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导入:课前游戏《猜一猜》-----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说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抢红包
祭祖宗、扫墓、踏青
吃粽子,赛龙舟
吃月饼,赏圆月
春节——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一、年的含义
《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说文解字》:年,谷熟也
二、春节习俗
1、忙年:(1)腊八节
(2)二十四,扫房子
(3)二十五,磨豆腐
(4)二十六,去割肉
(5)二十七,洗疚疾
剃年头
(6)二十八,贴年画
(7)二十九,喝黄酒
2、团年、守岁
(1)、年夜饭: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道菜:
一是有头有尾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鱼;
二、是圆子(丸子),象征团团圆圆。
春节——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北方习俗:吃饺子
南方习俗:吃年糕
(2)、压岁钱
(3)、守岁:放爆竹(年的传说)
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也是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除
夕
春节——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3、新年庆贺与拜年
(1)、爆竹迎年
(2)拜祭祖先
(3)着新衣
(4)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清明节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
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唐代以前,人们主要是以寒食节为主;唐代时,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官方规定清明和寒食节一起放假,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祭祀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清明节变迁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4·荡秋千
5·放风筝
6·蹴鞠
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清明习俗
清代《清明戴柳图》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秦代之后,端午节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隋唐埋藏,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代端午节竞渡之风尤为鼎盛;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如贴天师符;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变迁
清代《龙舟盛会图》
中秋节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待后羿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下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祈盼与嫦娥团圆。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教师声情并茂朗读)
吃饼赏月
想一想:看了这么多节日,你能不能分析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那些因素有关?
宗教、生产生活、岁时文化、礼仪等
(1)观察春节门神年画的变化,你能得出那些结论?
门神,是农历新年贴在门上的一种画类,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表达的是对平安、幸福的向往与追求,盼望祖国统一。
传统节日
节日饰物与用品
节日饮食物品
仪式庆祝活动
春节
桃符,春联,窗花,门神画,花炮,烟火,大红灯笼
年肉,年酒,饺子,年糕,糍粑,全鱼,园子,春饼,春卷,团圆饭等
腊月二十三“送灶神”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岁末除尘仪式
除夕夜的团圆饭与守岁,拜年仪式
清明节
风筝,空竹,柳圈,柳叶符,清明吊
清明团,面燕,染色鸡蛋,清明茶
悼亡仪式,踏青活动
端午节
龙舟,彩旗,蒲剑,五毒符
粽子,咸鸭蛋,艾糕,艾酒,蒲酒,雄黄酒,五毒饼
龙舟竞渡,凭吊屈原
表格一、传统节日用品、食品及活动
节日
不变(传承)
变(演变)
春节
祖先祭祀,辞旧迎新,重视家族,拜年,贴春联,压岁钱等
春晚,电话拜年,互联网拜年,城市禁限烟花爆竹,微信发红包,礼物变化等
清明节
清明祭祖,踏青郊游,禁火寒食,扫墓上坟,插柳,植树
内容变化:祭奠烈士
形势变化:网上祭奠鲜花追思
端午节
龙舟竞渡,吃粽子,凭吊屈原
女儿回娘家,举办龙舟文化节,小长假旅游等
表格二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传承与演变)
总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们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文明,为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而努力学习。
1、王安石的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歌是对哪个节日的描写?(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
春节
D.中秋节
C
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
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是
(
)
A.柳条
粽子
春耕
屈原
B.月亮
月饼
团圆
嫦娥
C.菊花
九层糕
敬老
晋文公
D.艾叶
粽子
龙舟
屈原
D
探访本地区的传统节日民俗
作业
板书
一、春节
二、端午节
三、清明节
起源、习俗
四、中秋节
本课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