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教案(2份)(苏教版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教案(2份)(苏教版九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6 07:56:3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战国策》:
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一篇优秀的散文。
检验预习:
朝服衣冠,窥镜_______________
于是入朝见威王_______________
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_______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________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_______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_
燕王私握臣手曰__________________
已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_______________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_______________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__
读出语句的停顿:
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以下各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忌不自信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学习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
①孰:通“熟”,仔细
私:偏爱
朝服衣冠: 朝 zháo:朝见
②词类活用:
A名作状:[朝]服衣冠
[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③古今异义词
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今:约33.3厘米。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④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个
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 与 坐谈
2、学习最后两节的字词、句式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古今异义词 古;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诽谤,讥讽,贬义词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
时时而问进:jiàn 间或断断续续地
其年:满一年。
朝于齐:朝见
介宾后置句:战胜于朝廷。
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6、 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板书
设喻说理
邹忌 齐王
妻→ 私 → 营妇左右
妆→ 畏 → 朝廷之臣
客→ 有求 → 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 受蔽(甚矣)
联想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课堂练习
1、请找出本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吾妻之美我者
吾妾之美我者
吾友之美我者
美,这里是形容词活用做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2、请分析这一句话 “忌不自信”
这是一句宾语前置,即:“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的] 1. 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教学重点] 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是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 课内自读课文一课时可完成。
[教学方法] 启发式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邹忌讽齐王纳谏》(着重号内容板书)
二.相关知识介绍
1.解题 参照注释⑴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是接受、采纳。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2.《战国策》 初三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作过简介。可参照预习提示内容。
注意: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与前面学的《史纪》(纪传体)、《资治通鉴》(编年体)不同。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齐读全文后自己理解其内容
五.课文重点内容讲解
教师串讲一段,请两名学生串讲两段,在此过程中将重点字、词、句随时讲解并板书。
1. 实词
zhāo 早晨(名词) 私人,自己(代词)
朝 cháo 朝廷(名词) 私 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cháo 朝见(动词) 偏爱(动词)
身长,长(形容词) 古义是两个词:土地方圆
修 修建(动词) 地方
整治(动词) 今义是一个名词
2.虚词:莫:无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弗:fú,否定副词,译为“不”。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B.形容词作动词 私我也(“偏爱”)
C.名词作状语 面刺(当面)
D.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4.句式
A.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
B.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C.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湾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
D.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 判断句
(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式标志
E.省略句 (邹忌)与(客人)坐谈
(学生结合讲解再默读全文)
六.课文难点内容分析
紧扣题目,理解课文。首选设问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什么内容?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事展开提问:
1.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彩。
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3.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彩有明显差异。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
4.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5.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6.讽谏结果如何?
――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板书着重号内容):
邹忌—— 妻————妾————客
私————畏————求 讽
齐王——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蔽甚 设喻(委婉)
三赏————广开言路
纳 三变————政治修明 谏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七.学习借鉴
1.设喻手法 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可借鉴,需注意的是设喻要精妙,比喻要切当。
2.详略处理 写作时借鉴,注意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文中的三问三答
4.思想内容借鉴 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
八.总结全文
九.作业设计(略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 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 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 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 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内容。
2.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
质疑讨论,熟悉人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二课时
板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 喻 劝 说
妻---私 宫妇
妾---畏 朝廷之臣 蒙蔽之深
客---求 四境之内
三令 三进 战胜于朝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离罢春秋激烈的战场,我们走入了战国的风云。今天,我们将跟随邹忌,一同在《战国策》中去感受君臣间的一段轶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
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生交流疑难字词。
3.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词
(投影)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皆朝于秦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5.师纠正误音。
三.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节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一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 徐公来,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2.梳理二小节
由自己个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与讽齐王纳谏有什么关系呢?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二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小节
① 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三小节.
② 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
皆朝于齐 战胜于朝廷
四. 结合板书,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段历史佳话。今天,让我们在练习中首先重温一下有关内容。
(投影)
词类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
闻寡人之耳者
朝服衣冠
臣之妻私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词语归类:
旦日,客从外来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文言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忌不自信(否定句宾语前置)
皆朝于齐(介词短语后置)
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二.质疑讨论,明确形象内涵
1.结合标题“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
2.文中邹忌、齐王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讨论明确:
邹忌:善思、善谏一代忠臣。
善思。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治国的道理,可见,此人胸有大志,心系国家。
善谏。劝谏别人讲究技巧,不直切主题,而巧设情景,从个人生活小事说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近及远,委婉地让齐王接受他的意见。同时,他的善谏还体现在他针对不同的劝谏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他了解齐王,了解他的修明政治的宏伟志向,了解他喜隐语的特点,所以,劝谏中采用意含而不露的方式表达,做到了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齐王:善听、善做的明君。
善听。邹忌的劝谏,听出弦外之音,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从善如流。
善做。听后,一“诺”的表白,立即三赏的表现。
3.文中如何塑造邹忌这一形象的?
讨论明确:
邹忌。叙事中塑造人物,对话中刻画人物。
齐读第一小节。
三.联系现实,明确形象意义
学习了本文,在邹忌的讽谏,齐王的纳谏,最终齐国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明确:
领导者应从善如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做“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厉王;群众,提意见应讲究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