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31 15:21: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2.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
课标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青铜器
功能
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技术
采用“
”。
代表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
含义
中国商朝时期刻写在
和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
1899年,清朝人
首次发现甲骨文。
造字特点
它使用
、指事、会意、
、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合作探究】
商周时期铸造的中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这一文物出土于何地?铸造这样一个大型的青铜器需要二三百人,面对这么大的工程,人们却把它做得很好,对此你有何感想?
【夯实基础】
1.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出现铜器
B.商朝以后,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D.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2.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
000千克,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操作,是目前已知最重的鼎类青铜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镇国之宝。司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了商朝(  )
A.青铜器多用于生产工具
B.青铜器应用范围广
C.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D.青铜器种类多
3.2019年10月22日下午,“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如果想寻访甲骨文的发现地,首先应去的地点是(  )
A.河南安阳
B.甘肃兰州
C.河南开封
D.四川成都
4.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的文字。”请问: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5.读图,回答问题。
(1)请你写出图一这件文物的名称。它是哪一朝代的文物?这一文物反映了当时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发达?
(2)用一句话概括图二中这个器物反映的社会现实?
(3)什么时期,是我国青铜时代?结合图一、图二,你认为灿烂的青铜文明和生活悲惨的奴隶之间有什么关系?
【培优提升】
1.《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丝织业的发展状况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2.“一言九鼎”“问鼎中原”“钟鸣鼎食”都是有关鼎的成语。研究商周时期的鼎的数量和重量,我们不能分析得出的信息是(  )
A.权力的大小
B.王朝的更迭
C.财富的多少
D.地位的高低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司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阳(殷墟)。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
【夯实基础】
CCAB
5.(1)四羊方尊;商朝;青铜铸造业。
(2)反映了奴隶制度残酷,奴隶无人身自由,生活悲惨的现实。
(3)夏商西周(周);奴隶是青铜文明的创造者、奴隶主是青铜文明的享用者,奴隶受到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培优提升】
BB(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2.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青铜器
出现时间










距今5000-4000年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
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泥范铸造法
司母戊鼎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梳理归纳,完成表格
一.青铜器
定义
由铜、锡、铅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青灰,所以叫青铜器。
一.青铜器
“金炤物,金有两义,先入后设。”
——郑玄注《礼记·礼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思考:青铜器的功用是什么?
用途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
食器发展为礼器
一.青铜器
知识拓展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天子的象征
社会有严格的等级界限
一.青铜器
一、青铜器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利簋
三星堆面具
典型代表

盉(hé)
酒器
司母戊鼎
利簋(guǐ)
礼器
青铜剑
青铜戈
兵器
铜镢
铜铲
农具
一、青铜器
特点一:数量众多,种类丰富
特点
特点
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
在安阳殷墟发掘的的司母戊大方鼎,工艺精深
,体积巨大,它高达133cm,口径79.2cm,
重达833kg?,是世界上最大青铜器,堪称世界第一。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
一、青铜器
特点二:规模宏大,分工细致
高58.6厘米
分体铸造再融合
四羊青铜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宽44.4厘米
高超的铸造工艺
蕉叶纹
鳞纹
云雷纹
一、青铜器
特点三:制作工艺高超
特点
一、青铜器
夏商周时期我国很多地区的先民都掌握了青铜铸造工艺,涌现出很多颇具特色的青铜器。
三星堆文化
青铜立人像
特点四:分布广泛
根据左图,你可以提取哪些有效信息?
特点
一、青铜器
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泥范铸造法
制作方法
甲骨文:中国
时期刻写在

上的文字
龟甲
兽骨
龟甲
兽骨
商周
概念含义
二、甲骨文
二、甲骨文
发现
王懿荣
1899年,北京国子监官员王懿(yì)荣在审视中药中,发现了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等地出土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文。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甲骨文之父
农业:东方领地是否会有好收成。
天气:今明两天是否会下雨?
天文:记载日食的情况。
战争:商王将征伐盂国,祈求平安。
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内容
二、甲骨文
古者八岁入小学……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指事)、象意(会意)、象声(形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班固《汉书》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造字方法
二、甲骨文
二、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毋庸置疑,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教学探索》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世界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只有以甲骨文所代表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并对周边国家(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文字研究》
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便于了解汉字发展形态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具有世界影响力
地位评价
知识拓展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叫铭文。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利簋(guǐ)及铭文
毛公鼎及铭文
二、甲骨文
课堂小结
1.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2.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A
B
当堂测评
3.观察右图,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B.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
C.发现地集中在长江流城
D.主要记载了夏朝的历史
当堂测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