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短歌行》 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课件(24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 《短歌行》 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课件(24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0 19:0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曹操
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
2、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短歌行》朗诵
视频
《归园田居》诗朗诵
一、知作者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二、如何读诗?
面对一首诗,可以从哪些方面综合进行阅读?
1、“瞻前顾后品中间”
“瞻前”——看题目,有无提示主要内容。
“顾后”——看注释:有无介绍作者经历、创作背景。
“品中间”——鉴赏诗歌内容。
(一)题目解说
这是一首乐府诗,“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这首诗诗句都是四字句,就成为“短歌”。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除了在歌声、曲调的长短上有区别外,还有另一个区别,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思考:通过诵读,你读出曹操在本诗的态度是什么?

找出“忧”的诗句。

三、析诗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史以言志或抒情
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
用典
背景: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黑暗、动乱的时期,天灾与人祸并行,死亡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动荡的社会促使文人们对个人的生死问题、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多的关注。既然时不我待,生死无常,不如在华服、美酒中去享受自己的人生,及时行乐的思想就这样产生了。一部分文人则面对现实,去积极主动追求人生价值,从而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冬,
53岁的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想要借赤壁一战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志向。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乌鸦鸣叫着往南飞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短歌行》
层次结构
第一层: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第二层:渴望贤才
礼遇嘉宾
第三层: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
第四层: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曹操之最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他的才略
他的人品
他的文学
他的历史功过
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
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
失败上最惨的一次:
最受肯定的是:
最受指责的是:
最受争议的是:
最无争议的是: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晚年更名为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共传世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田园诗
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东晋时局动荡,陶渊明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首次出仕做官,到义熙二年(406年)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
⑴公元393年,29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
⑵公元398年,35岁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次年冬以母丧辞职;
⑶公元404年,40岁离家,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不久隐居;
⑷公元405年,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随刘敬宣离职而离职;
⑸同年秋再度出仕,任彭泽县令,81天后辞职归隐。
思考:通过诵读,你读出陶渊明在本诗的态度是什么?

找出与“归”有关的诗句

析诗歌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背景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段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公元405年,他担任彭泽令才八十三天,一日郡遣督邮至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萧统《陶渊明传》)即日解印,离职回乡。这年他才四十一岁。从此他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六十三岁时贫困而死。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析诗歌
思考:“园田”有什么,作者必须要归向“园田”?
手法: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融情于景
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白描:
简笔勾勒,朴实语言,写景叙事,与细节描写相对的艺术手法。
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品诗艺
体裁
题材
节奏
风格
主旨
表现手法
《短歌行》
《归园田居》
四言古诗(乐府诗)
抒情诗
短促、激越
慷慨悲凉
渴望建功
立业之忧
用典、比喻
五言古诗
田园诗
舒缓、平和
平淡自然
回归田园
之悠
白描、比喻、
情景交融
明抉择
思考:面对人生,他们为何会做出不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