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送行》课件+教案(2份)(苏教版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送行》课件+教案(2份)(苏教版九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6 07:56:38

文档简介

《送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在阅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阅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本文主旨,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取生活哲理。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有着丰富的送行文化,请同学们背诵古诗中有关送行的诗,然后激疑:这些千古传诵的送行诗写得多么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啊,然而课文却把送行写成十分尴尬的滑稽场面,这样写真实吗?
——这一问题一定会引起同学们强烈的兴趣,这样顺势导入课文学习。
二、预习交流
1.同学们交流本课生字词,然后教师投影一些生字词,与同学们相互交流。
2.交流有关文学常识,教师加以补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了哪些人送行有什么不同?
(2)你从两种不同的送行中体会到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3)在阅读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请提出来。
2.指名学生评价朗读,并展示朗读。
3.学生回答思考题(1),教师板书。
4.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四分小组讨论思考题(2),发现共同之处,初步体会本文主旨

5.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总目标,“疑为学之始”,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引出学生对思考题(2)的回答与讨论。
(1)通过阅读让学生积极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让同学们共同解决。
(2)(2)让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3)分小组选择一类题,由其它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做适当的启发、点拨。
(4)最后交流讨论结果。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继续发现问题,同桌之间讨论。
2.预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主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铺垫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2.品味文章对勒罗为人送行角色的刻画,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3.通过品味语言了解幽默的内涵及作用,学会从中提取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一、 复习导入
思考:(1)全文都写了谁的送行?送行对象分别是谁?
(2)这两种送行在送别目的、送别场面、效果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引出新课的学习。
二、文章写真正的送行者反而尴尬,扮演的送行者都能动真情,找出文中刻画勒罗为人送行的细节的句子,体会勒罗为什么能成功?
(1)学生仔细阅读勒罗为人送行的段落,勾画出描写送行细节的句子。
(2)仔细品味这些句子,体会勒罗表达的是不是真情实感?
(3)讨论勒罗的成功说明了什么?深入品味文章主旨。
学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补充板书。
三、从文章结构设疑,学习本文铺垫的写法及作用。

设疑: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送行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第二部分写勒罗送行的精彩演出。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什么?能不能把第一部分删去?为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明确铺垫的手法及作用。
四、学习本文幽默的手法——不动声色。
(1)通过语言品味本文的幽默,找出你认为幽默的语言加以体会。
(2)除了语言,你觉得本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很幽默,说出来共同品味。
(3)试想:这种幽默的写法有什么效果?
学生体会幽默的内涵及表达效果,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幽默,并从中感悟生活哲理
    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幽默的事物,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生活哲理
五、小结本文内容。
六、作业:
1. 选择性地完成《学习指导用书》。
2.课外收集幽默性的散文,在同学之间交流。
板书设计:

局促不安
   有真情而不懂表达
我们送行的朋友  说多余的话 结果事与愿违 人与人需要沟通
            强作欢颜
                      对比:渴望真情实感
感人的表情 扮演的送行者
勒罗送陌生的小姐 给予最好的忠告  却能触动真情
热情地说《送行》
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课文所蕴含的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2.在阅读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疑问,并解决疑问的能力。
3.感受生活的美好,明白人们对于真实情感的渴望,会关心别人、热心帮助别人。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课文所蕴含的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教学难点:对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的理解。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电影中剪辑的几个经典送别的场景,引出送行的话题,请同学谈谈对于送别的看法。(也可由学生背诵送别诗导入。) 观看图片,进入送行的意境,思考并发言。 《魂断蓝桥》、《城南旧事》的影片剪辑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设计:1.圈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思考其意思。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文中写了哪些人的送别?有什么不同?(如:目的、场面、效果)3.读完此文,关于送行,你一定会有什么想法要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大胆说出来,好吗?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质疑。
2 开辟友情提醒栏目:请学生自由上黑板演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的读音或意思。 上黑板作友情提醒。
3 请学生比较课文描述的几种送别情景的不同点。(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如:家中送客(亲切自然、真诚忧伤)车站送客(拘谨尴尬、笨拙滑稽)我们送客(局促尴尬、勉强做作)勒罗送客(大方自然、真诚感人) 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比较的结果。
4 请学生谈谈初读此文后关于送行的感想 谈关于送行的感想
三、学会质疑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引导:“疑为学之始”,阅读贵在有疑,要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运用圈点批注法在文中划出有疑问处,先自己独立思考,如仍不能解疑,可放到小组内进行交流。 阅读、观察、思考、质疑、解疑。
2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再进行分组讨论。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寻找依据,解决问题。 各小组讨论后交流
第二课时
一、深入课文,质疑解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在学生充分探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出几个要点问题,用投影打出,有重点地进行深层次的探究。1.我的朋友起身前往美国,作为朋友,我们心中都充满了恋恋不舍的情感,可为什么在车站送行时竟会如此尴尬拘谨,我们和朋友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感情?为什么?2.对于勒罗在给美国小姐送行的过程中的表现,你是怎样评价的?勒罗的眼泪是不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对于英美社交处“送行员”这一特殊职业,结合你的生活积累,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投影的问题。 板书:勒罗的眼泪:惜别之泪?同情之泪?职业之泪?角色之泪?……
2 探究课文的主旨:结合课本第131练习四,请同学选择自己比较赞成的观点说说理由,鼓励学生能有自己的独特新观点。 思考,交流
二、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引入:一次送行,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冷漠,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真实情感的渴望。其实,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真情,有一首歌,人们年年都唱,唱起它,就禁不住泪水盈盈,请欣赏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送别》,请同学谈谈这首军营送别歌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欣赏歌曲《送别》,思考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 引入:你有过送行的经历吗?请用文字把你送行的场面、经过和当时的感情描述出来。
课后学习:1.课后搜集整理一些关于送别的诗句或文章,探究人们的情感。(共14张PPT)
送 行
比尔博姆 ( 英)
送别诗句知多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
一、读准下列词语(给红色字注音)
尴尬 凄怆 邂逅 雪茄
解聘 饯行 熙攘 叮咛
二、找出错别字并订正
逸于言表( ) 不谙事故 ( )
沮促不安( ) 神采弈弈 ( )
不可思义( ) 一本正精 ( )
一、读准下列词语(给红色字注音)
gān gà jǐn chuàng xiè hòu
尴尬 拘谨 凄怆 邂逅
jiā pìn jiàn bó
雪茄 解聘 饯行 漂泊
rǎng níng
熙攘 叮咛
二、找出错别字并订正
逸于言表 不谙事故 沮促不安
神采弈弈 不可思义 一本正精
信以为真 溢于言表 不谙世故
局促不安 引人注目 神采奕奕
不可思议 一本正经
整体感知
1、用一二百字口述散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写了哪些人的送行?
这些人的送行有什么不同?
探究课文
你认为文中那些地方能表现勒罗送行是真情投入?

探究课文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勒罗真情送行,有什么用意?


探究课文
文章主要要表现的是勒罗真情
送行,为什么花了较多的笔墨写人
们的虚以应付式的送行?

各抒己见
1、旨在反对繁文缛节,主张真情实感。
2、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冷漠与虚伪。
3、真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假的东西不一定无
价值,真假可以互相转化。
4、根据市场需求,总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只要
要付出真情就能成功。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理由呢?

深入探究
古人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
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萌发许多
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值会让我们的思维
发生碰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请亮出你的问
题,让我们一起探讨。




作业
1、书面整理本课学习心得。
2、课后再读课文,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譬
如语言方面、写作方面……)并请进行深入
探究。
下一节语文课再作 交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