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降水分布 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降水和降水分布 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21 14:57:31

文档简介

说 课 稿
鲁教版初中地理六年级上册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孙淑萍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下面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内容包括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分布,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在思维方面比较活跃,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特征。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对雨、雪、冰雹等降水形式,会觉得很熟悉,学习积极性高;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受认知水平限制,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地理素养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是能够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会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二是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地区分布的差异。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②通过创设情境、举例说明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课标和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差异。
教学难点: 1、绘制降水柱状图。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二、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学会学习”, 努力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准备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图像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营造一个教与学的师生互动环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使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降水。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共分四个模块进行学习
模块一:自主学习---认识降水
提出问题,学生自学。
什么是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 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
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图片展示雨量器,教师只作简要介绍)
设计意图: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过降水方面的知识,以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通过自学解决。
模块二:创设情境—感受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展示降水过多、干旱、冰雹及风调雨顺图片,让学生谈一谈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体会生活中的地理,深刻认识到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模块三:读图、析图、绘图步步深入—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
首先,由济宁的降水特点,夏季多,冬季少,引出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降水柱状图来表示。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完成课本62页的“活动1”,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分析一个地方的降水季节变化。再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这一知识点。
降水柱状图的绘制是这节课的难点,采取教师用课件展示降水柱状图绘制过程(以某一个月为例说明),然后让学生利用所提供资料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教师根据学生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评价。
设计意图: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应用提升、绘图等活动,步步深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法处理。便于学生接受。
模块四:选取特定的点,读图讨论—得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在图中选取三组特定的点,来说明降水量的变化。
第一组:由赤道向北极选A、B、C点。让学生观察从A→B→C纬度变化特点,并读出三地的年降水量范围,总结出从赤道向两极降水量越来越少。第二组: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西岸选D、E两点。判断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特点,读出降水量范围,总结回归线附近东岸多雨、西岸少雨。第三组:在温带地区沿海和内陆选F、G、H三点。让学生说出三点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特点,再读出降水量范围并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重点的点进行分析,概括出世界年降水分布规律,培养学生初步从图像中提取地理信息并总结规律的能力。
由世界“雨极”,向学生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除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外,还受地形的影响。出示画面:地形雨的形成。得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板书设计
设计反思:
我认为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突出了两大特色。
1、充分运用地图、图表,采用图像激趣,图像设疑,以“疑”激“欲”,通过学生读图、析图、作答等方式训练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
2、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动手绘图等,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不足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降水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柱状图
降水的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降水与生活(共28张PPT)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孙淑萍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课标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内容包括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分布,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在思维方面比较活跃,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特征。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对雨、雪、冰雹等降水形式,会觉得很熟悉,学习积极性高;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受认知水平限制,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地理素养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三)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是能够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会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二是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②通过创设情境、举例说明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五)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课标和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
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难点:
1、绘制降水柱状图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二、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学会学习”, 努力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准备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图像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营造一个教与学的师生互动环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使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降水。
学习新课:共分四个模块进行学习
模块一:
1、自主学习---认识降水
提出问题,学生自学。
什么是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 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
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图片展示雨量器,教师只作简要介绍)
2、认识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模块二:创设情境—感受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展示干旱、降水过多、冰雹及风调雨顺等图片,让学生谈一谈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干旱
降水过多
风调雨顺
冰雹
模块三:读图、析图、绘图步步深入—理解降水的季 节变化
联系济宁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引出降水柱状图 。
通过完成课本62页的“活动1”,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分析一个地方的降水季节变化。再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这一知识点。
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北半球某地的降水变化柱状图
北半球A 、B两地的降水变化柱状图
A
B
①降水较均匀的是?
②夏季降水多的是?
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某城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单位: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0
50
100
150
200
降水量/毫米
112
模块四:选取特定的点,读图讨论—说出世界年降水 量的地区分布
展示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在图中选取三组特定的点,来说明降水量的变化。
由世界“雨极”,向学生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除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外,还受地形的影响。出示画面:地形雨的形成。
A
B
C
D
E
F
G
H
地形,连接2
板书设计
降水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柱状图
降水的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降水与生活
降水
降水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