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单元《压强》单元测试卷拔高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单元《压强》单元测试卷拔高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31 09:1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单元《压强》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0分)
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
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
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C.
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
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都装有同种液体的相同容器,现把两个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缓慢放入两容器中,两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
B.
乙容器中小球的密度较大
C.
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
D.
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相等
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如果保持静止状态,就说这二力平衡
B.
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D.
三要素完全相同的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塞子A受到由水产生的水平向右的压强为
A.
B.
C.
D.
如图所示,A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B为塑料片质量不计,向管内缓缓注入硫酸铜溶液,当塑料片恰要脱落时,管内液体的深度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研究液体压强时的某一过程图,由图可知该同学正在研究的是
A.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B.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C.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从不同方向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D.
液体压强与容器形状之间的关系
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
图甲中纸片不会掉落
B.
图乙中的小朋友用吸管吸出橙汁
C.
图丙是飞机获得升力的示意图
D.
图丁是盆景的自动蓄水装置
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下列描述的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用注射器将药液推进病人体内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B.
起重机吊着货物匀速上升时,吊绳对货物的弹力大于货物的重力
C.
定期给机械的转动轴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
D.
大型载重汽车装有很多的轮子是为了减小车子对地面的压力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菜刀磨得锋利更容易切割食物,是因为增大了压力
B.
船闸、锅炉水位计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
用高压锅能更快地把食物煮熟,是因为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D.
等候列车的乘客不能跨越安全线,否则可能会被“吸”向列车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打开高速行驶的汽车的车窗。遮阳的窗帘总是往车内飘
B.
龙卷风能“吸”起物体的主要原因是其内部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
用注射器给人体注射药水时,利用了大气压强
D.
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大,所以宇航员需要穿特制航天服
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B.
菜刀的刀刃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C.
飞机升力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造成压强差所引起的
D.
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利用了液体压强大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比较甲液体和乙液体质量,下面正确的是
A.
B.
C.
D.
无法比较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均质圆柱体甲、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分别为和,高度和之比为2:1,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的部分,并放到甲物体上,此时甲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1
未切割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2
::3
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为2:3
A.
B.
C.
D.
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A.
锥形瓶
B.
烧杯
C.
量杯
D.
量筒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通过U形管液面的高度来体现
B.
对于不同种液体而言,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就越大
C.
液体压强的大小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有关
D.
当手指用力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几乎无变化,可能是因为压强计的密封性不好
水平面上的柱状烧杯内盛有浓盐水,如果向烧杯内加水且水不溢出,使盐水稀释,密度减小,则平衡后溶液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增大减小都有可能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则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将小桌放在海绵上,根据______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______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______,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如图,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甲底面积为,盛有深度为12cm的水.圆柱体乙的重力为270N,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____________;
若将一物块A分别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和放在圆柱体乙上表面的中央时,水对容器甲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与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相等,则A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取
压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密切相关,图甲中盲道上凸起的圆点,目的是为了增大______
;图乙中锅炉液位计是利用了______
原理;图丙中“负压病房”是利用病房内的______
低于病房外,避免了医护人员交互感染。均选填物理概念或装置名称
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两侧的窗口打开后,窗帘没有飘向窗内,反而会飘向窗外,这是因为车内空气的流速比车外空气的流速______选填“大”或“小”,车内空气的压强比车外空气的压强______选填“大”或“小”。列车进站时会提前关闭动力,列车由于______,仍能前进一段路程,到达停车位置。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图中已经画出了支持力的示意图,请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摩擦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某剧组因拍摄节目需要,设计通过拉力装置来改变照明灯的高度。轻质杠杆ABO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
甲、乙、丙实验中,根据______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通过比较图______
可探究压力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由实验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______

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
填“”“”或“”。
小宇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他发现物体B的两部分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
压强计是通过观察______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压强计______
“是”或“不是”连通器。
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______
。请列举一个与此相关的实例:______

