稳健地爬陡坡。它的出现,让我国四足机器人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机器狗质量为70千克,每只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50平方厘米。
(1)以行走的机器狗为参照物,旁边的台阶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机器狗行走时(两脚着地),它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g取10牛/千克)
36.(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金属块恰有一半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上,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时,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为4×103Pa,求此金属块的密度。(取g=10N/㎏)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皮影-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倒影-平面镜成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摄影-凸透镜成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一天的时间大概是24小时,地球在进行自转的过程中,也会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地球公转一周的话,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解答】A、四季变化的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山崩地裂是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C符合题意;
D、风雨雷电属于自然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动物的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相关知识。
【解答】A、人类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营养由卵黄提供,A不符合题意;
B、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提供营养,B不符合题意;
C、人的胚胎着床在子宫内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C不符合题意;
D、胎生的动物,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时,全部由母体直接提供营养
D、其实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细胞质中的卵黄,但是之后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血液获得氧气和养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要改变压强,就要从这两方面着手,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鲫鱼的身体呈梭形,这样可以减小游动时水对鲫鱼的阻力,而与压强无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
【解析】【分析】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改变时,物体是运动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A、球能在空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相对于球门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球是运动的,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物体间作用力是相互的,所以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了足球对他的反作用力,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菜豆种子中1是胚轴、2是胚根、3是种皮、4是胚芽、5是子叶;玉米种子中7是胚芽、8是胚轴、9是胚根、6是种皮、10是胚乳、11是子叶。
【解答】A、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因此有两片子叶, 菜豆种子的5是两片子叶,4是胚芽,A不符合题意;
B、1为胚轴、2为胚根、4胚芽、5子叶,它们共同组成菜豆种子中的胚,B符合题意;
C、玉米种子有10胚乳,而菜豆种子没有胚乳,C不符合题意;
D、玉米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9胚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则为近视眼。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矫正,则眼镜应该选丙。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后,由于惯性,那么车辆不会马上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则为了安全总保持一定车距,故A不合题意;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会落向地面,是因为重力的作用,与惯性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推出去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铅球有惯性,故C不合题意;
D.拍打衣服时,衣服由于受力而由静止变为运动,从而离开原来的位置;由于惯性,灰尘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而使灰尘抖落,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2)当测力计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拉力;
(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挂钩上的拉力为3N,则测力计的示数为3N,故D正确,而A、B错误;
F1和F2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杭州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这是从声源处减弱早上。
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工人带上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 ②位置是秋分日,秋分的日期是9月22日,③位置为冬至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因此2012年11月13日当天在②-③的轨道上,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在玻璃表面发生反射,此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还会发生折射, 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正确,C错误;
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在玻璃表面发生反射,此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还会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D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解答】A、蜜蜂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A不符合题意;
B、蜻蜓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B不符合题意;
C、蝗虫的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C不符合题意;
D、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增加其体内的营养物质,根据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幼虫时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倒影是与天鹅是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
C.悠闲漂浮的天鹅相对于自身倒影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天鹅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水中的倒影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对甲和乙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甲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重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二者大小相等,即摩擦力f甲=G甲=30N;
乙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二者大小相等,即摩擦力f乙=F乙=40N。
故选B。
16.【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进行估算答题。
【解答】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其体重约G=mg=50kg×10N/kg=500N,A不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左右,两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100g,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1.3米/秒,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液面高度的变化,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变化。
