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遍以上。
2.写:听写课后生字词
3.搜:搜集大兴安岭地资料(地理、风景、物产等)
【教学内容】
感知全文,朗读课文,体会用词准确生动,感受四季美景,明晓写作方法,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通过边读边想像画面、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同时借助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并逐步学习这种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复习(课前板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小兴安岭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记得它在哪儿吗?(点击课件,出示小兴安岭位置图)小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
2.导游“春天”的小兴安岭。
(点击课件,出示小兴安岭风貌)放眼望去,这里到处都是绿树,真可谓树的海洋。我们慢慢地,看到了春天时的小兴安岭,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为我们安阳的游客们介绍小兴安岭的春天。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回顾小兴安岭的概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二、新授
探究一:感受夏天——葱葱茏笼
过渡:先让我们走进这片美丽的土地去感受一下,领略不同季节的小兴安岭
1.情境引入。
听说北京的游客要来,夏天的景物一下子跑了出来,太着急跑乱了顺序,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打乱顺序的四句话)
第一句:描写树木、森林
第二句:早晨雾色中的森林
第三句: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草地上
第四句:草地上的野花
2.感受夏天树木茂盛。
(1)出示句子,理解“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词。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师:在这句话中,“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
“密密层层”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密很多) 这两个词写出了夏天枝繁叶茂的特点。
(2)小结。
师:在这个句子里,有个字用得特别好,它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封)
(3)理解“封”等词。
师:“封”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的意思,请你来判断一下,应该选用第几个意思?(出示字义:封闭;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包或纸袋;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古时帝王把爵位或称号赐给臣子)。
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封”在课文中是“封闭”的意思。
师:为什么要用“封”字,用“盖”字行不行?和你的学习伙伴讨论讨论。(“盖”字有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而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因此这个“封”字用得恰到好处,再次照应第一自然段的树多得就“像绿色的海洋”。)
(4)指导朗读。
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以欢快有力的语调,表现树木的茂盛。)
指名读;男女生来赛读这句话;齐读。
3.感受晨雾。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1)出示两句话,进行对比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2)前后桌讨论“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而且是从地面生成,自上而下蔓延开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但“罩”是扣盖、覆盖的意思,有由上而下的内涵。相比之下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十分确切。
(3)想象朗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师读句子。
你看到了什么?我们要抓住“升”和“浸”这两个字来想象。
4.小结。
第三自然段只用了四句话就把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浓雾弥漫、阳光灿烂、野花盛开的诱人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让我们用欢快有力的语调来读读这段话,好吗?(自由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借助排列句子顺序,让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以及写作的顺序;抓住典型词语体会夏季树木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设计选字义的题目,让学生切实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涵义;换次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边读边想象画面、范读引领作用。
探究二:感受秋天——果实累累
1.感受秋天色彩艳丽。
“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师: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看出秋天的森林色彩艳丽。
2.感受秋天美丽灵动。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师“飞舞”是什么意思?(形容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树叶飘落作者联想到彩蝶飞舞。)
师:为什么用“飞舞”不用“飘落”?
(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用“飞舞”而不用“飘落”,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也表达了一种活泼、欢乐的情绪。)
指导朗读: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落叶的样子。
3.感受秋天硕果累累。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这一句是什么句?(拟人)在这句话中,作者用“献出”一词,赋予了森林以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森林里的野果成熟了,这里的特产正在被采集利用。由此可见,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是联系在一起的,既有收获,又无私“献出”,表现了小兴安岭的奉献美。
4.全段朗读。
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要读出赞赏的激情。(指名读)
设计意图:该段以自学为主,学生说出喜欢秋天的小兴安岭的理由即可,谈完感受,带着感受朗读,以读代讲,体会秋天的丰收,继而感受小兴安岭的富饶即可。
探究三:感受冬天——白雪皑皑
1.感受雪厚。
“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积满”一词用得非常恰当,连树上都“积满”了白雪,既可以让人想象出小兴安岭冬天很冷,雪很大,又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的密密层层。
2.感受风大。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刮”什么意思?(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在文在是“吹”的意思。为什么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
3.走近林中动物。
“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这是动物生存的本能。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只好”一词赋予了黑熊人格化的描写,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这也是拟人句。
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齐读小兴安岭冬天美景的段落。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冬天这一段依然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半独立自学相似的段,让学生说出喜欢冬天的小兴安岭的理由;同时抓住重点词汇谈及感受,带着感受朗读,以读代讲,想象冬天的美丽景色、小动物以自己的方式过冬期待春天的景象,继而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探究四:回顾全文,欣赏美景
1.读了课文,真想一年四季都待在小兴安岭这个美丽的地方,欣赏它不同季节的诱人景色。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提问: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说它是宝库呢?又为什么说它是花园呢?
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也是无比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
(小兴安岭不仅景美,而且物美,有价值,有贡献,美得实在而不空洞。这是对全文的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3.(结合学生汇报小兴安岭的树木是小兴安岭的宝物时)你能结合日常生活说一说树木有什么用处吗?(做桌椅、家具、建房屋……)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夸赞小兴安岭。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小兴安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做的贡献可真不小啊,欣赏着小兴安岭的美景,想着小兴安岭为我们做出的贡献,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兴安岭说吗?
(生赞美小兴安岭)
5.回顾全文
我国的小兴安岭如此美丽、富饶,多么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它的美,知道它的富饶啊。我播放小兴安岭风貌,请你来解说,你愿意吗?看看谁是最优秀的小导游。
(找学生读全文,课件播放画面,使学生边听边欣赏景色美。)
那好,我们就用课文内容作导游词,看一看你能不能用你动情朗读去打动游客们的心,让他们也产生同你一起走进小兴安岭,去踩一踩那里的松针,摸一摸那里的古木的想法。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深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练习口语表达,同时是学完课文之后的一个升华,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练习。
说一说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边读边想像画面、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还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同时借助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让我们也在生活中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写一写其他事物吧。
五、作业:
1.基础作业: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拓展作业(二选一)
A:抓住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处地方。★
B: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写一个物体。★★
【板书设计】
树 海
春抽出新枝生机勃勃 秋落叶飞舞硕果累累
夏葱葱茏茏万物生长 冬树上积雪动物过冬
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季景色诱人
大花园、巨大宝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