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搭船的鸟》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搭船的鸟》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1 09: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 联系生活,运用加一加、换一换、字理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父”、“啦”
等5个生字。
2.根据以往经验。端正地书写“亲”、“啦”等6个生字。
3.细读文本,通过对比感悟、情韵朗读等方法品味翠鸟的美丽。
教学重点:
细读文本,通过对比感悟、情韵朗读等方法品味翠鸟的美丽
教学难点:
课文文本与作家菁莽的《翠鸟》中的片段对比,比较异同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
学生用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设疑
1.揭题识字。师板书课题。提示课题中有一个要学的生字——“ 搭”。指名读,组词。指导书写美观,引导发现字形左窄右宽,右边的撇穿插到了左边,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紧凑。请学生在书上认真书写一个。
2.积累词串。学生用“搭”组词,积累词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顺便乘坐船叫做“搭船”,顺便乘坐车就叫做“搭车”,顺便-起做事叫做“搭伙”……到陌生人不能随便“搭话”。
3.激趣质疑。学生读课题,质疑。预设问题如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长什么样子 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教师将问题板书在课题旁边。
设计意图:
“搭” 是本课要求书写的字。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一组词,也要理解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质疑,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新授
探究一: 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主动思考。围绕课题提出的疑问,找找答案。
2.生字正音。指名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互相提醒。
(1)鹦鹉。“鹦”是后鼻音。让学生根据偏旁,猜猜“鹦鹉”是什么意思。看图片,了解鹦鹉。
(2)沙啦。“啦”在字典里有两种读音。它在表示声音的时候读第一声,在表示句末语气词的时候读轻声。
3.梳理内容。学生自读后解开板书中的若干疑问,引导发现:围绕课题提出的疑问,串联起来就变成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一“我”和妈妈坐船去外祖父家,雨后看到一只美丽的小鸟,它搭上我们的船捕鱼。妈妈告诉“我”那是一只翠鸟。
4.学习生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父”和“翠”。
(1)甲骨文“ ”在“ ”(又)字上加一竖“ ”,代表手上持握的石斧或石凿之类的工具,原来“父”的本义指手持石斧进行猎捕或劳动。远古时代人们利用工具进行体力劳动,这些手持石斧工作的人会受到特别的尊重,因此“父”是古人对从事劳动的男子的尊称。(教师范写后,学生端正书写)
(2)对比书写。课件出示:羽、翠。
①认读“翠”字。“翠”是绿,绿色的小鸟叫“翠鸟”,绿色的玉石叫做“翠玉”,绿色的羽毛被称作“翠羽”。
②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的关系。教师范写时,提醒学生:当“羽”成为“翠”的部件,“羽”要写得扁一点,横折钩变成了横折;悬针竖刚好是在竖中线上。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识字环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伙伴互助正音;根据生字的特点,采用字理识字和词串识字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的疑问,应在阅读后解疑,整合成课文主要内容。如此,应引导学生习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探究二: 对比感悟
1.细读品味。
(1)图画“美丽”。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只搭船的鸟是什么样子的?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____”画出相关的语句。
(2)品味“美丽”。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表达特点:①抓住了翠鸟最突出的特点“羽毛颜色美丽”,有重点地写外形;②直接抒发情感;感叹句表达了对它的赞美;③用熟悉的动物“鹦鹉”作对比,进一步刻画了它的美丽。
(3)读出美丽。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情韵朗读。
2.对比体会。
课件出示作家菁莽《翠鸟》中的片段:“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引导学生对比课文中对翠鸟的描写,四人小组讨论,发现异同。重点点拨:①两位作者都观察非常仔细,抓住了翠鸟最突出的特点“羽毛颜色美丽”,有重点地描写外形;②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两位作者都对翠鸟怀着深深的喜爱之情,③菁莽的描写条理清晰,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一个成人的视角进行描写;课文的叙述比较轻灵,从一个孩童的眼光,用口语化的表达直抒胸臆。
3.情韵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原来“随意”也是一种美,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外形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观察,用口语化的句子勾画出羽毛的绚丽多彩,字里行间也流淌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指名学生朗读。
4.品味问句。
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朗读,教师小结:“一连串的同号,是作者充满童真的自然流露,透着对翠鸟浓浓的喜爱。”
设计意图:
品味翠鸟的美丽,首先要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抓住翠鸟最重要的糖点“羽毛颜色美”来重点描写的方法,其次要跳出文本,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作者郭风散文语言的清浅、自然;最后情韵朗读,内化语言。如此对比、涵泳,有助于学生“得意”又“得言”,既品味了作者的情感,又可得了表达的技巧,一举两得。
探究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亲、啦、响、嘴、悄)
(1)引导分类。上下结构:亲。左右结构:啦、响、嘴、悄。
(2)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明白:同样是左窄右宽,有些字左右部件高低错落,有些字部件互相穿插,要认真观察才能写美观。
(3)重点指导。教师范写“嘴”, 提醒学生左边的“口”应写得很小,在左上格;右边结构要紧凑,“此”应写得又小又扁。
(4)学生练习。互动点评。
设计意图:
有重点地进行写字教学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高他们独立把汉字书写美观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范写进一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以合作互评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写字能力。作业旨在使学生内化语言。
3、练习
1.连一连,读一读。
搭 橹 披着 小鱼
摇 船 衔着 裙子
捕 嘴 背着 书包
张 鱼 提着 蓑衣
2.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括号里。
扑 躲 仰 瞧 眯 盯
我( )到房子外面,从门缝中( )着里面的动静。只见小黑猫( )着头,两只像灯泡似的眼睛直勾勾地( )着前方,好像随时准备( )上去似的。
设计意图:
基于教学目标,练习板块注重对于生字词的掌握。从单个的词语搭配在进一步到句子语境中的用词,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小结
这节课新认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通过情韵朗读,体会到了翠鸟的美。通过对比两段文本,进行小组合作,对比发现异同,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不同作者笔下翠鸟的美丽,提高了品读感悟文章的能力。
五、作业
1.基础作业:完成《生字生抄本》上相关作业。
2.拓展作业:找一找其他作家笔下关于翠鸟的相关文字,自行对比,总结异同。
六、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羽毛:翠绿
外形:美丽 翅膀:带点蓝色
长嘴:红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