【解答】从开始上升到上表面与水面相平,物体始终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容器中水的高度不变,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保持不变;
从上表面开始露出水面到物体完全出水,物体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则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减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不断减小。相同时间内圆柱体减小的△V排相同,但是容器上口大下口小,根据可知,容器内水面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则压强减小的越来越快。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8.【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由图象可以看出两物体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根据图象读出0~20s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此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此选项错误;
B、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选项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此选项正确;
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不是在20s末相遇,0~20s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9.【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就是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鸡蛋碰石头”时,鸡蛋给石头一个力,石头也给鸡蛋一个力,这对力称为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鸡蛋破而石头完好无损主要是因为石头与鸡蛋的坚硬程度不同,相比之下石头更硬,所以出现题中现象,C选项正确。
故选C
20.【答案】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将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对B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3)(4)对A、B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将A、B看做一个整体,它们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们受到的拉力与地面对A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A受到的摩擦力f=F,故A正确,C错误;
B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平衡力。甲:如果B受到摩擦F,那么没有另外一个力与它平衡,则B不受摩擦力。乙:B受到向右的拉力F,则肯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f,即f=F,故B错误;
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故D错误。
故选A。
21.【答案】(1)①
(2)扦插;接穗;形成层
(3)受精;胚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扦插、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2)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3)花在受精过程中,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胚。
【解答】(1)图中①属于嫁接技术,而嫁接属于无性生殖。
(2)图①中的繁殖技术称为嫁接,其中a为接穗,此关键步骤是要确保a、b两部分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3)图②是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受精过程,该过程中c与d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的胚。
故答案为:(1)①(2)扦插;接穗;形成层(3)受精;胚
22.【答案】(1)生殖
(2)传粉;受精
(3)⑤;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
(4)嫁接
(5)冷藏,真空等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①是花药,②是花丝,它们组成雄蕊,③柱头,④花柱,⑤子房,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解答】(1)植物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蜜蜂、蝴蝶能够帮助花朵传粉,桃子属于果实,当花粉落在柱头上,在黏液的刺激下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带着花粉中的精子直到到达子房,精子与胚珠里面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要结出桃,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是受精。
(3)图中[⑤]子房将发育成果实,由于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桃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原因是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
(4)有一果农发现桃园中有棵桃树结出的桃子特别大又甜,因此可以用该枝条或枝条上的芽做接穗,用他栽的现有的桃树做砧木,进行嫁接,就能结出特别大又甜的果实。
(5)保存桃等新鲜水果的方法有冷藏,真空等,因为温度降低,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温度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比较弱,真空中的水果可以避免与空气接触,因此也能长时间保存。
故答案为:(1)生殖(2)传粉;受精(3)⑤;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4)嫁接(5)冷藏,真空等
23.【答案】(1)相同
(2)昼变短 夜变长
(3)丁
(4)
【知识点】昼夜交替;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甲位置为夏至日,乙位置为秋分日,丙位置为冬至日,丁位置为春分日,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如图2中的B位置,A位置为春分日,C位置为秋分日,E位置为春分日。
【解答】(1)地球公转到甲处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地球公转到丙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杭州市位于北半球上,两位置上太阳都处于我们的南方,正午时物体的影子都朝北,只不过两个位置影子长短不同。
(2)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上,即在B位置时是夏至日,C位置为秋分,D位置为冬至日。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秋分指向冬至,北半球: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
(3)当太阳直射点在E时对应甲图中的丁处,即春分日。
(4)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如图:
故答案为:(1)相同(2)昼变短、夜变长(3)丁(4)
24.【答案】(1)400
(2)2.0
(3)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数据,找到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计算出空格处物体的质量;
(2)根据图片确定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
(3)分别计算出每组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据此确定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答】(1)比较表格中相邻的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每增加100g,重力增加1N,则空格处物体的质量为:300g+100g=400g。
(2)根据图片可知,测力计的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则测力计的示数为2N;
(3)分别计算出每组数据中重力与质量的比值,都是10N/kg,那么得到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25.【答案】(1)1m/s
(2)西
(3)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1中找到甲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然后根据计算出甲的速度;
(2)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且速度不同,二者互为参照物时,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3)根据计算出乙的速度,然后在图2中描点作图即可。
【解答】(1)根据图1可知,甲的路程为8m时,对应的时间8s,
则甲的速度为:;
当乙的路程为8m时,对应的时间为12s;
乙的速度为:
