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1 09:2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读三首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标:将课后要认的生字(双蓝线中的)在诗中圈出,标注难读的字音;将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组成词语,一字两词,标红关键笔画。
3.说: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标注不懂的地方。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正确背诵、默写,能够想象诗中描绘景色,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关注关键笔画、对比等方式,学会正确书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2.借助课文注音、同伴互助、老师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并默写。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用串联景物的方法说一说古诗主要讲了什么。借助注释和老师指导能够说说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
4.通过有感情地读和体会诗中关键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李白笔下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正确体会“望”字的含义,诗中哪些描写显示了“望”的韵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简介李白。)
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师:读了古诗的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天门山在哪里?望见了什么景色?为什么要用“望”字?在哪里望?)
介绍天门山和当时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诗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记忆库,勾连学生已有古诗基础,从而轻松自然地带着学生进入古诗学习。再由质疑题目入手,紧扣诗眼“望”字,顺势引导学生开始走进古诗。
二、新授
探究一:抓字词,明诗意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师:谁来读读这几个生字?(出示:断 楚 至
孤 帆 。指名读,正音。)
师:谁来为大家读读这首诗。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请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师: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有疑问的提出来,大家商讨解决。
师:谁来说一说这首诗大概说了什么?
生: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
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师:作者
“望”天门山,仿佛看到了什么?请再读一读,圈一圈。
生:天门山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师:谁能看着这些景物再来说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地读,引导孩子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处,这也是学习古诗的首要环节。通过交流古诗大意,大致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学生碰到的疑问进行讨论解决。最后抓住“望“字自然而然引出了诗中描绘的景物,然后引导学生用串联景物的方法再来说说诗意,这也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了铺垫。
探究二:想画面,悟诗情
1.感受李白眼中的天门山和楚江。
师:听老师读一读,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生:天门山很高大雄伟,楚江水很清,气势磅礴。
师: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大家也读一读。
生:我读到了“断”字,感觉这水把山给劈开了。
师:你读一读,这山劈开了,有气势。
师:你仿佛还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生:我从一个“碧”字读到了水非常清。
生:我从一个“回”字感受到楚江水汹涌回旋。
师:是啊,孩子们,李白的诗就是如此大手笔,山水相映,就如他的性格般让人荡气回肠。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感受李白眼中的青山和孤帆。
师:再读读这首诗,你还看到了什么?从哪儿读到的?
生:我感觉山的移动,我读到“相对出”感受到的。
师:“相对出”的意思就是两边的青山相对耸立,为什么不说“相对立”呢?
生:李白肯定是在船上,船在前进,所以他看到青山也在移动一样。所以用“出”更好。
师:船行江上,两岸青山高耸,慢慢从两边出现又消失,以静写动,这样一幅景象,让我们一起读读。你还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生:我看到了帆船从江边际慢慢飘过来。
师:再读读这句诗,你看到的帆船是怎样的?
生:我从一个“孤”字感受到船只极少,李白只看到一片,而且是从天边过来,感受整幅画面很空旷。
师:把你的感受融入你的朗读。
3.感受李白的心情。
师:雄伟的天门山,清澈奔流的楚江水,青山绿水,船缓缓而行,远处一艘孤帆慢慢飘来,如此一幅空旷的水墨画,我们再读一读。
师:此刻,你觉得李白站在船上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生:我觉得李白很高兴,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
生:李白喜悦,因为他看到的景色都很美,这是心情的体现。
师:让我们一起像李白一样,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边欣赏一边读。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1)赏图吟诗。 (2)指名朗诵。 (3)多媒体配乐有感情地朗诵。
设计意图:诗中虽无一个“望”字,可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想象作者看到的画面,特别是抓住其中关键字词,比如,“出”和“来”让我们感觉到作者是站在小船上由远几近,从远处而来,在他眼中的景色都是浩荡而壮阔的。
从一个个景物中走向一幅整体的画面,感受作者对于景色的欣赏和赞美,从而再次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心情。
三、练习
练习一:书写生字“断、楚、至、孤、帆”。
练习二:对对子游戏。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啼不住——
四、小结
1.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师: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觉得读诗读诗中的景色,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写诗的心情。
2.提炼诗歌学习方法。
师:学完这首诗,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解诗题,知作者
读古诗,说诗意
想画面,悟诗情
多诵读,会背诵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生字抄写本》上每个生字抄写三遍,口头扩词。
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
A.书写《望天门山》,比比谁是班级里的小书法家。★
B.朗诵《望天门山》给家长听,并描绘诗中景色。★★
设计意图:抄写生字要建立在课堂练习中错误率较高的生字书写反馈在基础上。“小书法家”其实是对学生书写记忆的巩固,要特别关注个别字书写。朗诵的过程其实是对古诗的记忆过程,同时对于诗中景色的描绘是对古诗意思的再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