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1 10:2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司马光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
3.写:参考书后《笔画名称表》和《常用偏旁表》,自学本课生字笔顺,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边书空,边说出笔画名称)。
【教学目标】
1.通过闯关游戏复习巩固会认字,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准确书写“登、弃、跌、持”4个生字。
2.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等途径,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准确书写“登、弃、跌、持”4个生字。
3.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文言文——《司马光》。”出示课题。师:“首先,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看看上节课的内容大家是不是都掌握
了。
闯关游戏一:生字宝宝我会认
出示: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闯关游戏二:古人文章我会读
先出示全文(带有停顿符号的),跟老师读;再请学生自己读;最后去掉停顿符号,学生练读。注意有层次地推进和评价激励。
出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小结,激趣:同学们真能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啦!
设计意图: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两个有趣的闯关游戏,学生趣味盎然地复习巩固会认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新授
探究一:巧背课文,学讲故事。
1.闯关挑战,巧记课文。
师:课文会读了,那我们一起背一背。如果我们有方法地记,不仅能快速记住,还会记得更牢呢!
挑战1:关键地方要牢记
出示:(
)戏于庭,(
)登瓮,(
)跌没水中。(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
)迸,(
)得活。
引导发现规律:规律一——谁(或什么)怎么样(或干什么)。
规律二——按事情发展顺序。
指名学生背诵、点评——全班尝试背诵、点评反馈。
挑战2:词句停顿要注意
师:我们背诵时,也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指名学生背诵、点评——全班尝试背诵、点评反馈。
2.借助注释,学讲故事。
师:小朋友们真棒,成功挑战了自己,顺利背出了课文。可是,这篇课文是文言文,别人听不懂,怎么办?是啊,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让别人听得更明白。
师:怎么讲好这个故事?老师这里有个“小锦囊”。
评价标准
同桌评
1.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语言将清楚
☆☆
★3.借助插图,发挥想象
☆☆☆
学生先根据学习锦囊自由练习准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结合评价标准进行点评。注意讲述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恢复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再讲述。同时,第3个要求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不作硬性强求。
师:借助注释时,注意文中“庭”“足”“皆”这些文言词语要转化成我们的现代汉语来讲述。
师:看看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想象一下,当时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你的故事会更有趣呢!
3.对照标准,自我评价。
师: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到底学得怎么样呢?请你对照标准,两个合作互相讲故事,然后给对方进行,每条1星,给表格里的星星涂色。
设计意图:
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背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背诵不仅有方法,也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不仅要对故事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还要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这一环节的讲故事,与初读环节讲述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的故事有所不同,对语言表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把课文中的“庭”“足”“皆”这些文言词语转化成现代汉语来讲述;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讲述。在整个过程中,学习小锦囊是分层次设计,针对大部分学生有最基本的要求,又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探究二:小组探究,感受语言特点。
小组分组,明确内容
出示课后第三题,指名学生读,引导体会。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一起
来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下来。
小组分组讨论,探索学习。
汇报交流,发现差异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补充、整理板书。
比如,本课课文里有许多词语是单个字的;本课课文里用“光”来称呼“司
马光”,这在其他课文里比较少见;本课课文的句子都很短。
教师引导小结:这就是古人写的文言文的魅力——言简意赅。
设计意图:
聚焦课后习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朗读、理解词句的体会,将本文和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发现语言上的差异。交流过程中,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教师就要充分肯定,以保护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探究三:观察字形,美观书写。
1.仔细观察,交流字形。
师:“通过努力,前一项挑战大家做得很棒!接下来我们要来挑战生字的书写,看谁写得正确、美观。”
师:“‘登、弃、跌、持’在结构上你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或不
同的地方?”
学生自主观察——组织全班汇报——点评强调要点。
登:上宽下窄。上边部分的笔顺为横撇、点、撇、撇、捺,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
持:左窄右宽。右边的“寺”注意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的距离均等。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边范写“登、持”,边再次强调要点——带领一笔一笔练写——展示点评、自我修正。
“弃、跌”较简单,可引导学生先自主说笔顺和注意点,老师相机补充。
3.对照标准,自我评价。
出示“评价标准”:
A.笔顺正确。
B.位置定准。
C.书写美观。
师:请你对照标准,开展自我评价,看看自己写的字究竟能获得几颗星?每条1★,在“课题”旁打上相应的★颗数。
设计意图:
三年级学生对汉字书写已经掌握一定的书写规律,所以在书写指导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在这一课时的写字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四个字的异同点引导观察、比较,突出重点,强调要点,以评促写,加以提升。
三、练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借助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设计意图:
基于本课时教学目标,“练习”板块将进行字、词、句的巩固训练。其中讲故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另外两个练习是复习巩固,也是为讲故事做铺垫。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文言文,不仅会背诵课文,知道了可以通过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还发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的不同,收获可真大啊!
五、作业
1.基础作业:(1)《生字抄写本》上每个生字抄写三遍,口头扩词。
(2)背诵课文。
2.拓展作业: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评价标准
同桌评
家长评
1.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语言将清楚
☆☆
☆☆
★3.借助插图,发挥想象
☆☆☆
☆☆☆
设计意图:
“作业”仍是基于教学目标而设计,也是一个由易到难、从课内到课外、循序渐进的字、词巩固训练,拓展作业意在通过的家长的力量在课外进行进一步巩固。
【板书设计】
24
司马光
现代文
文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
词语
单个字借助注释讲清楚
司马光

——称呼
关注插图多想象
句子长
句子短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