(2)以地面为参照物,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若以甲为参照物,则乙在向西的方向上位置不断变化,即乙向西运动。
(3)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由于甲和乙的速度都保持不变,因此在图像中就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如下图所示:
26.【答案】(1)上午;反射
(2)大于;折射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可知,影子与光源总是在物体的两侧。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计算。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解答。
【解答】(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而光源与影子在人的两侧,即太阳肯定在东方,则此时为上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
(2)湖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为物体,则白云在水里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白云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大于1m。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折射进入了水中。
27.【答案】<;>
【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液体的质量相等,且容器底面积相等,那么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相等,据此根据p=ρ液gh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再比较A、B两点压强大小;
(2)如果两点压强相等,那么根据p=ρ液gh比较液体密度大小,再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1)两个容器完全相同,则容器的底面积相等;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那么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根据可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
由于液体深度h甲ρ乙。
设A、B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
则A点的压强为:pA=ρ甲ghA=ρ甲g(h甲-h)=ρ甲gh甲-ρ甲gh=p甲-ρ甲gh;
B点的压强为:pB=ρ乙ghB=ρ乙g(h乙-h)=ρ乙gh乙-ρ乙gh=p乙-ρ乙gh;
因为ρ甲gh>ρ乙gh,
所以pA(2)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且hA根据p=ρ液gh可知,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设A、B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
则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ρ甲gh甲=ρ甲g(hA+h)=ρ甲ghA+ρ甲gh=pA+ρ甲gh;
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乙=ρ乙gh乙=ρ乙g(hB+h)=ρ乙ghB+ρ乙gh=pB+ρ乙gh;
因为ρ甲gh>ρ乙gh,
所以p甲>p乙。
28.【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4)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所受重力和重力方向作图。
(2)根据折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4)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画出光路图。
【解答】(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图:
(4)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图:
29.【答案】(1)胚是完整的(或胚是活的、或种子不在休眠期)
(2)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
(3)25℃、无光、潮湿、空气充足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本实验中,1与2号瓶唯一变量为——水分;由2与3号瓶唯一变量为——温度;由2与4号瓶唯一变量为——空气,实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定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解答】(1)种子的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控制这些条件,才能探究唯一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和效果。
(2)1组是干燥的泥土,2组是潮湿的泥土,其他条件相同,实验变量是水分,因此小英进行1号和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
(3)种子要想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无光,其它条件与2号实验相同,即25℃、无光、潮湿、空气充足。
故答案为:(1)胚是完整的(或胚是活的、或种子不在休眠期)(2)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3) 25℃、无光、潮湿、空气充足
30.【答案】(1)11.0
(2)下
(3)C;投影仪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就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根据甲图计算;
(2)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同;
(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41cm-30cm=11cm;
(2)根据乙图可知,要使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则像需要向下移动。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同,则凸透镜需要向下移动。
(3)当f31.【答案】(1)40°
(2)不能,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
(3)120°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镜面与法线的夹角是90°,即入射角和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之和等于90°,据此计算出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入射角的2倍,所以入射角最后再乘以2即可。
【解答】(1) 当入射角为 40°时,反射角为 40°;
(2) 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因为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
(3)
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 那么入射角为:90°-30°=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2=120°。
故答案为:(1)40°;(2)不能,同解析;(3)120°
32.【答案】(1)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
(2)丙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比甲、乙远
(3)匀速直线
(4)推理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当水平面的阻力相同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长;
(2)分析三个实验中小车的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对应关系即可;
(3)如果没有阻力,那么小车的速度就不会减小,即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4)由于没有阻力的情况无法模拟,因此只能根据前面实验得出的规律进行科学推理,从而得到牛顿第一定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该因素可以采用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丙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比甲、乙远。
(3)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33.【答案】(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低温会抑制鱼类受精卵孵化率;温度过高会抑制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
(2)已经死亡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适宜鱼类受精卵孵化率的温度。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为14℃~18℃时,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为0,而温度为22℃~30℃之间,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逐渐增大,而温度为34℃~42℃,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不断下降,直至孵化率为0,因此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低温会抑制鱼类受精卵孵化率;温度过高会抑制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
