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单元测试题1(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一辆摩托车做单向直线运动,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全程18km,用时0.5h。则摩托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5m/s
B.10m/s
C.18m/s
D.36m/s
2.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运动了10
km,乙运动了15
km,则( )
A.甲车运动得快些
B.乙车运动得快些
C.两车运动得一样快
D.无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3.以下不是矢量特点的是( )
A.有大小
B.有方向
C.代数相加减求和
D.平行四边形求和
4.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下提示,下列4幅图片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05km”、“16km”等指的是位移
B.乙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20”“100”等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C.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72”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丁图是导航中的信息,上面的“1小时40分”、“1小时59分钟”指的是时刻
5.下列说法中表示的时间是2s的是( )
A.第2s初
B.第2s末
C.前2s内
D.第2s内
6.某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根据照片所示情景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火药爆炸炮弹还没发生运动瞬间,炮弹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B.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但加速度可以很小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可能为零
D.根据图中数据可求出110m栏比赛中任一时刻的速度
7.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位居全球第一。高铁相对于传统火车来说最突出特点是速度非常快,测试速度最高能达到700km/h,运营速度普遍也在350km/h以上。高铁在平直铁轨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从某时刻开始,第1s末的速度比第3s末的速度大1.3m/s,以高铁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高铁的加速度为( )
A.1.3
B.-1.3
C.0.65
D.-0.65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第5秒末时,指的是时刻
B.在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C.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第4秒末到第5秒末这1秒的时间
D.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
9.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10.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它在连续第n秒末对应的坐标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t/s
0
1
2
3
4
5
x/m
0
5
﹣4
﹣3
﹣6
2
A.前3s内的路程为3m
B.前4s内的路程最大
C.第2s内的位移大小最大
D.第4s内的位移大小最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15分)
11.在研究质点做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测得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如图所示.质点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质点在10-20秒内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____m.
12.如图甲所示,一位同学利用光电计时器等器材研究金属球下落加速度的大小.有一直径为d,质量为m的金属球由A处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能通过A处正下方、固定于B处的光电门,测得A,B间的距离为H(H≥d),光电计时器记录下金属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
(1)金属球经过光电门B时的速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2)多次改变高度H,重复上述实验,作出随H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图线的斜率为k.利用图线的斜率k和金属球的直径d求出金属球的加速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45分)
13.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15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06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3.60s,
求滑块的加速度。
14.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求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15.湖中点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点出发,向东行驶了60m后又向北行驶80m到达点,用时40s,最后小船沿直线返回到点又用时20s,求:
(1)小船从到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
(2)小船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
16.平常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地球的公转”“钟表的时针在转动”“太阳东升西落”等,分别是说什么物体相对什么参考系在运动?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摩托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B。
2.D
【详解】
由题意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分别是10km和15km,但两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没告诉,利用公式
由于时间的不确定,所以无法比较甲乙两辆车运动的快慢。
故选D。
3.C
【详解】
AB.矢量是有大小又有方向,则大小和方向都是矢量特点,故AB错误;
CD.矢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则代数相加减求和不是矢量特点,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甲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05km”、“16km”等指的是路程,选项A错误;
B.乙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20”“100”等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选项B正确;
C.丙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72”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选项C错误;
D.丁图是导航中的信息,上面的“1小时40分”、“1小时59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A.第2s初表示时刻,选项A错误;
B.第2s末表示时刻,选项B错误;
C.前2s内表示2s的时间,选项C正确;
D.第2s内表示1s的时间,选项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当火药爆炸炮弹还没发生运动瞬间,已经产生加速度,炮弹的加速度一定不为零,A错误;
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B错误;
C.当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做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C正确;
D.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知道位移和运动的时间,只能求解这一过程的平均速度,而不能求解瞬时速度,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从第1s末到第3s末经历的时间为2s,速度的变化量是?1.3m/s,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得
选项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ACD
【详解】
A.在第5秒末时,指的是时刻,故A正确;
B.在5秒内指的是在零时刻到5秒末这5秒的时间,故B错误;
C.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故C正确;
D.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故D正确。
故选ACD。
9.BD
【详解】
ABC.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因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速度一直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AC错误B正确;
D.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减小,则速度的变化率减小,D正确。
故选BD。
10.ABD
【详解】
A.前内的路程为
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内仍然运动,所以内的路程最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第内的位移为,第内的位移为
故大小为,第内的位移为,第内的位移为,第内的位移为
可知第内的位移大小最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11.0.8m/s
12m
【详解】
[1][2]由图可知:质点在10-20s内的位移为
s=16-4=12m
所以0-2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12.
;
;
【解析】
(1)金属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平均速度可视为金属球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故
(2)金属球由静止到经过光电门这一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金属球的加速度为
,而
,故
.
点睛:在实验中如果有图像问题,则一定要整理出坐标所对应的数学函数,然后借助于斜率和截距来求解.
13.0.08m/s2
【详解】
根据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可得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得
14.12
【详解】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
本题中两段相同的位移设为s,则
15.(1)140m,100m;(2)0,4m/s
【详解】
(1)
小船从O到A过程中的路程
位移
(2)当小船沿直线返回到O点
16.“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江水以江岸为参考系;“地球的公转”是地球以太阳为参考系;“钟表的时针在转动”是表针以表盘为参考系;“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以地球为参考系。
【详解】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江水以江岸为参考系;“地球的公转”是地球以太阳为参考系;“钟表的时针在转动”是表针以表盘为参考系;“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以地球为参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