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8.1
咏雪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猜一猜:
小白花天上栽,
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万化六个瓣,
飘呀飘呀落下来。
谜底:雪
二、作品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
三、知识链接——《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全书原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鲁迅称之为“名士底教科书”。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代表作为《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②篇幅简短;③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④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简意丰。
五、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清字音,了解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六、常考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因为)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七、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怎样理解文章首句的作用?
明确:文字简洁却内容丰富,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事件等。“寒雪日”写屋外冰寒雪骤,“讲论文义”写室内谈笑风生,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且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氛围。
2.“俄而雪骤”中“骤”字妙在哪里?
明确:“骤”字形象传神地表现了雪之急,突出了雪景的壮观,为下文的“咏雪”做铺垫。
3.分析“撒盐空中差可拟”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明确:比喻。胡儿以白盐撒于空中比喻白雪飘飞之态,突出了雪之色和下落之态,照应上文的“雪骤”,形象生动。
4.分析“未若柳絮因风起”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明确:比喻。将飘飞的雪花比作随风飞舞的柳絮,突出了雪花飘飞的轻盈姿态,同时引发人们对春天即将来临的联想,极具美感。
5.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
明确: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八、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明确:前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颜色和形态跟盐相似(形似);
后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飘飞和柳絮的飘飞接近(神似)。
2.《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明确: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屋内谈笑风生。
从“公欣然”和“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小辈们之间亲密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九、展示提升,拓展延伸
1.各组组长要组织本组组员组内合作交流,解决探究时的疑难,为展示做准备。小组可共同预设本组合作展示的内容和方式(讲解、表演、板书等)。
2.你对本节课的理解,可以进行升华拓展,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我们欢迎有创意的表达和精彩展示。
3.小组要开展展示竞赛,比一比哪个组与哪些同学表现最踊跃、最有创意。
十、本文主旨
《咏雪》通过写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十一、文本特色
叙事简约,意藴含蓄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只是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最后补叙了谢道韫的身份,但作者的情感倾向却蕴含在叙事中。
课后作业
1.每人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咏雪诗,并背诵下来。
2.背诵《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