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007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07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3.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
——了解朦胧诗的一些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朦胧诗的兴趣。
——感受朦胧诗的优美的语言,体会朦胧诗表达的美好情感。
名师讲析
【文章内容】
本文是一首朦胧诗,诗人选择星星为主要意象,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文革”时期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开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全诗无论是在主题,还是在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在艺术上,它也颇能体现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如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譬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这种表现方式,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
【文章结构】
星星变奏曲
江 河
变奏曲
温馨、浪漫——寒冷、残酷
对比
向往光明 否定现实
第1课时
【重点解析】
例1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分析 变奏曲是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修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轮廓且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本诗作者大而化之,将这种手法用在了诗歌创作中。
解答 《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拟作“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总结 一个好的标题对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等都有很大的好处,在诗歌中还能突出其韵律美。
例2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
分析 思考此题,一方面,要结合朦胧诗的特点;另一方面,要考虑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解答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总结 通感的修辞手法就是。以感觉写感觉,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课堂达标】
1.《星星变奏曲》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1949年生,北京人。他是新时期“________”的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等。全文采用________手法,以为主要意象。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朦胧( )( ) 闪烁( ) 盛( )夏 覆( )盖 寂寞(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nínɡ ( )望 冻jiānɡ ( ) 疲juàn ( )
chōnɡjǐnɡ( )( ) chàn( )抖
4.解释词语:
(1)朦胧:
(2)弥足珍贵:
(3)闪闪烁烁:
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6.写出文中表现诗人决心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光明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8.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9.在没有光明的大地上,星星能给诗人带来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认为应用哪种语气朗读这部分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还知道哪些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请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重点解析】
例1 怎样理解“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这几句诗
分析 这首诗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需要通过反复揣摩这些比喻的寓意,以深入体会蕴涵于诗中的思想感情。
解答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描写了夜晚的严寒、冷酷、死寂、沉闷,写出了一种孤苦冷落的气氛,给人一种迷茫失落的感受。“瘦小的星”比喻人们对光明的微茫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这三行诗与第二节的第十一行至十二行诗同是描写夜晚,一个是冷酷无情的夜,一个是温馨迷人的夜,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更加表现出现实之黑暗,理想之美好。
总结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共同点,它们以联想、想象为桥梁,使抽象的情感浅显易懂,寓意深刻。
例2 诗人将“星星”作为主要意象,反复咏叹,联系全诗的意蕴说说“星星”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诗人反复歌咏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 此思考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诗中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把握全诗的主旨。
解答 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冷酷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生活的渴望。
总结 借助意象,联系实际理解象征义。
【课堂达标】
1.选出词语运用正确的一组( )。
(1)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一
(2)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
(3)每一首都是一群 的星星
(4)谁不喜欢 的旗子,喜欢火
A.颤抖颤动游动飘扬 B.颤抖颤动游动飘动
C.颤动颤抖游动飘扬 D.游动颤动颤抖飘动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B.游动:到处游着泳移动。
c.朦朦胧胧:文中指模模糊糊,不清楚。
D.疲倦:疲乏,困倦。
3.诗中出现的下列一些意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 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诗中意象: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1)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黑暗冰冷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6.“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一句中为什么要用“寂寞”来修饰“燃烧”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中的“涌出”改换成“冒出”或“跳出”,好不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出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再摘抄一首江河的诗歌,并与同学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托物言志”是最常见的写作方法之一,请你在蝉、竹、水、小草、风帆中选取一种,赋予它象征意义,借它的某种特征来抒发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悬岩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岩上
它倾听远处深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喧( )哗 寂( )寞 倔强( )( ) 飞翔( )
13.本诗的第一节的第一句诗“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作者为什么说不知道 “奇异
的风”指什么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棵行将跌进深谷的树,怎么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悬崖边的树”象征什么 诗人的咏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1.江河 于友泽 朦胧诗 《从这里开始》 《太阳和它的反光》 象征 星星
2.略
3.略
4.模糊,不清楚更加的珍贵(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文中形容声音,运用通感的修辞,指声音时断时续,隐隐约约。
5.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6.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7.C
8.例:绳锯可以木断,是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大海能纳百川,是在告诉我们心胸要宽宏大量;壁立能够千仞,是在告诉我们要无私无欲;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9.星星能给诗人带来心灵的安慰,带来春天般蓬勃、夏天般柔美的希望和美丽。
10.“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11.实际上我们无法直接把“萤火虫”“星星”与“睡莲”通过“游动”联系起来,我们只能通过这些形象本身的特点,揣摩内在联系,体味诗人是要极力营造一个美丽、安静、平和的温馨画面。
12.“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13.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意象。也展示了一些令我们伤心的现实。这让人感觉到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渴望之情。故应用舒缓又饱含渴盼的语气去读。
14.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第2课时
1.D 2.B
3.(1)象征光明美好世界: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飘动的旗子火
(2)象征黑暗冰冷世界: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瘦小的星星
4.“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5.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学习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6.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四周都是黑漆漆一片的时候,星星显得是那样的孤独,所以用“寂寞”。虽然星星只有微弱的光亮,但它仍然默默地燃烧自己,牺牲自己去寻找光明。
7.“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所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实际上就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8.不好。“涌出”一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星星”出现得多、快,而“冒出”和“跳出”就没有这种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9.示例:“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一首诗”比喻生活中的美好;“都是一颗星”比喻生活中的光明;“像蜜蜂在心头颤动”比喻生活中的春意。这五行诗,连用三个比喻,描绘了一种诗意盎然的幸福生活;运用“谁不愿意”的肯定句式,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0.略11.略12.略
13.“不知道”说明吹来的特点,没有丝毫觉得、防备,连自己也搞不明白;特定年代。
14.不矛盾。这样写更能表现出悬崖边的树同命运抗争的姿态。虽然环境恶劣,但它仍然不断地奋起,看似即将跌进深谷里,可它仍然努力地展开枝叶,腾空而起,就像要振翅起飞的小鸟。这正是本诗的意蕴所在。
15.“悬崖边的树”象征了身处逆境不气馁,用于同命运抗争的人。诗人反复的咏叹,表现了对这种人的讴歌和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