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
任务群教学:列举与概括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
1.给列举的“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分类,理清其逻辑顺序,概括其本质特征;
2.分析《拿来主义》概括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概括的,又通过典型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新发现;
3.比较这两篇文章在论述上的针对性与概括性的异同;
4.高考中“八股文”是怎样的?其本质特征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
学习任务:
1.熟读《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
2.概括两篇文章的主要观点;
3.整理两篇文章的论证方法。
课前准备:
《反对党八股》:八大罪状是什么?可分为几类?
“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第一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第二条罪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第三条罪状: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第四条罪状: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第五条罪状: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第六条罪状:不负责任,到处害人。第七条罪状:流毒全党,妨害革命。第八条罪状: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可分为几类?
文章的内容:第一条罪状
文章的语气:第二条罪状
写作目的:第三条罪状
语言文采:第四、第五条罪状
文章造成的影响:第六、七条、第八条罪状
《反对党八股》:八大罪状的逻辑顺序是什么?
“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的逻辑顺序:
第2-4自然段,阐述了党八股思想方面的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是内容空洞,“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是动机不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是目的不明。
第5、6自然段,可以说是关于艺术方法的:“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是缺少文采,“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是形式主义。先讲思想方法的,再讲艺术方面的,体现了先主后次的原则。
第7自然段,挖根源:“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是“责任心不足”,这是党八股产生的根源之一。
第8自然段讲党八股的危害和后果:“流毒全党,妨害革命”是危害,“传播出去,祸国殃民”是后果。
《反对党八股》:八大罪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的本质是什么:
历来的机会主义者为了推行他们的错误路线,总是会利用这种“党八股”做他们的宣传工具。因此,文风问题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或写作技巧问题,而是一个学风、党风的问题,是同一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的。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是一篇重要的整风文献。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本文深刻地揭露了党八股的罪状和它对革命工作的危害,阐明了抛弃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是一篇战斗檄文。通过整风,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拿来主义》:文章概括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怎样概括的?
文章概括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本文根据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分别刻画了三类人物形象:
第一类:一味奉行“送去主义”的卖国者的形象。
第二类:全盘否定文化遗产者的形像。
第三类:正确“拿来”者的形象。
文章是怎样概括这些人物形象的?
主要是抓住不同人物的思想态度和他们的举止来刻画的。
送去主义者:他们崇洋媚外,由送古董到送名画,甚至是梅兰芳,通过作者
的描述,其丑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全盘否定者:一是“怕”,二是“怒”,三是“羡”,都是走极端,要么逃
避,要么毁坏,要么全盘接受,写得活灵活现。
理性接受者:他们以理性的态度,区别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他
们占有,挑选,从容坦然。
《拿来主义》:通过典型形象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新发现?
作者表达的新发现:
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阐明了一味的“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一味的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经济的侵略:“送去”与“送来”都不行。
在此基础上,作者引出“拿来主义”。
那么,该怎么拿呢?首先摆明态度:“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接着具体讲述了到底该怎么拿。“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反对党八股》与《拿来主义》比较:两篇文章的针对性各是什么?
《反对党八股》的针对性:毛泽东在讲这篇文章前说:“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从这段开场白,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次讲话的目的。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党内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严重障碍。为了肃清其流毒,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我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运动。毛泽东于1941年和1942年,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反对党八股》与《拿来主义》比较:两篇文章的针对性各是什么?
《拿来主义》的针对性: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这段时期,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一方面,有人采取全盘否定、一概排斥的态度,并急于盲目输出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彰显信心,掀起一股文化复古主义的逆流;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的报道,提到美术家刘海粟、徐悲鸿去国外举办美术展览和梅兰芳准备应邀前往苏联演出的事情,并赋予其“发扬国光”的意义。《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就是鲁迅针对这些现象,对当时思想文化问题的一个发言。
《反对党八股》与《拿来主义》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概括性
《反对党八股》的概括性:
先直接提出中心论题开始,即分机听党八股的坏处,并说明分析的方法是“以毒攻毒”——从八个方面揭露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其后逐条列举,一一加以分析和批判。
《拿来主义》的概括性:
文章首先将不同现象进行归类,从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到确立“拿来主义”的观点,步步深入,破立结合。这些说法,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形形色色的思潮,概括得既简单易懂,又明确醒目。
高考中的八股文是什么样的:
老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高考作文新八股:
会意(破题):会意就是领会出题人的意图。
承题(立意):立意就是承题。立意当高远,承题当新颖。
开题(起讲):开题要抢眼。
入题(入题):切入正题,承接开题的段子,亮明作者的观点。
解题(起、中、后股):以论据阐述观点的过程,是文章主干。
结语(束股):结语要有一个光明的尾巴。
高考中的新“八股文”本质特征是什么:
八股文是我国明清时期考试所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之所以备受后世的诟病,在于其两大特征,一是形式僵化,二是思维僵化。它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也被认为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而今天,我们的高考作文正有走向当代八股文的危险。高考八股文的本质就是一些写作套路,高考作文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的所谓写作模式,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都往这个模板里套。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许多地方的要求,都要照做。
其实,至于写作模式,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同学写作能力都不是很强,教会学生几种套路,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为学生以后的写作进步打下基础,但是,不要忘记了模仿是创新的前提。
高考作文该如何应对:高考作文怎样考查学生?
一、命题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二、作文命题形式灵活
三、材料作文取材丰富多样
四、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积淀
五、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六、充分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
此外,命题者在文体选择、题目拟定、立意指向,都给考生腾出了充分的自主选择与自由发挥的空间。
高考作文该如何应对:高考作文如何备考?
高考作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所以平时要加强以下方面的提升,才能稳操胜券。
第一,要关注国家发展,聚焦社会现象,思考现实问题。
第二,要把握高考作文审题原则,切实强化作文审题训练。
第三,应强化思维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四,要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高考作文的“三自政策”: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第五,要努力培养几种重要的语文意识。(1)素材积累与思想积淀意识。(2)我思故我在的“有我”意识。(3)审题意识。(4)文体意识。(5)要有强烈的扣题意识。(6)汉字书写的整洁,切忌字迹潦草。
第六,考生一定要注重日常的语言积累与运用,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谢谢观摩,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