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______
进行比较。
已知乙图中U形管左侧液柱高为4cm,右侧液柱高为10cm,则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如图,一木桶壁上有一缺口,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缺口的木板长,桶内底部面积为。当桶装足够多的水时,求:取
桶底受到水的压强。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奋斗者号前端有三个观察窗,每个观察窗的表面积大约是,海水密度一般取决于温度、盐度和深度,假设马里亚纳海沟所处西太平洋的海水密度为,g取,求:
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后,受到的海水压强;
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后,三个观察窗所受到的海水压力;
奋斗者号的体积大约是,它的自身质量大约是22t,奋斗者号要想不依靠动力实现自主下潜,需要在下方配备压载铁的质量压载铁体积忽略不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页,共8页
第7页,共8页
【答案】
1.
B
2.
D
3.
A
4.
C
5.
C
6.
C
7.
C
8.
C
9.
C
10.
A
11.
B
12.
C
13.
C
14.
B
15.
C
16.
D
17.
A
18.
A
19.
海绵形变程度?
甲乙?
受力面积越小??
20.
;;??
21.
压强?
连通器?
大气压强??
22.
小?
大?
惯性??
23.
解:
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沿斜面向上,如下图所示:
??
24.
解:过支点O作垂直于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如图所示:
??
25.
海绵的凹陷程度?
转换法?
甲、乙?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铁轨铺在枕木上?
?
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26.
U形管的两端液面的高度差?
不是?
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拦河大坝上窄下宽?
乙、丙?
1000??
27.
解:此桶装满水,水深等于短木板的长,,
桶底受到水的压强:
由可得,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答: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80N。
?
28.
解: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后,受到的海水压强:

三个观察窗的总受力面积:

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后,三个观察窗所受到的海水压力:

奋斗者号完全进入海水中受到的浮力:

奋斗者号的重力:

需要在下方配备压载铁的重力:

压载铁的质量:

答: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后,受到的海水压强是;
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后,三个观察窗所受到的海水压力是;
奋斗者号要想不依靠动力实现自主下潜,需要在下方配备压载铁的质量是。??
【解析】
1.
解:
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
因为时物体悬浮,时物体漂浮,
所以乙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甲杯中盐水的密度,故A错误;
由于两杯中液面相平,根据可知,乙杯底受到的压强大于甲杯底受到的压强;故B正确;
由于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则底面积相同,根据可知,乙杯中所受液体的压力较大,故C错误;
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同一只鸡蛋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鸡蛋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者所受浮力关系和液体密度关系;根据判断对杯底的压强关系;进而判断出杯底部所受压力的关系;
根据漂浮或悬浮条件即可判断浮力关系。
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漂浮、悬浮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2.
解:A、甲、乙两个容器中的两个物体,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由图可知:甲容器中的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中的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的浮力大于乙所受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甲排开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排开液体的重力,根据知甲排开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排开液体的质量;故A错误;
B、甲容器中小球悬浮,小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乙容器中小球漂浮,说明小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所以乙容器中小球的密度较小,故B错误;
C、由于两杯中液体高度相同且同种液体,所以据可知,两杯中杯底所受液体的压强相同,故C错误;
D、由于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且两杯中杯底所受液体的压强相同。根据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一个悬浮,一个漂浮,
由图可知两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即可判断浮力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判断出两小球排开液体质量的关系;
根据浮沉条件的判断甲乙两球密度的关系;
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分析判断即可;
根据判断出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关系。
该题考查了液体压强与浮沉条件的综合应用,关键要明确浮沉条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以及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属于常考题。
3.
解:A、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受到平衡力作用,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时,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故A正确;
B、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故B错误;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故C错误;
D、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不符合平衡力条件中,方向相反的条件,故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处于平衡状态;
压强的定义是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分析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
此类题考查平衡状态、压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等知识,其中平衡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判定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4.
【分析】
首先确定塞子A所处的深度,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压强。
此题属于易错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误认为A处的深度是,出错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深度”的概念。
【解答】
由图知:塞子A所处的深度为
处受到的压强为,
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塞子A受到由水产生的水平向右的压强为。
故选C。
5.