(2)由表格可知,42℃组的鱼受精卵已经死亡。
故答案为:(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低温会抑制鱼类受精卵孵化率;温度过高会抑制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 (2)已经死亡
34.【答案】(1)小轿车制动前的速度v= =30m/s
30m/s=108km/h>100km/h,所以超速
(2)由于反应时间t'=4t,所以匀速运动的距离为s'=vt'=4vt=4s=4×24m=96m(2分)
s总=96m+35m=131m>100m,所以小轿车将撞上障碍物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小轿车的速度,并与限速进行比较即可;
(2)首先根据 s'=vt' 计算出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然后根据s总=s反应+s刹车计算出汽车停下来需要的距离,最后与100m进行比较即可。
35.【答案】(1)运动
(2)解:F=G=mg=70Kg×10N/Kg=700N P=F/s=7×104P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2)机器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F=G=mg,再根据公式计算出它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1)以行走的机器狗为参照物,旁边的台阶相对机器狗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
36.【答案】解: 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F=pS=4×103Pa×(0.1m×0.1m)×=20N;
则金属块的重力为:G=F压+F拉=20N+10N=30N;
那么金属块的密度为:=3×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F=pS计算出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再根据G=F压+F拉计算出金属块的重力,最后根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洄澜初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开学检测试卷
1.(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的“影”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反射 B.皮影-光的直线传播
C.倒影-平面镜成像 D.摄影-凸透镜成像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皮影-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倒影-平面镜成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摄影-凸透镜成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四季变化 B..山崩地裂 C.昼夜更替 D.风雨雷电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一天的时间大概是24小时,地球在进行自转的过程中,也会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地球公转一周的话,也就是一年的时间。
【解答】A、四季变化的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山崩地裂是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C符合题意;
D、风雨雷电属于自然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B.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提供营养
C.人的胚胎着床在子宫内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
D.胎生的动物,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时,全部由母体直接提供营养
【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动物的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相关知识。
【解答】A、人类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所需要的营养由卵黄提供,A不符合题意;
B、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提供营养,B不符合题意;
C、人的胚胎着床在子宫内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C不符合题意;
D、胎生的动物,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时,全部由母体直接提供营养
D、其实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细胞质中的卵黄,但是之后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血液获得氧气和养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动物的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
C.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水中游行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
【答案】C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要改变压强,就要从这两方面着手,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鲫鱼的身体呈梭形,这样可以减小游动时水对鲫鱼的阻力,而与压强无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为俄罗斯世界杯葡萄牙队对阵西班牙比赛中C罗的那脚精彩绝伦的任意球。关于这个“任意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B.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是运动的
C.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了足球对他的反作用力
D.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
【解析】【分析】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改变时,物体是运动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A、球能在空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相对于球门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球是运动的,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物体间作用力是相互的,所以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了足球对他的反作用力,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上课时老师给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让我们观察,并画了结构图,下列说法的正确(  )
A.菜豆种子的4是两片子叶
B.菜豆种子中1234合称为胚
C.玉米种子有而菜豆种子没有的结构是10
D.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7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菜豆种子中1是胚轴、2是胚根、3是种皮、4是胚芽、5是子叶;玉米种子中7是胚芽、8是胚轴、9是胚根、6是种皮、10是胚乳、11是子叶。
【解答】A、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因此有两片子叶, 菜豆种子的5是两片子叶,4是胚芽,A不符合题意;
B、1为胚轴、2为胚根、4胚芽、5子叶,它们共同组成菜豆种子中的胚,B符合题意;
C、玉米种子有10胚乳,而菜豆种子没有胚乳,C不符合题意;
D、玉米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9胚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某人看非常远处物体时,眼中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其眼睛出现问题及纠正方法为(  )
A.近视眼,配戴乙镜片 B..近视眼,配戴丙镜片
C.远视眼,配戴乙镜片 D.远视眼,配戴丙镜片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则为近视眼。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矫正,则眼镜应该选丙。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行驶的汽车总保持一定车距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会落向地面
C.推出去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拍打衣服使灰尘抖落
【答案】B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后,由于惯性,那么车辆不会马上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则为了安全总保持一定车距,故A不合题意;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会落向地面,是因为重力的作用,与惯性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推出去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铅球有惯性,故C不合题意;
