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 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07: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RJ
四年级上
语文园地一
本次口语交际围绕“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两个话题,发表看法。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
我们与环境
口语交际
交际指导
围绕话题发表
看法,不跑题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打印出来,进行张贴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白色污染”最常见,它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我们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一次性餐盒。
城市里的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它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上学、放学应优先选择乘坐公交、地铁,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交际范例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尽量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餐盒。
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洗涤剂,用淘米水洗菜、洗抹布等。
充分利用办公软件,实行无纸化办公。
将可回收垃圾刷洗干净,沥干水,再分好类,然后分类投放。
废旧电池专门回收处理。
养成随手拧紧水龙头、不忘关电器等习惯。
近距离出行,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坐地铁、坐公交车。
不随地吐痰。
及时处理宠物的粪便。
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绿化活动。
推荐一个好地方


本次习作要求推荐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给同学,写清楚这个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要把推荐理由写充分,吸引大家去看看。
习作指导
习作指导
推荐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给同学,写清楚这个地方在哪里,
推荐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有什么特别之处
选材
把推荐理由写清楚
审题
思路
这个地方在哪里
交流
从不同角度介绍
游玩过的旅游景点
某个好玩的角落
可以学习的好地方
某个娱乐场所
推荐“最受欢迎的好地方”
推荐一个好地方
习作构思
1.
利用导语和插图,打开习作思路。先读读教材中的导语,体会“赏心悦目、兴奋不已、流连忘返、乐园”等词语流露出的对某个地方的喜爱之情;再看看教材中的图片,激起自己对某地的美好回忆;最后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推荐给大家。
2.
借助示例,构思推荐理由。想出要推荐的一个好地方,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写出推荐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如,教材中的例子就是从景色、风俗、美食三个角度来推荐古镇的。我们在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写,还要注意把理由写充分。例如,“这个古镇很美”,要讲出这个古镇哪些地方美,美在哪里,才能让读者对“这个古镇很美”有较深刻的印象。
红树林神奇、美丽
奇特的根、小树苗、螃蟹
②远望
绿色海堤、鸟儿
①总起全文
③涨潮时
树枝、各种小鱼
海水中的红树林
④退潮时
思维导图
海水中的红树林
陆地上的树林千千万,可是,你见过浸泡在海水里的树林吗?①位于深圳河口的红树林,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奇特的树木和各种珍稀动物,让人流连忘返。②
站在海堤上远望,满眼绿色,高低起伏,沿着弯弯曲曲的海堤伸向远方,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又像绿色的长城,非常壮观。③绿色的树冠上,那起起落落的鸟儿就像白色的精灵,
①问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总起全文,是全文的中心句。
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望红树林的壮观景象。
习作例文
为红树林平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
潮水涨上来了,树枝随波荡漾,像一条条绿丝带漂来漂去,又像一条条绿色的水蛇在蜿蜒游动。④各种各样的小鱼在树丛中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
潮水渐渐退去,露出了数不清的根。那根非常奇特,从树干上垂下来,牢牢地支撑着巨伞一样的树冠。走近去看,你会有更加新奇的发现。有一种树,它的种子在树上就发芽了,
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涨潮时的奇特景观。
长成了像笔一样的小树苗。呀,一支尖尖长长的“笔”掉下来插进软泥里了!
别担心,它将在这里生根,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茂盛的树冠是鸟的天堂,下面的沼泽则是螃蟹的乐园。它们在树根旁、小水洼里横行霸道,捕捉着那些来不及随潮水退去的小鱼、小虾,忙得不亦乐乎。⑤
红树林像卫士一样日夜守护着海堤的安全,是海岸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⑥
⑤从根、小树苗、螃蟹三个方面写退潮后的奇特景观。
⑥写红树林的作用,总结全文。
名师点评
小作者为我们推荐的地方是深圳河口的红树林。红树林在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独特、美丽的画面,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那里看一看。
交流平台
…………………………………………………………………………
交流内容
朗读课文的时候,你是怎样根据生动的文字展开想象的?
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听到了什么声音?
闻到了什么味道?
交流展示
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看”到的画面。如读到《观潮》中的“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时,我似乎看到了钱塘江潮奔涌而来的样子;又如读《花牛歌》,我仿佛与花牛在同一片草地上,看到了花牛在草地里坐、眠、走、做梦的四种情态。
交流展示
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还能“听”到声音。如读《观潮》中的“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仿佛听到了钱塘江大潮发出的山崩地裂般的声音;读《走月亮》中的“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我仿佛听到了秋虫的鸣叫声、夜鸟的拍翅声、鱼儿的跃水声。
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如读《走月亮》中的“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都有”,我仿佛闻到山草野花的清香,果园里果子的甜香。
词句段运用
…………………………………………………………………………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我想到了元宵节的大街上人们看花灯的情景。
震耳欲聋(lóng):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我想到从悬崖倾泻而下的瀑布发出的轰鸣声。
锣(luó)鼓喧(xuān)天:锣鼓的敲击声响彻天空。①形容军队作战时场面紧张激烈。②形容欢乐喜庆的气氛或热烈的场面。
?我想到人们庆祝春节踩高跷、舞狮子的热闹场面。
低声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而小。
?我想到小燕子啾啾的呢喃,小雨的沙沙声。
响彻(chè)云霄(xiāo):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我想到火箭升空的那一刻。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我想到闪烁的星星,草丛中的秋虫。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我想到安静的考场。
悄(qiǎo)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我想到落花飘落到水上的情景。
朗读两组词语,我发现,这些都是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第一组形容声音大,第二组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我们还可以积累其他形容声音的词语,如“声如洪钟、振聋发聩、絮絮低语、呢喃细语”等。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点拨:右边加点的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我们可以先想想与某种事物相关的场景,再进行描绘。如“烟花”,可以想象烟花燃放时的声音、样子、色彩等,也可以想象烟花燃放时人们的反应等。
烟花:忽然一声巨响,一朵烟花升上夜空,霎时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人们顿时欢呼起来。
书写提示
…………………………………………………………………………
读一读,根据下面的提示描红。
字距要差不多,标点和字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线中线上,保持水平。
日积月累
…………………………………………………………………………
◎鹿柴①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②闻人语响。
返景③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注释】
①鹿柴(zhài):辋川的地名。
②但:只。
③返(fǎn)景(jǐng):夕阳反射的光。
【诗意】
◎空荡荡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树林深处,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祖籍山
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人称“诗佛”。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