6.
解:由图知,杯中液体都是水,则液体的密度相同,压强计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相同,只有橡皮膜的朝向不同,所以该实验是在探究同种液体、同一深度从不同方向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故选:C。
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液体密度、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在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7.
解:A、用一纸片盖住倒满水的塑料管,快速倒置,纸片将水托住,是因为水排出了塑料管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掉不下来,故A不合题意;
B、用吸管吸橙汁,当吸气时,吸管内气压减小,橙汁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口中,故B不合题意;
C、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使机翼上下的空气流速不同,气压不同,流速大的压强小,使飞机产生向上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随着水的蒸发,盆景内水减少,当瓶口刚露出水面时,会有少量空气进入瓶中,瓶内气压增大,瓶子的水会下降流出一部分,使瓶外水位重新升高,回到原来的高度,即盆景内的水位保持不变;此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中的水不再流出。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本题考查大气压的有关问题,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尽可能的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试着解释。
8.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压强与高度关系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大气压强和天气、温度、高度等有关系,一般情况下,高度越高气压越小。
【解答】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外界的气压减小,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
解:A、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是利用了手的推力,没有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故A错误;
B、起重机吊着货物匀速上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和物体本身的重力相等,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定期给机器的转动轴加润滑油,使接触面脱离,可以减小摩擦,故C正确;
D、大型载重汽车装有很多的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路面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C。
注射器吸药液时利用了大气压,但将药液注入人体时是借助了手的推力;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所受到的是平衡力;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使接触面脱离;变滑动为滚动;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的相关实例、减小摩擦的方法等,都是重要的物理规律,值得关注。
10.
解:A、菜刀磨得锋利更容易切割食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错误。
B、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船闸、锅炉水位计都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正确。
C、高压锅煮饭容易熟,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升高了水的沸点。故C正确。
D、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故乘客被“吸”向列车造成安全事故,等候列车的乘客不能跨越安全线。故D正确。
故选:A。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此题考查的知识面广,将选项中涉及到的生活知识与物理上的力学知识相联系,进行准确的判断即可。
11.
【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的压强越大;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A.快速行驶的汽车,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A错误;
B.龙卷风的实质是高带旋转的气流,当刮起龙卷风时,龙卷风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龙卷风外侧的压强不变,物体或人畜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吸”起卷入空中,故B正确;
C.注射器注射药液是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完成的,故C错误;
D.由于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就越小,即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2.
解:
A、注射药水时,医生用外力将针筒内的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A错误。
B、菜刀的刀刃要磨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刀对菜的压强,容易切断菜;故B错误;
C、飞机的机翼“上凸下平”,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C正确;
D、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利用了液体压强大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医生用外力将针筒内的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与大气压无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了解机翼的形状,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做出解答。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本题综合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液体压强特点,与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热点题目。
13.
解:因为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所以;
由可得,,而,所以;
因为容器完全相同,由可得,;
如果容器为圆柱体,则;
根据图示可知,两个容器相对于圆柱容器减少液体的体积相同,因此减小液体的重力关系:,
由于,所以;
则,即甲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小于乙容器内乙的质量,故选C。
故选:C。
先根据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和液体高度得出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再假设容器为圆柱形容器,从而得出容器中液体的重力相等,再根据两容器相对于圆柱形容器减少的液体体积相同,再利用重力和密度公式比较减少液体体积质量的关系,并进一步得出两容器中液体质量的关系。
本题综合考查了液体压强计算公式、重力和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关键假设容器为圆柱形从而得出两容器相对于圆柱容器减少液体体积的关系。
14.
【分析】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及压强的计算问题,有一定难度。
已知两物体的底面积和高度之比,根据分析体积比;
根据两物体质量相同可分析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已知两物体的底面积之比,根据可分析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乙为均质圆柱体,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的部分,并放到甲物体上,则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根据分别表示两物体此时对地面的压强,甲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得出:的比值关系;
乙为均质圆柱体,由已知:,甲乙质量相同,设为m,则乙剩余的质量为:,据此分析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
【解答】
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和,则底面积之比为::::1,高度和之比为2:1,
因甲乙均为均质圆柱体,由可得,两物体的体积之比::4:1,
两个质量相同,故质量之比为:1:1,根据可知,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故错误;
两个质量之比为:1:1,根据可知,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1:1,未切割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1:1,由可知,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故正确;
乙为均质圆柱体,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则并放到甲物体上,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乙,
即,,又因::1,,整理可得,::3,故正确;
甲乙质量相同,设为m,乙为均质圆柱体,则乙剩余的质量为:,甲的质量为m,则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为:::3,故正确。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5.
解:根据图象,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变化是越来越慢,
当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时,压强变化越来越慢,根据可知,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越来越慢,容器的形状是上口大、底小。
A、锥形瓶,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是越来越快,不符合题意
BD、烧杯和量筒,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是均匀的,不符合题意;
C、量杯,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是越来越慢,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要求正确理解函数图象与实际问题的关系,理解问题的过程,观察图象,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随注水时间缓慢上升,再针对每个容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答案。
16.
解:A、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故A错误;