D.拍打衣服时,衣服由于受力而由静止变为运动,从而离开原来的位置;由于惯性,灰尘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而使灰尘抖落,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弹簧测力计读数为3N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2)当测力计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拉力;
(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挂钩上的拉力为3N,则测力计的示数为3N,故D正确,而A、B错误;
F1和F2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故选D。
10.(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杭州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B..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C.工人带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答案】A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杭州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这是从声源处减弱早上。
A.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工人带上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1.(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2012年11月13日,“嫦娥二号”卫星飞越“战神”小行星,结合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请回答,“嫦娥二 号”飞月当天,地球公转在(  )
A.①-②的轨道上 B.②-③的轨道上
C.③-④的轨道上 D.④-①的轨道上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 ②位置是秋分日,秋分的日期是9月22日,③位置为冬至日,冬至日为12月22日,因此2012年11月13日当天在②-③的轨道上,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图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在玻璃表面发生反射,此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还会发生折射, 此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正确,C错误;
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在玻璃表面发生反射,此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还会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D错误。
故选A。
13.(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是昆虫个体发育的过程模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B为蛹期,C为幼虫期
B.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C.蝗虫的发育过程过程中C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D.根据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解答】A、蜜蜂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A不符合题意;
B、蜻蜓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B不符合题意;
C、蝗虫的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C不符合题意;
D、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增加其体内的营养物质,根据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幼虫时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平静秀丽的湖面上出现了数只天鹅,或俯冲嬉戏,或悠闲漂浮。下列关于天鹅在水中的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光折射形成的
B..与天鹅是等大的实像
C.悠闲漂浮的天鹅相对于自身倒影是运动的
D.天鹅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水中的倒影大小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倒影是与天鹅是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
C.悠闲漂浮的天鹅相对于自身倒影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天鹅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根据“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水中的倒影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5.(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30 N,被50 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 N,在40 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和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分别是(  )
A.f甲=30 N,f乙=60 N B.f甲=30 N,f乙=40 N
C.f甲=50 N,f乙=60 N D.f甲=50 N,f乙=40 N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对甲和乙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甲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重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二者大小相等,即摩擦力f甲=G甲=30N;
乙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二者大小相等,即摩擦力f乙=F乙=40N。
故选B。
16.(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0牛
B..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0牛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分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1.3米/秒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进行估算答题。
【解答】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其体重约G=mg=50kg×10N/kg=500N,A不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左右,两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100g,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为1.3米/秒,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所一圆柱体示,将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此过程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液面高度的变化,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变化。
【解答】从开始上升到上表面与水面相平,物体始终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容器中水的高度不变,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保持不变;
从上表面开始露出水面到物体完全出水,物体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则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减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不断减小。相同时间内圆柱体减小的△V排相同,但是容器上口大下口小,根据可知,容器内水面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则压强减小的越来越快。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8.(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由图象可以看出两物体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根据图象读出0~20s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此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此选项错误;
B、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选项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此选项正确;
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不是在20s末相遇,0~20s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9.(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的力更大,石头受到的力较小
