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市长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剧情梗概、戏剧的特点。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导人课文。
陈毅,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关于他的事迹在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毅市长》(板书课题)也是展现陈毅崇高品格的作品,不过,课文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文学样式——戏剧(板书)。
2.学生结合注解,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
教师补充: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必然要受时空限制,因而,剧本的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变换不宜频繁,它必须高度集中、紧凑,全部剧情必须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演出完毕。
(2)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剧本的情节结构上,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人物的台词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并且是人物个性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然流露。
3.听录音,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剧中人物的咬字吐音。
(1)正音释义。
(2)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分清节奏。
台词是在自然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直接诉之于人的听觉,因此,特别强调节奏分明、和谐,入耳动听。朗读时应体现这一特点。
节奏划分示例:
①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②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
③先生之言/差矣
④停电/伊/不怕,怕只怕/敌人破坏电厂,那就要/一片漆黑
4.剧情梗概。(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
194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家。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登门拜访齐仰之,却遭到冷遇。进门之后,陈毅借刘禹锡《陋室铭》赞扬主人,融洽了双方感情。于是,陈毅乘机巧用“激将法”,大谈共产党的“化学”,使清高、正直、不乏爱国心的齐仰之发生了深刻的“化学变化”,欣然同意出山筹建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 理解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上课时教学内容。
(1)请同学回忆戏剧的三大特点。
(2)尖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
(3)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矛盾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多的场次中反映出来。
(4)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行动化和口语化。
(5)回顾故事情节。
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
2.疏理、分析故事情节。
(1)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提示:由故事情节来考虑戏剧冲突。
讨论明确: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间的矛盾冲突。
(2)矛盾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四个部分 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提示:戏中仅两个人物,而且两人始终都在舞台上,因而,不能以人物上下场来确定层次。可联系陈毅在夜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难题的解决来划分层次。
同桌间讨论明确:碰到四个难题:被拒门外、谈话限时、难以说服齐仰之、请齐仰之出山。据此,这场戏可分四个层次:
①矛盾的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坐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
②矛盾的发展(至“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三分钟的矛盾。
③矛盾的激化(至“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难以说服齐仰之的矛盾。
④矛盾的解决(至结尾):解决了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
3,研读第一部分。
(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一是交代陈毅市长曾下过请帖这一情节,为亲自登门夜访作了铺垫;二是表明齐仰之不问世事,不问政治,对共产党不理解,及耿直的性格,这就为矛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三是渲染了舞台气氛,使观众产生了悬念。
(2)一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于是冲突产生。那么,陈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讨论明确:“再次按门上的电铃”“继续按电铃”表明陈毅的倔强与诚意;在“工作”上与齐仰之取得一致;齐仰之以“我在工作”拒访,而陈毅以“也是为了工作”求访。
4.研读第二部分。
(1)派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进门后,齐仰之语气生硬,限时三分钟,局 其他同学思考:陈毅陈毅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讨论明确:引<陋室铭)表示对主人的敬意,博得齐仰之的好感,缓和气氛,融洽了感情。
(2)尽管齐仰之有了让步,请陈毅坐下了,但“三分钟”仍不让步,那么,陈毅怎样打破这一限制,使访谈得以深人下去呢
讨论明确:陈毅巧用“激将法”,称齐仰之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好像一窍不通”,这样一说,使清高、自信的齐仰之急于寻根究底,请陈毅“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于是,陈毅由被动转入主动,掌握了主动权。
5.研读第三部分。出示投影片,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1)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
(2)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
(3)陈毅怎样针对齐仰之“这种化学,与我何干”的思想进行宣传
(4)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
明确:
