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
任务群教学:志士之慨、隐士之逸
《短歌行》《归园田居》
学习任务:
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怀;
2.理解中国的两大士大夫情志:入世和出世;
3.通过比较阅读,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
4.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对传统诗歌的热爱之情。
志士之慨:曹操的政治生涯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自幼机警,既长,喜结交名士。20岁时,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在任期间,造五色棒悬于尉廨门上,有犯禁者,不论地位高低,皆棒杀之。后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灵帝光和7年(184),改任骑都尉,随皇甫嵩镇压颖州黄巾军,迁为济南相。中平6年(189),曹操与袁绍讨伐董卓兵败。后镇压黄巾军,队伍日益壮大,于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县(许昌),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
隐士之逸:陶潜的游宦生涯
陶渊明(352或365—427),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陶渊明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八岁时父亲去世,家境逐渐没落,二十岁时尤其贫困。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直到四十岁,陶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
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陶渊明思想上入于成熟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历史留影:陶渊明
历史留影:曹孟德
青史留名:曹操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范文澜:“他是拨正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曹操公园,过去称曹氏公园,位于安徽省亳州市2010年改名为曹操公园,因园内有曹操家族墓群而得名。公园占地300亩,建筑为仿汉建筑,气势恢宏。公园共分为纪念区、陵墓区、静休区、游乐区四部分。纪念区以曹操纪念馆为主体,面积2200平方米,内置曹操蜡象及展品,反映曹操政治、军事、文学方面的千秋功业。陵墓区是曹操家族墓群,建有碑林、碑廊、甬道等,游人来此凭吊,尽抒怀古幽思。
青史留名:陶潜
鲁迅《题未定草(七)》:“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朱光潜《诗论》:“渊明在情感生活上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
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陶渊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既满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意愿,又呈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陶渊明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庐山西麓的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
诵读诗歌:注意节拍与音韵,把握本诗的情感基调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文化常识: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唐代的格律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等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指每句话有四个字,全篇由四字句构成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五言诗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五言诗,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也更富于音乐美。陶渊明的诗和汉乐府诗以五言诗为基本体裁。
诗意理解:从《短歌行》中找一个字概括本诗的情感
忧:诗人为何而忧?
一忧:人生短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二忧: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忧:功业未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意理解:从《归园田居》中找一个字概括本诗的情感
归:诗人围绕“归”写了哪些内容?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后何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形象:分别概括诗歌中曹操与陶渊明的形象
《短歌行》塑造了一个求贤若渴的曹操的形象。
“对酒当歌”八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青青子衿“八句。他提醒人才:“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具有感人的力量。
紧接着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明明如月”八句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
最后的四句,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一种实现霸业的雄图大志暗含其中。最后两句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说我也像周公一样的贤明,一样的礼贤下士,因此所有人都应该归心于我。
诗人形象:分别概括诗歌中曹操与陶渊明的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顺应天性,坚守本真。“少无适俗韵”,从文本看,陶渊明从小就不愿迎合世俗,不管怎样,他不愿失掉自己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不愿失掉真实的自我。
厌恶束缚,渴求自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作者用“尘网”来比喻污浊的尘世,形象地写出尘世对人的束缚,而束缚的不仅是人身的自由,更是心灵的自由。
坚守真我,远离机巧。“性本爱丘山”,“我天性原本喜爱山川田园生活”,这是诗人对自己本性的真诚告白。
回归自然,安享闲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归隐之后,他的生活从此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官场的争斗;没有公务缠身,没有宾客盈门,没有迎来送往,没有为五斗米折腰。有的只是虚闲清妙,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陶渊明一生没有建功立业,但他依然名垂青史,光耀千古,为什么?陶渊明正是以他恬淡真纯的人生境界,为我们营造了一座精神的家园。
艺术手法:曹操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慨的?
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本来写姑娘思念爱人,曹操用来思念贤才。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与原诗句同
表现天子宴请群臣佳宾的盛况,后来也用于贵族宴请宾客。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原句: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表达宽宏大量,渴慕贤才。
艺术手法:陶渊明如何表达归隐之志的?
比喻: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白描: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作者描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物,为何写得如此美呢?
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
近景所见:土地、草屋、榆柳、桃李
远景所闻:村落、炊烟、狗吠、鸡鸣
远近、动静相结合,
恬静幽美、清新和谐
语句赏析:钟嵘《诗品》评价曹操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阅读《短歌行》,找出悲凉之句加以赏析。
悲凉之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解析:这句的意思是说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间,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诗的开头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语句赏析:找出《归园田居》的主旨句,并加以赏析。
主旨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赏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意思是说自己从小就不和世俗,天性诗喜欢山水。所谓“适俗韵"
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
钻营取巧
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开门见山,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入世与出世:在中国传统中分别指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代表人物有谁?
“出”“入”就是离去和进来的意思,而“世”则指凡尘俗世。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人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出世、入世其实没有好坏区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我们应该尊重别人选择的生活,其实也是尊重自己选择的生活。
入世代表:儒家主张入世,孔子、孟子、董仲舒、杜甫、王阳明
出世代表:道家主张出世,老子、庄子;后来的山水田园诗派倾向于
出世,如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