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2《下课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2.2《下课啦》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30 19:4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21页。
【教材分析】
“高矮”“长短”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因此,教科书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丰富学生对长度比较的认识。
教科书呈现了操场上的一些场景,根据情境图设置了由三个问题组成的问题串。“谁高?谁矮?”是让学生体会比较高矮时需要站在同一起点才行,“谁长,谁短?”是在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的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长短比较,如两端对齐,拉直后再比较。“谁走的路长?”是结合学生走石板路这一情境,使学生知道在比较长短时,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看中间是不是直的,从而丰富学生对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材在编排上层层递进,不断地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比较方法和体验。例如:“谁高、谁矮?”从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到不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谁长谁短?不在同一起点下的2根绳子长短问题的比较,突出了不在同一起点下具体比较方法的运用。“谁走的路长?”在同一起点同一终点,但又很难通过观察进行直接比较,需要借助数数的的方法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绳子。
【学习过程】
活动一、情境创设,比身高
师:请同学们看,愉快的课间到了。有很多同学都在做活动,认真观察图片里的信息,你看见他们都在干什么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来说孩子?
(生:淘气笑笑在比个子,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围着花圃走路。

师:那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认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在比高矮。同学们猜一猜,他们谁高?谁矮呢?
(一样高、不确定。)说说你的理由
师:不公平?那怎样才公平呢?好吧,那他们接受了小朋友们的建议
把脚都放平在地上。这回你们能确定谁高了吗?(笑笑)
下面我找两个同学来上台比高矮。谁来试试?(老师想问同学们,我们在比高矮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再请一个同学跟他比,这回呢?
为什么他一会高一会矮?
看来,高矮是相对的。高矮至少要有两个人比较才能判断,
通常我们会用上比字来说。板书:()比()高,()比()矮
淘气和笑笑比,我们就说淘气比笑笑矮,还可以说笑笑比淘气高。
总结:通过2个同学比个子我们知道,要想比的公平,得到正确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比?
师:要在同一起点上,我们要找到相同的起点,就可以2个同学的高矮了。
板书:同一起点。
活动二、层层递进,比跳绳
师:刚才操场上跳绳的两个同学,想比一比他们的绳子。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两根绳子我们还比较它们的高矮吗?
是啊,像绳子这类的物体,我们一般用长短来比较。引出“长短“。板书长短。要是你,你会怎么比?生:把它们都拉直了。
我请同学上来比一比这两根绳子的长短。
师:师示范手上拿的绳子,我只是这样比可以吗?
要把跳绳拉的直直的,来比较,你还有建议吗?光拉直了来比就行了吗?
生:还要把一头对齐。
师:咦,为什么要对齐呢?让绳子的两端在同一个起点,然后怎么办把它拉直之后?看一看绳子另一头谁在最后,所以谁就长,谁的另一头在靠前谁就短。
同样的起点,我来看它的终点。我们在比跳绳的时候,要先拉直,然后起点对齐,相同的起点我们看的是?终点。
在比跳绳和刚刚比高矮的活动,这两件事再比较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之前我们在比高矮,现在我们比跳绳,2次比较哪些是相同的?
生:得在一个起点上。
师:然后我去看它的终点。
看来在比较高矮和长短的过程中都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找到相同起点再看终点。
活动三、谁走的路长。
师:操场上的两位同学正在走花圃旁的石板路。他们俩都认为自己走的路线更长,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我们用刚才学的比较办法来看一下,同一个起点,一端对齐。只要把这两条路线拉直了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可是这不是绳子。不能拉直。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确定谁走的路线更长吗?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一会把你们的办法介绍给大家。
1、小明走了几个格子?小亮走了几个格子?让小朋友数数,然后让他们回答:7个
那走了相同多的方砖数,是不是就走的路一样长呢?
2、数格子边。小明走了9段格子边,小亮走了8段格子边。小明走了更长。
总结:也就是说,小明与小亮虽然走的方砖的时候,起点与起点一致,终点与终点一致,但长度一样吗?因为什么?中间的路线不是直直,而是有弯曲,所以我们要数出经过的格子边各有多少段,从而判断出所经路线的长短。
四、练习
1、说一说,谁高?谁矮?
(1)松树和柳树,先找相同的起点,相同的起点是谁呢?生:地面。明显松树高,柳树矮。
(2)红塔和亭子,谁高谁矮?先找相同的起点,然后看终点,谁高啊?红塔高。
(3)小女孩和老爷爷,谁高谁矮?大家一起说。
2、哪根绳子长,请在最长的后面画对勾。
打开书翻到21页,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一会我请同学上台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看谁说的既完整又准确。
(1)第一个绳子和第二个绳子起点和终点都在同一个位置。那应该一样长啊?
但是第二个绳子打结了,打的这些弯儿如果我把它拉直了,一定比第一个绳子长,所以最长的是第二个绳子。
(2)谁来介绍第二个图?像刚才那个同学似的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
生:第一根绳子绕了2圈,第3根绳子绕了3圈,第二根绳子绕了5圈,所以第2根绳子最长。
师:她把3根绳子都进行了比较,最后确定了最长的哪根。谢谢你请回,核对一下我们的结果,你作对了吗?对了。
3、想一想、说一说
(1)智慧老人的徒弟小红帽想要考考大家,它搭了一座桥和一个小汽车,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同桌2个人说说。
谁愿意跟大家讲讲,小汽车能从桥洞里面钻过去吗?
找同学当小老师来给大家指着说。
生:
师:他比的对不对?太好了,这个桥洞有多大空间呢?1层,2层,3层。
而我们的小汽车要想过去需要多大的空间呢?
生:4层。
师:咱们一起数数,1层,2层,3层,4层。看来真过不去。
要想过去怎么办?
生:可以把车灯卸了,但是卸了会发生什么?因为是正好3层,所以过去的话,小汽车正好蹭着这个桥顶。
这个问题我们也用到了比较,并且用到了数字3层4层来比较特别好。
(2)看来数格子也可以帮助我们比较。
有关比较你还有问题吗?我们来看,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比较,在相同起点上,来看它的终点,或者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看长短线的方法来比较,下节课我们在深入的研究,希望大家越学越好,越学越聪明,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比(
)高

)比(
)矮
同一起点、一端对齐
数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