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父亲、树林和鸟》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父亲、树林和鸟》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1 10: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父亲、树林和鸟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
3.写:参考书后《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边书空,边给每个生字口头扩词)。
【教学内容】
感知全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优美的语句,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拆字法等方式,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以及“雾蒙蒙”等19个词语;通过观察比较,正确书写“朝”等13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通过想象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3.
朗读课文,通过人物角色对比体会父亲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
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并做摘抄积累。
【教学难点】
1.
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趣。
师:小河是鱼儿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草丛是小昆虫的家,学校是学生们的家,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预设:树林)
(幻灯片播放树林和鸟的图片,鸟鸣配音。)师:你喜欢鸟儿吗?(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我喜欢鸟儿,因为
”说话。)
2.释题。
师:今天我们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
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幻灯片出示课题:父亲、树林和鸟。)学生齐读课题。(板书:父亲、树林和鸟)
师: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可以是你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是你的大胆猜疑。(指名回答)
师:我们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你想换成什么?连起来说一说。(预设: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鸟鸣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尝试主动质疑,或是交流预习感悟,尊重学生真实的学习基础。
二、新授
探究一: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初感知。
让学生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类学识字。
(1)出示:雾蒙蒙、热腾腾、抖动、翅膀、呼吸。
①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加点字都是形声字)你能组词吗?
②师: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它们?(预设:大雾天空气中都是水分子,像下雨一般,所以是雨字头。教师补充:“腾”也是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相互位置有所变化,火字的下部变成一横,而汉代隶书以后字形又发生简化,并与火字相连,成为现行楷书字形“腾”字。)
③师:照着“雾蒙蒙、热腾腾”的样子,你还能再说几个词语吗?(指名回答)
(2)出示:凝神静气
兀立
捂热
羽翎
鸟喙
惊愕
瞬间
舒畅
茫然
①读准这些词,注意带拼音的生字。
②和同桌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③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你想说说哪个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指名回答
预设:我是通过课外书上看到这个词语的,我查了字典知道的,我是联系课文猜到的)
师总结:的确,查阅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是我们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
3.再读促交流。
师:谁想来读一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指名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该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设计意图:
从文章整体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声字归类认知让学生从字的本源上思考理解、记忆;通过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中难度较大的词语意思,更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自主合作读课文,把握文意,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不仅初步感知学会了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更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探究二:品读语句,质疑再探。
1.小组讨论,深入文本。
师: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请你带着疑问再来读一读课文,和小组讨论讨论,找到文本中的依据,说说你的理由。(幻灯片出示课后第二题: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2.父亲很善于观察。”)
品读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师:(请小组反馈)你找到了哪一句为你的依据?(幻灯片出示该句,预设:课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父亲很喜欢树林和鸟,所以说法1是对的。)
师:既然父亲一辈子都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那你能读出他那种喜欢吗?(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品读2:“父亲很善于观察。”
(1)初读课文,圈画动词。
师:读课文3-5段,你从哪里找到了依据?圈一圈其中的动词,再来读一读。(请小组反馈。预设:“站定、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写出了父亲看得仔细,闻得认真,说明了父亲对树林和鸟都非常熟悉。为下文父亲分析“林子里有不少鸟”作好了铺垫。)
师:能不能用其他词语替换喃喃?
(2)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师:谁来学着父亲的样子演一演,从父亲的神态中你体会出什么?(预设:可以看出父亲很有经验,课文中第4-6段说林中看不到,“我”也没有找到,父亲却找到了,说明他特别善于观察。)
师:哪个词语告诉你我没有找到?(茫茫然)“我”为什么茫茫然地望着父亲?(上文中说到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是怎么发现的呢?(下文第6-8段说到没有风,叶子在动,父亲根据自己的经验得知树叶中在动的肯定是鸟。)
师总结:通过对比“我”和父亲面对树林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得出父亲果然善于观察。(板书:看叶知鸟)
(3)多种方法,深入语境。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凝神静气。你是怎么样理解这个词语的?(预设: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后半句就说到“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父亲比作树木,说明凝神静气时父亲是聚精会神的,不懂可以做做动作;还可以找找它的近义词,屏气凝神,比如猫捉老师时就是凝神静气地等待。这些都说明当时父亲很认真地在观察鸟,他很在意这件事情,全神贯注投入到这件事情中。)
师总结:当我们遇到难懂的词语时可以用上刚才同学们想到的这么多方法,理解好关键词语也能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2.渗透朗读,读中感悟。
师:带着自己的体会,谁想来读一读?(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读中激趣,为后铺垫。
师:父亲爱鸟除了从他看叶知鸟这点能看出来,文章还展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一找文中的关键句,它一般会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我们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用上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方法,联系上下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理解文章的意思。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结合课后第二题和第三题的部分内容,学生学习了文本中的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方法,从朗读出发,联系上下文加以想象融会贯通,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再结合对比的方法能深入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词语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查阅工具书、做做动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的积累。
三、练习
练习1:生字我会认。
同桌间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练习2:生词我会读。
小组合作,读一读,记一记。(会读了,给☆涂上颜色)
父亲
童年
雾蒙蒙
鼻子
茫然
轻声
生怕
黎明
幽深
兀立
滹沱河
凝神静气
☆☆☆
练习3:生字我会写。
请将所学生字,填在田字格里。
早上,小鸟都会
动自己的翅膀,把
漉漉的翅
拍打干净,
防止被
人偷袭。
仔细观察田字格,注意左右结构字的宽窄、高低。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评议。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修正练写。
设计意图:
基于三年级学生的识字习惯,在随文识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集中复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巩固。书写时,不仅注意学生的书写习惯,更掌握有效的观察字形的方法,在老师的范写和引导下,为自主练写做铺垫。
四、小结
这节课,学会了利用工具书和联系生活理解重点词语,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学习并积累了不少词句,收获可真大!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生字抄写本》上每个生字抄写三遍,扩词两个。
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
A.摘录课文后第三题中的句子或是文中其他你喜欢的句子。★
B.你对鸟类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可以罗列出来,与伙伴组成合作小组,进行专题性研究。★★
设计意图:
分层作业是从基础到探究的过程,不仅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打扎实,能够在书写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更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时摘抄的习惯,把探究性目标延伸至课外,能够发散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22
父亲、树林和鸟看叶知鸟
闻鸟有味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深爱大自然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