(1) “共产党人的化学”指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改变旧中国黑暗的社会面貌,建立人民新中国的一场社会革命。
(2)“革命化学”的说法是陈毅针对齐仰之只做学问、不问政治所采取的一种谈话策略。陈毅假借谈论化学,实质上是对他进行启发和教育,由此可见,陈毅谈吐的机敏与睿智。
(3)先概括指出实验室里的小气候与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再联系齐仰之的身世遭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齐仰之感慨万千;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出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齐先生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时机已经来到了。
(4)内因:齐仰之正直、爱国, 愿意施展自己的才华,有报效祖国之心。外因:陈毅求贤若渴,谈话有艺术性、层层推进、扣人心弦,是促使齐仰之思想起“化学变化”的有力催化剂。
6.研读第四部分。思考: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 作用是什么
讨论明确:
结尾安排颇具匠心:开场,齐仰之只让陈毅谈“三分钟”,此时却已谈了“三十分钟”,还要陈毅再谈“三天三夜”。突然停电时,陈毅“要马上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与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既降下了这场戏的帷幕,又为下场戏作了简单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特点,归纳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2.了解舞台说明的特点、作用。
3.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思考:话剧的表现手段有哪两种
明确: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手段的戏剧形式。本节课重在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讨论:文中两位主要人物陈毅与齐仰之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陈毅:坚定、豪爽、机敏、雄辩——无产阶级革命家
齐仰之:急躁、诚恳、有爱国心、清高、固执、政治淡薄、科学严谨——爱国主义科学家
3.在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陈毅与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和动作的例句。男女同学分工,男同学找能表现陈毅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女同学找能表现齐仰之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
4.把握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
(1)引导学生了解潜台词。
潜台词是藏在字面之下的没有说出来的台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这个“意”反映了特定的情景之下人物说话的真实意图和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特定的对话场合挖掘和体会言外之意。
①齐仰之 : 这……可以延长片刻。
“这……”包含着激烈的内心冲突:想问个究竟就得破多年恪守的信条;不问清楚又于心不甘,因为“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在进退两难中,勉强作出了“可以延长片刻”的选择。
②陈毅 : 我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到一起,不就中和了
“碱性”是比喻说法,指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中和”指用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影响齐仰之,让他适应新时代,改变过去不问世事,不问政治,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准则的做法。
5.分析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1)明确概念(结合文后练习二)。
舞台说明也叫“舞台提示”,是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根据演出的需要,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展开。
(2)四人小组讨论分析这场戏中“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①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身份——深居简/潜心科研的化学家。
小道具——条幅,说明他埋头钻研,无意接待来访。
这部分舞台说明为陈毅夜访被拒绝,两人间产生戏剧冲突作了铺垫。
②齐仰之对“急促的电话铃声充耳不闻”“大皱眉头,拿起话筒”“将电话挂上,坐下继续工作”。
这些舞台说明表明了人物神情、动作,揭示了他清高、固执的性格及急躁情绪,预示与陈毅发生冲突的必然性,确定了戏剧氛围。
③齐仰之“乒的一声将门关上”“气冲冲去开门”“请陈毅进“请陈毅坐下”“连忙拦住(陈毅)”“点燃蜡烛”。这些动作、神情展示了矛盾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解决的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④齐仰之“烦躁地”“一惊”“为难地”“高兴地”“不悦”“深有感触”“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大笑”“大喜”。
勾勒了齐仰之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有助于读者揣摩人物心理,理解人物形象。
6.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
①在充分理解剧作、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从总体上说,陈毅的语言坦率、豪爽,又不乏幽默;齐仰之的语言由冷淡、生硬转为热情、诚恳、急切。
②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确定声音的轻重、快慢、化。
③借助舞台说明,辅以一定的表情、动作。
(2)四人小组组内分角色朗读。
(3)抽同学在班内朗读,教师进适当点评陈毅市长
教学预期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着重了解矛盾冲突设置及作用,领会潜台词的意思。
2、让学生组织表演话剧,使学生达到“课标”提出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
3、透过个性化的语言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特别是通过陈毅市长的语言谈话交际的艺术。
教学设想:
学生课前分成四个小组排练该话剧,课堂上,学生表演完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道具准备:条幅、服装、化学实验器材、电话、门铃、花草、手表、蜡烛、化学图表等。
预想之难点:
1、学生非专业演员,表演难免有不足之处。
2、服装及人物的方言难以达到要求。
3、时间可能不够。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导入。
二、新课探究:
简要介绍话剧,着重介绍戏剧的矛盾冲突和有关写作背景。
(一)一小节探究:
课本剧表演:
导演: 林秋萍 演员:王景芳饰陈毅, 谢宝龙饰齐仰之
问题探究:
1、导演介绍:你在排这一出戏时提醒演员该注意什么问题?
