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小荷才露尖尖角,
(杨万里《小池》)
(3)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4)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5)《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卒章显志的的名句是“
,
”。
(6)《观沧海》中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
”。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
”。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角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2分)
(2)“毫不留情”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感叹句: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民间的百姓为什么喜欢无常?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是什么?(6分)
。
3.学校开展“读经典诗词,品四季美景”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小明在活动中向同学们推荐了《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这本书,下面是他的推荐语,请按要求帮助修改。(6分)
这本《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收录了唐诗的精华,所选择的唐诗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适合各阶层的人经常学习吟诵,增加文化修养。蒙曼对于诗的讲解是非常精譬的,在这本书中蒙曼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为内容的主题,带着我们在这些最美的诗句中品味四季的美,让读者领悟到诗人创作诗句的情感,感怀立意之绝妙,带领我们一起回到大唐的繁华年代,感受那时的自然之美以及秀丽的河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推荐语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
③推荐语的结尾缺少呼吁的内容,请补写一句。(2分)
。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对应的季节。(2分)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对应的意象。(2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3)下面对一首唐诗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______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______牵牛织女星。
A.扑 坐看
B.捉 卧看
C.扑 卧看
D.捉 坐看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报 秋
宗 璞
①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那首《西江月》,原文是: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诵,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⑩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那第一朵出现已一周,凋谢了。可是别的会一朵朵再接上来。圆鼓鼓的花苞,盛开了的花朵,由一个个柄擎着,在绿波上漂浮。
4.作者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惊”是因为
,“怅然”是因为
。(4分)
5.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6分)
(1)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2)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6.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写法?其用意是什么?(3分)
7.作者笔下的玉簪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试简要概括。(4分)
8.有人认为文章的题目改为“玉簪花”更好,你的意见呢?请简述理由。(5分)
【二】(18分)
材料一: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⑤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⑥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⑧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材料二: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T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T1.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着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o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游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得分更接近6分。二者的区别细微却不容忽视,就像从C到D。
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
9.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因此,老师在上课时适当板书,有助于学生记忆。
B.朗读之所以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C.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但并不是对所有情况适用。
D.记忆分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材料三主要阐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10.根据三则材料,你认为要怎样才能保持更长久的记忆?(4分)
11.根据材料二,得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6分)
12.材料三第②段中,举了两组受试者参观教堂后测试记忆力的实验,这两组受试者在参观时的任务有何不同?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5分)
【三】(15分)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选自《闲情记趣》)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
.
(2)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
.
(3)孔子不能决也
决:
.
(4)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
.
(5)又留蚊于素帐中
于:
.
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15.
【甲】【乙】两文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文通过
表现了儿童的特征,【乙】文则通过
表现了儿童的特征。(2分)
16.
你欣赏【甲】【乙】两文中儿童的表现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生机勃勃,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寒气逼人,一年四季各有各的景色,各有各的气势。每个季节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遐想,不同的风景。
请以《家乡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从“春”“夏”“秋”“冬”中选择一个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要有适当的景物描写;(3)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4)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5)《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卒章显志的的名句是“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6)《观沧海》中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角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1)以上文段选自《
朝花夕拾
》,作者是
鲁迅
。(2分)
(2)“毫不留情”在句子中的意思是:一点情面都不留,没有商量的余地。(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感叹句: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啊!(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民间的百姓为什么喜欢无常?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是什么?(6分)
①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②本意是表达对现实中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表达旧时代中国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对人世不平的愤慨,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3.学校开展“读经典诗词,品四季美景”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小明在活动中向同学们推荐了《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这本书,下面是他的推荐语,请按要求帮助修改。(6分)
这本《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收录了唐诗的精华,所选择的唐诗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适合各阶层的人经常学习吟诵,增加文化修养。蒙曼对于诗的讲解是非常精譬的,在这本书中蒙曼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为内容的主题,带着我们在这些最美的诗句中品味四季的美,让读者领悟到诗人创作诗句的情感,感怀立意之绝妙,带领我们一起回到大唐的繁华年代,感受那时的自然之美以及秀丽的河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推荐语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精譬”,正确写法是“精辟”。(2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应修改为:在这本书中蒙曼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为主题。
③推荐语的结尾缺少呼吁的内容,请补写一句。(2分)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书,学会欣赏美、表达美的方式,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我们的思想感情。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对应的季节。(2分)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季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对应的意象。(2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柳树
(3)下面对一首唐诗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______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______牵牛织女星。
A.扑 坐看
B.捉 卧看
C.扑 卧看
D.捉 坐看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报 秋
宗 璞
①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那首《西江月》,原文是: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诵,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⑩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那第一朵出现已一周,凋谢了。可是别的会一朵朵再接上来。圆鼓鼓的花苞,盛开了的花朵,由一个个柄擎着,在绿波上漂浮。
4.作者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惊”是因为没几天便是立秋,“怅然”是因为
收获的季节却两手空空
。(4分)
5.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6分)
(1)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颤颤地”生动地描绘出了玉簪花开放时娇羞含怯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之情。
(2)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花”比作“白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玉簪花在绿叶衬托下好似白帆荡漾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赞美之情。
6.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写法?其用意是什么?(3分)
对比。突出了玉簪花香气的与众不同,也突出玉簪花的香气可以让人警醒的作用。
7.作者笔下的玉簪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试简要概括。(4分)
①生命力极强,不挑地方。②喜欢背阴处,谦让阳光。③四周干净,无虫豸近身。④气味芳香,提神醒脑。
8.有人认为文章的题目改为“玉簪花”更好,你的意见呢?请简述理由。(5分)
我认为不能改。因为“报秋”这个题目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阅读兴趣。文章不仅是为了介绍玉簪花,更为重要的是由花及人,告诉人们面对现实,抓住现在,不要虚度年华。
【二】(18分)
材料一: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⑤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⑥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⑧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材料二: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T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T1.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着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o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游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得分更接近6分。二者的区别细微却不容忽视,就像从C到D。
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
9.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因此,老师在上课时适当板书,有助于学生记忆。
B.朗读之所以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C.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但并不是对所有情况适用。
D.记忆分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材料三主要阐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10.根据三则材料,你认为要怎样才能保持更长久的记忆?(4分)
①进行深加工;②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③不断复习巩固;④专注,避免干扰(如电子产品)。
11.根据材料二,得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6分)
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②有意义的信息的遗忘速度慢于无意义的信息。
12.材料三第②段中,举了两组受试者参观教堂后测试记忆力的实验,这两组受试者在参观时的任务有何不同?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5分)
一组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o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结论:不断拍照会损害我们的记忆力,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干扰物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从而影响记忆效果)。
【三】(15分)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选自《闲情记趣》)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距离
(2)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等到
(3)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4)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
(5)又留蚊于素帐中
于:介词,在
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15.
【甲】【乙】两文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文通过
对话
表现了儿童的特征,【乙】文则通过
描写
表现了儿童的特征。(2分)
16.
你欣赏【甲】【乙】两文中儿童的表现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4分)
示例:欣赏【甲】文中儿童的表现,因为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大胆质疑;欣赏【乙】文中儿童的表现,因为他能专注地观察事物,且能驰骋想象,这能大大地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乙】参考译文: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生机勃勃,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寒气逼人,一年四季各有各的景色,各有各的气势。每个季节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遐想,不同的风景。
请以《家乡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从“春”“夏”“秋”“冬”中选择一个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要有适当的景物描写;(3)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