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重点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重点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30 21:2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银川市重点校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某城市星期日9:00-12:00百度热力地图(利用个人智能手机定位来显示人流聚集区)”,值越高人越密集,该地盛行西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区域可能为
A.工业区
B.学校文教区
C.商业
D.公园绿地区
2.若利用该数据可做
A.城市大气污染研究?
?
B.城市局部降水分析
C.城市道路规划研究
D.城市热岛强度分析
图1
秦岭北麓的华山气候多变,常形成云顶较平、面积较大、可观赏的云海,其形成与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图2示意1981-2010年华山云海频次与云顶高度的月平均分布。云顶高度是云海顶部与华山气象站(海拔2065m)的相对垂直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2
3.观赏云海应远眺俯视。10月,爬山者既节约体力又能观赏云海的海拔位置是
A.1400m
B.1600m
C.1800??
D.2000m
4.稳定的天气状况有利于云海持久发展。推测云海易形成的时间及气压状况是
A.降水前一天,低压控制?
?
B.降水后一天,高压控制
C.降水前一天,高压控制?
?
D.降水后一天,低压控制
5.某摄影团队欲在华山进行为期10天的云海拍摄,最宜选择的月份是
A.3月?????
B.5月?????
C.8月?????
D.11月
图3是“某城市制造业与服
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读图3,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
主导因素是
A.交通通达度
B.技术水平??
C.环境优劣??
D.地价水平
7.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图3
A.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B.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
C.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加
?
D.近郊制造业产业密度减小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约551m,山顶海拔3099m。图4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段垂直植被带内的物种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4
8.草本植物在每段垂直植被带的物种数都是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需求低,适应性强????????
B.位于阴坡,降水充足
C.生长空间广,繁殖较快??
D.位于阳坡,热量充足
9.海拔低于600米地带内的物种数偏少,原因最可能是
A.气候干旱?
?
B.人类干扰??
C.土壤贫瘠?
?
D.地形陡峭
近20年来,四川省城乡人口大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城乡居民的收入较多来自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收入返还。该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特殊发展模式: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进城人群主要是农村留守的老人与儿童),县城就越繁荣。下表示意
2000~2015年四川省各层级城镇化水平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层次
2000年城镇化率(%)
2015年城镇化率(%)
2000~2015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
全省
27.1
48.1
3.9
成都市
53.7
71.6
3.8
地级市辖区
40.6
57.9
2.7
县域(研究区内76个)
16.7
37.5
4.6
10.近20年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是
①本地工业化
②异地工业化
③生活和教育需求
④乡镇旅游业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该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远超地级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县域(与地级市辖区相比)
①农村人口比例较高       
②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
③城镇住房价格相对较低      
④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22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被称为河流阶地。随着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天山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挤压缩短和间歇性隆升,气候也越来越干旱。受其影响,天山山麓北坡的奎屯河冲出天山后使河谷两岸形成多级阶地(图中T1-T6,表示不同时期的阶地分布,数字越大,年代越久远),并深切早期的泥沙质岩,形成约200米深的奎屯大峡谷。峡谷谷壁近直立,融水在谷壁上的冲沟将两岸雕凿成石林状。谷底宽100~400米,河滩上砾石遍地,流水时合时散。
图7
(1)描述奎屯河东西两岸河流阶地的差异。(6分)
(2)说明奎屯河流水时合时散的原因。(4分)
(3)分析奎屯大峡谷及谷壁多石林状地貌形成的原因。(8分)
(4)随着气候不断变干,据此推测未来奎屯大峡谷的谷壁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4分)
37.(24分)
阆中古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明清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三面环水、北面靠山。古城在历史上一直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政治、交通中心。当地有“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的自然环境特点。古城的布局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趋利避害。阆中古城城址曾经历过几次变迁。图8示意阆中古城位置及明清阆中古城内部空间结构。
图8
(1)简析图示地区山水分布对阆中古城气候的改善作用。(8分)
(2)分析阆中古城城市布局顺应山水自然格局的主要功效。(8分)
(3)历史上,阆中古城通过改变城址以避水患,说明古城城址变迁利于避水患的原因。(4分)
(4)说明明清时期阆中古城商业区区位的合理性。(4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宿集”是民宿集群项目,在一个几乎不可能有酒店抵达的地方,引入几家民宿,带入餐厅、咖啡馆、温泉浴池、书店、文创店、美术馆等,再挖掘当地特色,形成一个小小的旅行度假目的地。综艺节目《亲爱的客找》第三季,来到了“黄河·宿集”,拍摄地位于宁夏中卫一个废弃的古村落,当地遗留有一大片几百年的果树林,附近还有大片的枸杞、葡萄、西瓜种植基地,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这些特产的品质极高。
说出该地可供开发的特色旅游资源及该地发展“宿集”的不利条件。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塔里木河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河流,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水循环河流,图10为该河不同河段在20世纪流量变化图。
图10
据图文材料,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塔里木河流量的变化可能会引发的环境问题。
银川市重点校202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C
C
B
C
D
C
A
B
B
A
36.(22分)
(1)东岸的阶地数比西岸少(2分);相对于西岸,东岸多为早期阶地,缺少近期阶地(2分);东岸的阶地形态比较完整、连续,西岸除T6外,其他阶地都比较破碎(2分)。
(2)奎屯河以天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大(2分);汛期河流流量大,流水聚合,枯水期流量少,河床堆积物裸露(2分)。
(3)印度洋—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发生抬升(2分);奎屯河流水下切侵蚀,峡谷谷壁陡峻(2分);该地为松软的易被侵蚀的泥沙质岩层(2分);天山冰雪融水流水侵蚀强,易形成密集的、大大小小的冲沟,状如石林(2分)。
(4)天山冰川量减少,奎屯河水补给减少,流水侵蚀减弱,谷壁的坡面侵蚀作用减弱,石林状地貌消失(2分);风力作用增强,岩层风化作用变强,加速石林状谷壁的崩解,谷壁趋于平缓(2分)。
37.(24分)
(1)古城北部山地较高,阻挡寒冷的冬季风(2分);古城南部为嘉陵江和低矮的山地,夏季风从南边吹来,利于古城通风散热(2分);古城位于山地阳坡且南部无高大山地遮挡,光照条件好(2分);古城三面环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2分)。
(2)濒临嘉陵江,水运便利(2分);可为城市提供水源和排水便利(2分);三面环水、北面靠山,便于军事防御,为区域重要的军事中心(2分);建在河流阶地,有利于防洪、排水(2分)。
(3)秦、汉时期阆中古城接近河流凹岸,河水对河岸侵蚀强烈,威胁古城安全,明、清时期阆中古城迁往凸岸,河岸不易受到侵蚀(2分);秦、汉时期阆中古城海拔较低,明、清时期阆中古城位于地势较高的河漫滩阶地,更加安全(2分)。
(4)商业用地靠近码头和对外联系的驿道两侧,物资运输或转运便利(2分):靠近居民区,临近市场且劳动力丰富,便于当地的商业活动开展。
43.(10分)
特色旅游资源:沙漠风情;特色农业体验;风俗民情。(2分)
不利条件:位置偏僻,交通通达度差;客源市场远;地区接待能力差;环境承载力低。(8分)
44.(10分)
气候变干,灾害性天气大幅增加(2分);塔里木河水质盐化(矿化度变高),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2分);天然植被衰败(或湖泊相继干涸,部分绿洲消失,绿色走廊濒临毁灭),沙漠化进程加快(或土地沙化严重)(2分);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
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