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不是英雄
用阴谋阳谋
明说暗夺
淡薄
一心要拿荆州
曹操不啰嗦
月光太温柔
走下长坂坡
寂寞
独自
怎么能不懂
若是英雄
不读三国
纷纷扰扰
说不清对与错
是三国
尔虞我诈
谁来煮酒
被乱世左右
儿女情长
烽火连天不休
分三国
东汉末年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操
袁绍
第一篇章
军阀混战
曹操崛起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
经济上:
(1)屯田制
(2)组织军队和流亡的
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是如何壮大自身势力的?
粮
黄河
白马
黎阳
延津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官渡
以少胜多
曹操赤脚迎许攸
乌巢
袁军10万
曹军2万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作用
统一全国
《龟虽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
第二篇章
群雄斗智
决战赤壁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猜猜他是谁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武侯祠对联
三顾茅庐
图说历史
隆中对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武侯祠对联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赤壁
刘备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水
水
汉
江
以少胜多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赤壁
曹操
二十万人
孙刘联军
五万人
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
材料三: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一: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
材料二:“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自持兵强,骄傲轻敌
3、曹军水土不服,流行疾病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作用
同样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的一胜一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
鼎立局面的基础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
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曹操胜利
官渡之战
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
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指挥者善于用人,战术正确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
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赤壁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第三篇章
鼎足天下
三国分立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魏
蜀
吴
曹操死
曹丕继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小小外交官
从魏蜀吴三国中挑选一国,作为其发言人,以第一人称介绍一下本国是如何发展经济的(模板如下)
大家好,我是
国的外交官,我国自三分天下后,主要致力于
的发展,由此给我国带来了
的影响。
曹魏重视农耕
农业强国
蜀锦行销三国
丝绸大国
吴船远航夷洲
造船王国
官渡之战: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鼎立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一种局面
启示
两大战役
三个国家
魏
蜀
吴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它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3、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最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夷洲)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国家是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课堂练习
开放探究
唐太宗: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毛泽东: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天下英雄,惟史君与操耳。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评价标准:是否推动社会进步
评价方法:一分为二;论从史出
曹操
1、曹操选贤任能,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2、曹操曾发动多次屠城,残忍奸诈。
3、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三国故事会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文学作品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文学作品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创作;也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