2、这出戏一开始就提出一个什么矛盾?
3、这出戏一开始,齐仰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过渡:面对一道连门都难进的难题,陈毅市长该如何解决呢?请看第二幕:
(二)、第二小节探究:
课本剧表演:
导演: 杜燕芬 演员: 杜京展饰陈毅, 昕辉饰齐仰之
问题探究:
1、导演介绍:你认为他们表演成功吗?精彩之处何在?又有何欠缺?
2、陈毅市长如何解决进门难这一矛盾?进门之后又碰到什么难题?
3、陈毅市长引用刘禹锡的《陋室铭》有何作用?
过渡:门是进了,可这三分钟怎么可能谈成这么一件大事呢?这可怎么办呢?请看第三幕:
(三)、第三小节探究:
课本剧表演:
导演: 林翠娥 演员: 谢珊珊饰陈毅, 谢雅玲饰齐仰之
问题探究:
1、陈毅市长如何解决这个“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时间难题呢?
2、陈毅市长为什么主动提出“三分钟已到”“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个问题呢?
过渡:破解这两个难题之后,陈毅市长又如何去说服这样一个不问政治的学者来参加国家建设呢?请看:
(四)、第三小节探究:
课本剧表演:
导演: 王福雄 演员: 杜秋虹饰陈毅, 林丽玉饰齐仰之
问题探究:
1、陈毅市长提出齐仰之对哪门化学一窍不通呢?这个说法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呢?其言外之意是什么?(介绍潜台词,并分析文中其他潜台词。)
2、齐仰之是否爽快地答应了陈毅市长的请求?摆在陈毅市长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矛盾?他又如何解决呢?
三、整体感悟:
人物形象分析:看完这出戏,作者所塑造的陈毅、齐仰之各是一个怎样的人?从那里可以看出?
矛盾冲突探究:围绕“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个问题,文章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设置在该话剧中有什么作用呢?
能力探究:陈毅市长面对一个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冲突,巧妙地运用高超的谈话艺术打动了一个固执清高的学者,你觉得你可以从陈毅市长身上学到哪些谈话艺术
四、结语。
附:板书设计:
矛盾冲突 如何解决
1、 难进门 亮出市长身份
2、谈话难、时间短 激将法
3、难以说服 动之以情(共18张PPT)
《陈 毅市长》选场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葛亮的这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于是后世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诚心求才的意思。也就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
第二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分析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陈毅尊重科学,重视人才的远见卓识和伟大气魄。
提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
以设疑、析疑、释疑的形式,
讨论剧本。
精彩赏析
——个性化语言的分析、欣赏
1. 打电话
学法:
a看听该片断录像,发挥想象,猜测对方说了些什么。
b同伴学习法,模拟打电话。
c提问:齐仰之接电话的台词表现了他什么心理、性格?
2. 发表个人感悟
学法:发现法
找出最能表现(陈毅))个性的语言。
说说好在哪里?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性格?
语言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概括:
(1)陈毅:
直率、幽默、英睿、坚毅顽强、坦诚爽朗
(2)齐仰之:
固执、清高、朴直、倔强、不讲情面 ------
问题探究
——作者如
何增强语言
的表现力?
讨论法
提问法
如何增强语言(人物台词)
的表现力?
a.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b.注意人物的身份、学识。
c.注意根据人物性格设计语言,人物语言体现性格。
d.注意前后照应。
e.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丰富的语汇。
听说训练,巩固、拓展知识
根据动画提示,进行对话表演。
小“发明家”父与子
美—各有所好
三顾茅庐
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把红体字部分改成对话描写
小结:本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课文围绕齐仰之的行
为态度的变化,安排了
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
人物个性色彩鲜明强烈。
剧中人物的语言,符合
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用发现美的眼睛,
去捕捉生活中的美,
用富有表现力的美的语言反映生活,
写小话剧或片断对话。
内容自选、题目自拟。如《美在生活中》
人物语言要求写出个性。
课外阅读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 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 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 -----
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 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 偏生杰士疑。未知其言若何,下文便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