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鸡蛋是受力物体而石头是施力物体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就是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鸡蛋碰石头”时,鸡蛋给石头一个力,石头也给鸡蛋一个力,这对力称为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鸡蛋破而石头完好无损主要是因为石头与鸡蛋的坚硬程度不同,相比之下石头更硬,所以出现题中现象,C选项正确。
故选C
20.(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
【答案】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将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对B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3)(4)对A、B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将A、B看做一个整体,它们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们受到的拉力与地面对A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A受到的摩擦力f=F,故A正确,C错误;
B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平衡力。甲:如果B受到摩擦F,那么没有另外一个力与它平衡,则B不受摩擦力。乙:B受到向右的拉力F,则肯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f,即f=F,故B错误;
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故D错误。
故选A。
21.(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是植物的两种不同生殖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无性生殖方式是图   。
(2)图①中的繁殖技术称为   ,其中a为   ,此关键步骤是要确保a、b两部分的   紧密结合。
(3)图②是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   过程,该过程中c与d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的   。
【答案】(1)①
(2)扦插;接穗;形成层
(3)受精;胚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扦插、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2)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3)花在受精过程中,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胚。
【解答】(1)图中①属于嫁接技术,而嫁接属于无性生殖。
(2)图①中的繁殖技术称为嫁接,其中a为接穗,此关键步骤是要确保a、b两部分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3)图②是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受精过程,该过程中c与d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的胚。
故答案为:(1)①(2)扦插;接穗;形成层(3)受精;胚
22.(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是桃花和桃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花、果实和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   器官。
(2)桃树开花时常看到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正忙着给桃花进行   。要结出桃,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是   。
(3)图中[   ]子房将发育成果实,桃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原因是   。
(4)有一果农发现桃园中有棵桃树结出的桃子特别大又甜。希望在现有的一些桃树上也能结出特别大又甜的桃子,可采用的方法是   。
(5)保存桃等新鲜水果的方法有   。
【答案】(1)生殖
(2)传粉;受精
(3)⑤;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
(4)嫁接
(5)冷藏,真空等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①是花药,②是花丝,它们组成雄蕊,③柱头,④花柱,⑤子房,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解答】(1)植物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蜜蜂、蝴蝶能够帮助花朵传粉,桃子属于果实,当花粉落在柱头上,在黏液的刺激下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带着花粉中的精子直到到达子房,精子与胚珠里面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要结出桃,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是受精。
(3)图中[⑤]子房将发育成果实,由于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桃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原因是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
(4)有一果农发现桃园中有棵桃树结出的桃子特别大又甜,因此可以用该枝条或枝条上的芽做接穗,用他栽的现有的桃树做砧木,进行嫁接,就能结出特别大又甜的果实。
(5)保存桃等新鲜水果的方法有冷藏,真空等,因为温度降低,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温度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比较弱,真空中的水果可以避免与空气接触,因此也能长时间保存。
故答案为:(1)生殖(2)传粉;受精(3)⑤;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4)嫁接(5)冷藏,真空等
23.(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读地球公转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图2)回答问题:
(1)地球公转到甲处和丙处相比,杭州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   (填“相同”或“不同”)。
(2)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杭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3)当太阳直射点在E时对应甲图中的   处。
(4)请你在图3中画出地球公转到甲处时的太阳光照图(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太阳光线)。
【答案】(1)相同
(2)昼变短 夜变长
(3)丁
(4)
【知识点】昼夜交替;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甲位置为夏至日,乙位置为秋分日,丙位置为冬至日,丁位置为春分日,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如图2中的B位置,A位置为春分日,C位置为秋分日,E位置为春分日。
【解答】(1)地球公转到甲处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地球公转到丙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杭州市位于北半球上,两位置上太阳都处于我们的南方,正午时物体的影子都朝北,只不过两个位置影子长短不同。
(2)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上,即在B位置时是夏至日,C位置为秋分,D位置为冬至日。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秋分指向冬至,北半球: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
(3)当太阳直射点在E时对应甲图中的丁处,即春分日。
(4)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如图:
故答案为:(1)相同(2)昼变短、夜变长(3)丁(4)
24.(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质量/g 100 200 300     500
重力/N 1 2 3 4 5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400
(2)2.0
(3)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数据,找到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计算出空格处物体的质量;
(2)根据图片确定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
(3)分别计算出每组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据此确定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答】(1)比较表格中相邻的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每增加100g,重力增加1N,则空格处物体的质量为:300g+100g=400g。
(2)根据图片可知,测力计的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则测力计的示数为2N;
