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动物笑谈
七
年
级(上)
动
物
笑
谈
康拉德·劳伦兹
课时目标
1、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学习科学小品的写法;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
3、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4、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劳伦兹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即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它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成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本书是他专门为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通俗自然科学之作,脍炙人口,风行全球,是一部老少皆宜的解读动物行为的经典之作。这篇课文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正字正音
哺
嗔
凫
怯
麝
哞
雏
匍匐
颈
嘎嘎
煞
链
鹳
晖
嚎
乳
怪
小
脚
凫
子
白
余
声
bǔ
chēn
fú
qiè
shè
mōu
chú
pú
fú
jǐng
gā
gā
shà
tuī
guō
huī
háo
羞
香
憋
敛
翼
咒
蹒
跚
蹿
诞
驯
禁锢
索
奕奕
迫
相
径
骂
温
怪
不及待
需
神采
大
庭
biē
liǎn
yì
zhòu
pán
shān
cuān
dàn
xùn
jìn
gù
suǒ
yì
pò
xiāng
jìng
角
jué
jiǎo
角色
角度
jǐng
gěng
长颈鹿
脖颈子
颈
煞
shà
shā
煞费苦心
大煞风景
相
xiāng
xiàng
互相
相貌
【嗔怪】对别人的言语或行动表示不满意。
【怪诞不经】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
【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恋恋:爱慕;留恋。舍:舍弃,放下。
【迫不及待】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灵机】灵巧的心思。
词语解释
【驯养】饲养野生动物使逐渐驯服。
【匍匐】爬。
【需索】搜寻,求取。
【原委】事情的始末
。
【温驯】温和顺从。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1、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题目的?
“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笑”字既是题眼又是文眼。题目简洁凝练,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过程中,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整体感知
3、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层意。
第一部分(1段),总写“我”在研究动物时发生的趣事,领起下文。
第二部分(2—19段),具体讲述了“我”在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
第一层(2-9段)写作者做有关水鸭子的科学实验。
第二层(10-19段)写“我”收养鹦鹉“可可”期间发生的让人逗笑的事情。
1、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第一句开篇即点题,总括全文。表明文中逗笑的主角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三四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并引出下文。
整体感知课文
2、文章主体部分分为观察水鸭子和饲养大鹦鹉两部分,各具体写了些什么?
观察水鸭子
(1)水鸭子的疑问;
(2)认大白鸭为母;
(3)我”成为母亲;
(4)做母亲不容易;
(5)观光客的惊讶。
饲养大鹦鹉
(1)“我”解放了鹦鹉;
(2)鹦鹉对“我”很依恋;
(3)我”喊回大鹦鹉;
(4)鹦鹉咬掉衣服扣子;
(5)鹦鹉把毛线缠在树上。
3、作者为什么会成为小水鸭的“母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①作者想要证明一个结论:如果要小水鸭跟着他走,就要学水鸭妈妈的叫声。
②可以看出“我”对科学工作的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4、在水鸭子的实验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逗笑的情景?
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而那些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
5、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地写这个逗笑的情景呢?
(1)写出了不明原委的人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的原因。
(2)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作者的行为总是令人发笑,增强了文章幽默风趣的效果。
(3)反复做实验,可以看出“我”对科学工作的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6、可可由“我”养后有什么变化吗?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开始时不敢随意行动,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后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变换过程:饱受禁锢——想飞却又不敢飞——克服心理障碍——活泼而又神采奕奕)
这是因为“我”对动物的尊重与爱,把它们视为平等的朋友,使它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7、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
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了;
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自圆其说就可)
8、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面对小水鸭对他的依赖,劳伦兹毫不急躁和反感,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从劳伦兹的行动可以看出,他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动物,他和动物生活在一起,分享它们的喜怒哀乐,并以此为幸福。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善待生命。
(1)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这句调侃的话,是用了什么手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小凫们行为的揣测,充满了人情味。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动物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语言鉴赏
在文中找出下列句子,从修辞、描写、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2)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把作者和人们神情对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强调了“我”的研究行为在别人眼中是多么地怪诞不经,令人读来忍俊不禁。突出文章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趣味性。
(3)“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一个感叹,两个反问,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个方面为“可可”的飞行感到骄傲,另一个方面又对它的即将离去恋恋不舍。再次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动物的喜爱之情。
(4)经历了一番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我到底还是叫了”。揣摩“我”此时的感受。
“叫”一方面表明“我”对鹦鹉可可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仍在继续自己的实验,看看能不能改变可可的习惯。可可的反应,让“我”尤其惊喜。这也是“我”的爱心所得到的回报。
(5)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自己的可笑之状。
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法探究
2、语言生动,诙谐幽默。
本文让人捧腹的同时也让人深思,这得益于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如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小水鸭深深的喜爱和疼惜之情。同时,幽默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开篇就以“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这句话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然后具体阐述:一方面是“我”领着小鸭子投入地在草地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路;另一方面是“我”学着黄冠大鹦鹉“可可”的叫声呼唤它。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容。
3、总分结构,条理清楚。
感悟一:劳伦兹观察动物的行为,启示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感悟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爱动物,尊重它们,保护它们,与它们和谐相处。
感悟三:我们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只有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才能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丰富我们的头脑,开阔我们的眼界。
课文感悟
动
物
笑
谈
点明趣事,紧扣“逗笑”,引出下文
具体讲述有趣场景
场景①做有关水鸭子的科学实验
场景②为唤回大鹦鹉模仿它的鸣声
场景③可可啄扣子
热爱动物
尊重生命
专注投入
鹦鹉可可
场景④可可给树缠毛线
水鸭
课文结构
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科普文章,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表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任何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都不能描述生命的真实与感动。表现了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