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0 19: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源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回归田园?(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与守拙归园田
体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从何而归?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紧接着破译“尘网”
、“樊笼”、
“羁鸟”、“池鱼”
“旧林”、“故渊”的具体内涵。
明确:“尘网”、“樊笼”比喻官场,表示对其厌恶
“羁鸟”、“池鱼”自喻,表达渴求摆脱束缚急迫的心境
“旧林”、“故渊”比喻乡土田园生活,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首先是因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体现,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
知人论世: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段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公元405年,他担任彭泽令才八十三天,一日郡遣督邮至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萧统《陶渊明传》)即日解印,离职回乡。这年他才四十一岁。从此他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六十三岁时贫困而死。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B出仕是由于1.生活所迫;
2.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②彻底悔悟。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明确: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
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诗人描绘的这幅图景,给我们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明确:清幽
,优美,安定,
和谐的图景,表现诗人对恬静
,恬淡
舒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这种美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融情于景、以动写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白描
注解: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勒画面。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⑷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四、总结?
?首先《归园田居》里体现情感做归纳如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及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体现了其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其次对诗歌的艺术手法也作归纳如运用了白描,比喻.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手法创造出宁静安逸、纯朴自然,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的意境。
五、课外拓展
讨论: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陶渊明的选择是否值得赞赏?为什么?联系背景分析,陶渊明的选择是偶然的吗?
六: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写一篇小文章(任选一题)
(1)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2)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