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复习课教案
一、设计思路
立定跳远是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可以较全面的训练下肢爆发力,腰腹力量和上下肢协调能力。二至三年级年级已经接触过几种常用的跳跃方式,但对立定跳远这一技术还是第一次完整学习,所以在教学中的要求相对较低,仅要求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本班学生运动基础较好,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观察、思考、概括能力,练习认真积极,对传统教学有着一定的依赖性,针对这一特性,我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多元、丰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用“玩”来解答问题,通过运用学生善于思考的特点设计了组内练习和设计各种有针对性的游戏,避免了单一练习的枯燥,让学生自己尝试和探索,一步步突破重难点,认识到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教学亮点
挖掘普通器材的新作用。将学生常用的小垫子贯穿运用于整堂课中,变立定跳远练习的枯燥性为“跳远小能手”的趣味性。整节课将立定跳远技术的准备姿势、摆臂起跳动作、落地技巧一系列动作套入相应的游戏当中,让学生在新颖的游戏中学习并练习。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本课一改传统体育课“讲解——练习——纠错——再练习”的授课模式,转而让学生通过尝试认识到应该用何种方法进行练习,通过准备阶段的双脚跳“垫子”游戏知道双脚微分开跳跃;通过合作进行测量小游戏,知道何种方法跳起来最高;通过“翻山越岭”游戏,知道向前上方摆臂跳出;最后通过模仿体操运动员的落地姿势,认识到落地时要屈膝缓冲。让学生很直观的认识到每个动作要求背后的原因,不仅知道老师要求这样做,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相互合作,玩出乐趣。利用学生最常用到的跳绳进行游戏创编,将立定跳远的技术要领分解放在各个游戏中,消除了学生接触新事物所产生的紧张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新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小游戏,不仅互相督促学习,还能学习评价到别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和尝试,使学生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结构,为进一步学习跳远技术打好基础。
使85%的学生掌握双脚与肩宽站立、用力蹬地、挥臂动作方法;80%的学生能全身协调用力,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热爱思考的学习精神。
四、教学重点: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五、教学难点:起跳、摆臂动作协调一致
六、教学过程
快乐热身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场地进行模仿教师动作练习和喊数抱团游戏。(在课堂常规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吃早餐,培养学生按时吃早餐的好习惯和注重营养搭配。)
教师讲解活动的要求
自然跑过场地(要求:轻松、自然摆臂、用脚前掌跑;围绕半个球场边线跑动)
【设计意图】改枯燥的传统热身活动为新颖的跑绳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模仿能力,还便于教师观察练习,增强了小场地活动的秩序性。
喊数抱团、活动关节(要求:听到教师指令后迅速按要求抱团)
【设计意图】用特定的场地无规则的喊数,让学生在最初练习时就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引导学练
出示今天的学习内容——立定跳远
刚刚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第一个动作:双脚开立,同时起跳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屈膝
教师分别做三种不同双脚起跳的动作,学生观察后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动作,对比思考发现最佳起跳的姿势,用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感知立定跳远。
A、集体练习感知动作顺序
B、纠正错误动作
C、开立、屈膝、摆臂起跳
总结:口诀“一摆二蹲三跳起,用力蹬地展身体”
哪种方法跳得远
设疑:如何改进摆臂动作让我们跳得远一些?
总结:向前上方摆臂
双起双落,轻声落地
两人一组,互跳绳圈,注意观察同伴的动作
交流:如何轻声落地?
模仿想象体操运动员落地动作,体会屈膝缓冲
【设计意图】通过跳对方的绳圈,使学生明确目标,完成完整的动作,同时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模仿体操运动员的落地动作,探索出屈膝缓冲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
总结:口诀“提膝收腹伸小腿,平稳落地跳的远”
游戏部分
翻山越岭
将全班分为10组,按要求完成练习,奖励前三名。(每组正前方分别有三块小体操垫和两个小呼啦圈,第一次练习要求组员分别跳过“高山”,目的是为了提高小腿收腹的速度;第二次练习要求跨过河流,目的是为了设计参照物,让学生跳的更远。)
(四)放松小结
放松:运用物理拍打、按摩的方式进行放松,配以呼吸调整
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一摆二蹲三跳起
用力蹬地展身体
归纳动作要领
提膝收腹伸小腿
平稳落地跳的远
拓展: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让自己跳的更远吗?
只要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生活中的小细节都能创造大惊喜!
【设计意图】考虑到整节课的氛围都较为开放、活跃,在放松时特别选取了利于集中组织、有效放松的活动,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平时认真放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出更多跳跃方法。
【技术路线】
双脚与肩宽,开立
↓
屈膝摆臂
↓
向前上方跳出
↓
落地缓冲
【场地器材】平整的活动场地一块,小垫子30块
【运动负荷】运动量中等,平均心率120-125次/分
【课后反思】本课一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根据水平二以及本班学生的特点,将课的模式定为“学练结合,层层递进,一一突破。”使问题在练习中出现,答案在练习后得出。本课全程都是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完成思考,再归纳总结出动作要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习,学生的动手、动脑、思考能力以及动作要领都得到了发展和增强,课的发展也基本在我的预设范围内。
需要改进的方面:放松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应加强对完整动作的练习,练习的量有些不足,在热身、放松环节适当配音乐,提升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