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自主学案
《公输》是记述墨子劝止楚国攻宋的事。文章宣扬了墨家“非攻”的主张。这一主张,在战国时代,反对大国侵略小国,是有正义性的。文章还进一步表明墨子之所能够止楚攻宋,并不是仅仅由于他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同时也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
关于作者:
墨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脱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大约在公元前444年,楚用公输盘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的思想。
学习课文。高声朗读课文,做到速度适当,停顿合理,不丢字、不错字。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划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正音、注释。
1、文章开头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这说明什么?
说明墨子为了阻止这一行径,不辞辛劳。这充分表现了墨子热爱和平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2、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墨子依据公输盘怎样的性格特点,采取什么方法从道理上取胜公输盘的?
第一段主要写:墨子听到楚国要攻打宋国的消息,日夜兼程赶到郢都去见公输,要用道理说服他。
第一段第一句就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第二句介绍了矛盾的双方, 两个主要人物都出场了,而且通过一个“闻”字和“行十日十夜”,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不辞劳苦的品质。这样写又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创造了气氛,设下了伏笔。
3、文中写墨子日夜兼程到楚国去劝阻攻宋。请找出相应的词,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墨子为天下排危解难的迫切心情。
“闻之”、“起”、“行十日十夜”、“见”
4、墨子见到公输盘,故意先说了什么?公输盘不知其意,是怎么回答?他不知不觉中了墨子的圈套,墨子抓住这句话向公输盘发起进攻,一口气数落了公输盘?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请献十金”,“吾义固不杀人”,“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
5、墨子既然以理折服楚王,为什么却仍然不能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意图呢?
墨子到了楚国以后第二回合的战斗——初斗楚王,使楚王深深陷于矛盾之中,狼狈不堪。但贪楚狡猾的楚王并不因为初斗失败而放弃攻宋的野心。他表面上承认墨子的分析批判有理,但却采取以退为守的手法,轻轻地把话题一转,以公输盘已“为云梯”,说明他攻宋的借口。这一转,作者别具匠心,把楚王虚伪,狡猾,贪婪的本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又为下一场更激烈的斗争,揭示了新的矛盾冲突。这就使墨子进入更加艰苦曲折的第三个回合的战斗。
6、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的三个回合的斗争,表现了什么思想?
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勇敢、才智和他的“非攻”思想。
深入探求:
1、你对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以攻宋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请作简要说明。
〔言之有理即可〕
2、墨子的这种主张和他为实行自己政治主张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我们今天来看“非攻”也还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墨子止楚攻宋,用今天的话说,是既有外交斗争,又有实力较量,二者相辅相成。首先要看到墨子是站在正义立场上批判非正义的战争。但是,如果墨子只凭他的“雄辩”去进行斗争,仍然不能取得实在的战果。不可无外交,但更要注意实力。墨子的实力一是他“守圉”的本领,二是有禽滑厘等三百人为后盾。起决定作用的是掌握了“守圉”本领的禽滑厘等宋国人民。这对我们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韧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激励我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终身奋斗的一股精神力量。
但是,墨子的这种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他不懂得引起战争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墨子所处的时代所以发生连续不断的兼并战争,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张来制止的,因此,所谓非攻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积累:
辨析加红词在句中的词义
┍ 子墨子闻之 (先生,老师)
子┝ 愿借子杀之 (您)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孩子)
┍ 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见┝ 于是见公输盘。 (召见)
┕ 遍鹊见蔡桓公。 (进见)
┍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到)
于┝ 胡不见我于王? (向)
┕ 何有于我哉? (对,对于)
┍ 愿借子杀之。 (侮臣者)
之┝ 宋何罪之有?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荆之地,方五千里。 (的)(共32张PPT)
公 输
《墨 子》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熟读成诵;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知识;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及两种特殊句式——省略句和宾语前置句。
2. 能力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掌握文言翻译的一般性技巧。
3. 情感目标: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联系美英对伊战争,体会和平的重要与宝贵。
作家作品: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
听读课文
要求:
1. 熟悉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
2. 识记难字生词,不理解的作好标记,以备提问、探究。
诵读练习
1. 自由诵读。(可出声读,但不要太大,以免影响他人)2. 齐读。(全班一起诵读)
3. 分组读。(学习小组进行诵读研讨,结合课后练习一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情感)
讨论结构
要求小组讨论,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节):
楚国将要攻打宋国, 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2-22节):
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宋。
第一层( 2-12 节):
墨子劝阻公输盘。
第二层(13-16节):
墨子劝阻楚王。
第三层(17-22节):
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 楚王取消攻宋计划。
第二部分
合作探讨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讨论下列问题:
1.楚国为什么想要攻打宋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
2.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
3.墨子是如何描绘“必有窃疾”之人的?这和楚国的行为有何联系?
4.楚王虽接受墨子的道理,却并未打消侵宋之意,这说明了楚王的什么性格?
5.课文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6.墨子最后是如何使“公输盘诎”的?而此时公输盘又有何居心?
7.墨子使楚王彻底打消侵宋念头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8.墨子为什么能够劝说成功?
9.墨子以自己的行动制止了一场侵略战争,你对此举有何看法?
10.当前,美英对伊的战争是否是正义的?你怎样看待这场战争?
11.假如你是国际维护和平组织的官员,你将怎样劝说美英停止战争?
课堂练习:
1. 给红色字注音:
器械 文轩 犀兕 麋鹿 文梓 禽滑厘 公输盘 游说
2. 填空:
墨子名( ),(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是( )学派的创始人。课文所选内容集中反映了他的( )思想。
作 业
1. 熟读背诵课文。
2. 在作业本上翻译课文。
3. 课外再读一篇墨子的作品,并在日记上做简要介绍。
4. 思考:假如你是国际和平组织的官员,你会如何劝说美英停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