(3)分别计算出每组数据中重力与质量的比值,都是10N/kg,那么得到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25.(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
(1)由图1可知小车甲的速度   ;
(2)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3)请在图2中画出甲、乙两车相应的速度—时间关系图像。
【答案】(1)1m/s
(2)西
(3)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1中找到甲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然后根据计算出甲的速度;
(2)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且速度不同,二者互为参照物时,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3)根据计算出乙的速度,然后在图2中描点作图即可。
【解答】(1)根据图1可知,甲的路程为8m时,对应的时间8s,
则甲的速度为:;
当乙的路程为8m时,对应的时间为12s;
乙的速度为:
(2)以地面为参照物,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若以甲为参照物,则乙在向西的方向上位置不断变化,即乙向西运动。
(3)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由于甲和乙的速度都保持不变,因此在图像中就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如下图所示:
26.(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星期天,小明约小科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科学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此时是   (选填“上午”或“下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科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1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   进入了水中。
【答案】(1)上午;反射
(2)大于;折射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可知,影子与光源总是在物体的两侧。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计算。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解答。
【解答】(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而光源与影子在人的两侧,即太阳肯定在东方,则此时为上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
(2)湖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为物体,则白云在水里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白云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大于1m。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折射进入了水中。
27.(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个容器中距离容器底部同一高度处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A   PB;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均填“>”“<”或“=”)
【答案】<;>
【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液体的质量相等,且容器底面积相等,那么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相等,据此根据p=ρ液gh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再比较A、B两点压强大小;
(2)如果两点压强相等,那么根据p=ρ液gh比较液体密度大小,再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1)两个容器完全相同,则容器的底面积相等;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那么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根据可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
由于液体深度h甲ρ乙。
设A、B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
则A点的压强为:pA=ρ甲ghA=ρ甲g(h甲-h)=ρ甲gh甲-ρ甲gh=p甲-ρ甲gh;
B点的压强为:pB=ρ乙ghB=ρ乙g(h乙-h)=ρ乙gh乙-ρ乙gh=p乙-ρ乙gh;
因为ρ甲gh>ρ乙gh,
所以pA(2)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且hA根据p=ρ液gh可知,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设A、B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
则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ρ甲gh甲=ρ甲g(hA+h)=ρ甲ghA+ρ甲gh=pA+ρ甲gh;
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乙=ρ乙gh乙=ρ乙g(hB+h)=ρ乙ghB+ρ乙gh=pB+ρ乙gh;
因为ρ甲gh>ρ乙gh,
所以p甲>p乙。
28.(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
(1)如图所示,重为6N的物体挂在细线上保持静止,请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3)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作出平面镜和法线
(4)图乙: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S发出的经镜面反射且过P点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4)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所受重力和重力方向作图。
(2)根据折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4)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画出光路图。
【解答】(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图:
(4)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图:
29.(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英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四个烧杯分别贴上1、2、3、4号标签,在各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泥土,分别种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在有光条件下,各实验变量及一周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
试验编号 1 2 3 4
温度(℃) 25 25 0 25
泥土干湿度 干燥 潮湿 潮湿 浸没在水中
空气 充足 充足 充足 不充足
种子发芽数(粒) 0 19 0 1
(1)实验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   ;
(2)小英进行1号和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
(3)如果还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   。
【答案】(1)胚是完整的(或胚是活的、或种子不在休眠期)
(2)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
(3)25℃、无光、潮湿、空气充足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本实验中,1与2号瓶唯一变量为——水分;由2与3号瓶唯一变量为——温度;由2与4号瓶唯一变量为——空气,实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一定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解答】(1)种子的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控制这些条件,才能探究唯一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和效果。
(2)1组是干燥的泥土,2组是潮湿的泥土,其他条件相同,实验变量是水分,因此小英进行1号和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
(3)种子要想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无光,其它条件与2号实验相同,即25℃、无光、潮湿、空气充足。
故答案为:(1)胚是完整的(或胚是活的、或种子不在休眠期)(2)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3) 25℃、无光、潮湿、空气充足
30.(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f=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点时(选填“A”、“B”、“C”或“D”),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答案】(1)11.0
(2)下
(3)C;投影仪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就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根据甲图计算;