B、橡皮膜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液体压强,根据可知,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就越大,故B错误;
C、根据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故C错误;
D、当手指用力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几乎无变化,可能是因为压强计的密封性不好,故D正确;
故选:D。
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在实验中,应控制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才能观察压强与另一个量的关系,从控制变量法的角度可判断此题的实验过程。
液体压强的大小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手指用力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几乎无变化,因为压强计的密封性不好。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17.
解:向烧杯内加水,烧杯内水的重力变大,在柱形容器中,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力F等于重力G,根据,底面积不变,压强增大。
故选:A。
此题中有两个变量,因此不能利用液体压强求解,但可利用压强的通用公式来计算。
公式只适用液体,而公式适用于任何压强的计算题目,学习时应灵活运用。
18.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压强和压力的大小比较,关键能够利用好图示,得出切去部分与剩下部分的比例关系。
圆柱体放置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根据压强公式来判断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
由图知,切去后甲切去部分与甲整体的比例大于乙切去部分与乙整体的比例,所以剩余部分占整体的比例甲的小于乙的比例,由于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质量相等,所以甲剩余部分的重力小于乙剩余部分的重力;由于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与重力相等,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
由图知,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由可知,。
故选:A。
19.
解:
在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图甲和图乙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大,故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分析图乙和图丙可知,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故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此题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关系,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两种方法也是物理实验中的常用方法。
20.
【解答】
水的深度:,则容器甲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圆柱体乙对地面的压力:,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则圆柱体乙的底面积为;
设物块A的体积为,其密度为,则物块A的质量为;
将物块A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容器足够高,无水溢出,水面升高的高度:;
则水对容器甲底部压强的增加量:--------
将物块A放在圆柱体乙上表面的中央,则圆柱体乙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
已知,则有:;
所以物块A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压强定义式的综合应用;能表示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和圆柱体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利用好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
解:
图甲中盲道上凸起的圆点,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锅炉液位计和锅炉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不流动时,液面就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我们通过观察水位计中水位的高低就可以知道锅炉中水的多少,及时加水;
“负压病房”是利用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可防止室内空气中的病毒扩散到室外,避免了医护人员交互感染。
故答案为:压强;连通器;大气压强。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相对低压,当与外界空气有流通时,是外界空气流进来,而不是里面空气流出去,这样就防止了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到外界去了。
本题考查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连通器原理、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22.
解:因为汽车行驶时,车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车内的气压大于车外的气压,向外的压强差就把窗帘压向车外。
列车进站前关闭动力,但列车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仍能前进一段路程,到达停车位置。
故答案为:小;大;惯性。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其压强就越小,当汽车开动后,车外空气相对汽车的流速就比车内的快,所以车内压强要比车外大,所以窗帘要向车外飘。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此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同时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掌握,知道汽车经过时,汽车带动空气的流动使车外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3.
由于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所以受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首先要分析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然后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在图上。
24.
已知支点和动力的方向,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力臂。
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杠杆五要素,然后根据杠杆的五要素作出相应的作用力或力臂,并且作图要求规范。
25.
解:甲、乙、丙实验中,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通过甲、乙实验可以看出,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因此,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由实验乙、丙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
菜刀磨的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
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的大小相等,因为压力相等,受力面积相等,故压强相等。
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没有控制物体间压力相同,所得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海绵的形变程度;转换法;甲、乙;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铁轨铺在枕木上;;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找出实验中相同量和不同量,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变化量的关系;
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从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压力不变,据此分析答题。
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6.
解: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的两端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压强计上端不都是开口的,故不是连通器;
比较图甲和图乙知,液体的密度相同,乙中探头的深度大,液面的高度差也大,故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与此相关的实例:拦河大坝上窄下宽;
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要控制深度相同,故应选择乙、丙进行比较;
图乙中U形管的右侧与大气相通,则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右侧液柱产生的压强:

故答案为:形管的两端液面的高度差;不是;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拦河大坝上窄下宽;乙、丙;。
根据转换法,液体压强计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体现压强的,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上端开口,底部相互连通的容器是连通器;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研究液体压强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结合转换法分析;
根据求出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
本题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考查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的运用。
27.

28.
已知海水密度和坐底深度,利用公式可得海水压强;
第一问算出了压强,又知道观察窗的表面积,利用公式可得海水压力;
已知奋斗者号的质量,利用公式可得其重力;
浸没时奋斗者号受到的浮力最大,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利用公式可得其受到的浮力大小;
要想不依靠动力实现自主下潜,这时奋斗者号受到了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一个大小等于压载铁的重力大小的拉力,由此可以知道压载铁的重力,进而可以知道其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压强定义式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一道综合题。
第14页,共14页
第13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