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圆的认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圆的认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30 17:5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圆的认识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3、掌握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数学故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中心,也就是圆心。《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学科素养培养目标
知目标︵有

导入︶
创设情境,目标导学.
 
1、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思考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你会发现了什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有水纹、圆……)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书中的图)你同样找到圆了吗?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板书:圆的认识)
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问题中的作用,明确知识学习的意义。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数学化思维.
知重点︵有

授课︶
自学交流,理解概念1、分组自学,认识有关圆的基本概念。自学提示:(1)?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怎样表示?(3)?在自己画出的圆中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2、分组汇报自学成果。3、及时练习,巩固概念的理解。判断:在这个圆中,哪些是它的直径和半径。(多媒体出示图。)
教师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知难点︵有

训练︶
实际操作,初步感知(1)用连一连,画一画的方法说明圆有无数条半径。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得出圆的半径都相等。引导思考:这个结论大家觉得对吗?有补充吗?得出:应该说明在同一个圆里。(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直径是半径的2倍,反过来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4)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通过和之前学过的对比,学生能总结出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知规律︵有


结︶
再次操作,发现规律1、刚才,大家会用圆规来画圆,而生活中许多时候都无法用圆规画圆,比如学校要建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形花坛,该怎么办呢?2、动手操作3: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3、分享各个小组创造出来的画圆方法。
4、联系生活,思想教育
习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习题内容,小组内再合作交流纠正习题中出现的错误,最后组长汇报容易出现错误的习题,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
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
知效果︵有效反馈︶
结合生活谈一谈对圆的认识圆的基本概念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启发: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培养学生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能力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1圆的基本概念2画圆方法
3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