(2)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同;
(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41cm-30cm=11cm;
(2)根据乙图可知,要使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则像需要向下移动。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同,则凸透镜需要向下移动。
(3)当f31.(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 40°时,反射角为   。
(2)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请分析原因:   。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度数为   。
【答案】(1)40°
(2)不能,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
(3)120°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镜面与法线的夹角是90°,即入射角和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之和等于90°,据此计算出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入射角的2倍,所以入射角最后再乘以2即可。
【解答】(1) 当入射角为 40°时,反射角为 40°;
(2) 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因为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
(3)
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 那么入射角为:90°-30°=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2=120°。
故答案为:(1)40°;(2)不能,同解析;(3)120°
32.(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甲、乙木板上分别铺有毛巾和棉布,丙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   ,该因素可以采用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   。
(3)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   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答案】(1)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
(2)丙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比甲、乙远
(3)匀速直线
(4)推理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当水平面的阻力相同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长;
(2)分析三个实验中小车的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对应关系即可;
(3)如果没有阻力,那么小车的速度就不会减小,即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4)由于没有阻力的情况无法模拟,因此只能根据前面实验得出的规律进行科学推理,从而得到牛顿第一定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该因素可以采用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丙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比甲、乙远。
(3)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33.(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和曲线图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6 0
(1)请根据表数据得出2点结论   。
(2)若将14℃和42 ℃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结果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原因是:42℃组的鱼受精卵   。
【答案】(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低温会抑制鱼类受精卵孵化率;温度过高会抑制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
(2)已经死亡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适宜鱼类受精卵孵化率的温度。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为14℃~18℃时,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为0,而温度为22℃~30℃之间,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逐渐增大,而温度为34℃~42℃,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不断下降,直至孵化率为0,因此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低温会抑制鱼类受精卵孵化率;温度过高会抑制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
(2)由表格可知,42℃组的鱼受精卵已经死亡。
故答案为:(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低温会抑制鱼类受精卵孵化率;温度过高会抑制鱼类受精卵的孵化率 (2)已经死亡
34.(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小胡和爸爸开着新买的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全程限速100km/h),实然发现前方100米处有障碍物。爸爸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秒,这段时间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24米。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5米才能停下。
(1)小轿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是否有超速?
(2)若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如果司机酒驾,请通过计算判断小轿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答案】(1)小轿车制动前的速度v= =30m/s
30m/s=108km/h>100km/h,所以超速
(2)由于反应时间t'=4t,所以匀速运动的距离为s'=vt'=4vt=4s=4×24m=96m(2分)
s总=96m+35m=131m>100m,所以小轿车将撞上障碍物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小轿车的速度,并与限速进行比较即可;
(2)首先根据 s'=vt' 计算出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然后根据s总=s反应+s刹车计算出汽车停下来需要的距离,最后与100m进行比较即可。
35.(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是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发的名为“绝影”的四足机器狗,它能稳健地爬陡坡。它的出现,让我国四足机器人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机器狗质量为70千克,每只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50平方厘米。
(1)以行走的机器狗为参照物,旁边的台阶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机器狗行走时(两脚着地),它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g取10牛/千克)
【答案】(1)运动
(2)解:F=G=mg=70Kg×10N/Kg=700N P=F/s=7×104P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2)机器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F=G=mg,再根据公式计算出它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1)以行走的机器狗为参照物,旁边的台阶相对机器狗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
36.(2020八上·萧山开学考)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金属块恰有一半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上,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时,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为4×103Pa,求此金属块的密度。(取g=10N/㎏)
【答案】解: 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F=pS=4×103Pa×(0.1m×0.1m)×=20N;
则金属块的重力为:G=F压+F拉=20N+10N=30N;
那么金属块的密度为:=3×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F=pS计算出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再根据G=F压+F拉计算出金属块的重力,最后根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