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灰雀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遍以上。
2.写:听写课后生字词
3.思: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情感一样吗?从文中找到理由说明。
【教学内容】
体会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感受列宁的善解人意,小男孩的诚实,发挥想象写一写灰雀回来后的心理活动,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朗读中复习巩固生字词语,积累重点词句。
2.从对比读中体会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之不同,懂得保护鸟类,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品读描写人物的语句,通过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话动。感受列宁的善解人意,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小男孩诚实的品质。?
【教学用具】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板书课题。
1.复习字词。
读句温故。师:这三只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呀!请大家一起再读读相关的句子。
2.悬念铺垫。
师:听,三只灰雀的歌声多么婉转动听;看,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散步,和它们打招呼,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
温习第一课时学习过的描写三只灰雀的相关句子,请学生读并再次感悟灰雀的可爱。想象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景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为了让学生感悟列宁的爱鸟之情。设置悬念,则为学生接下去学习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心情作了铺垫。
二、新授。
探究一:品读列宁语言。?
1.默读课文第3~10自然段,请学生找出列宁说的话。
2.读中体会。请学生读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的意思。
3.学生交流。师:你对哪几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的形式来告诉大家。
4.感悟情感。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集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5.学生再读列宁的话。
探究二:品读男孩语言。?
1.引导思考。师:有谁知道灰雀去哪了?(小男孩抓走了)你是怎么知道?(从小男孩的话中)
2.指名读第4、8、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
3.情感对比。师: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4.小组讨论。发表看法,互相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总结。师: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走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分角色朗读第3~10自然段,细细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一环节设计了让学生比较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世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探究三:感受人物品质。?
1.指名朗读。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
2.学生交流。思考:小男孩站在白桦树下低着头在想什么?从列宁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3.再读提升。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情感的变化,读出欣喜之情。
设计意图:
升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练习。
1.明确任务。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又在枝头欢唱跳跃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小灰雀,你会对列宁或者小男孩说些什么呢?请拿出笔写一写。
2.小组交流。
3.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
设计小练笔环节,让学生写写这只灰雀会对列宁或者小男孩说些什么,是对学生用文字表达小灰雀内心世界的能力的训练。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边读边体会,感受到列宁对鸟儿的喜爱与小男孩之不同,感受到小男孩那份诚实也是非常可贵的。还通过想象,用文字记录下灰雀的心理活动,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这份美好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画面。
五、作业:
1.基础作业:通读全文,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拓展作业(二选一)
A:搜集列宁或者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B:用对话的形式写一写三只灰雀重逢时说了什么。★★
设计意图: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这一项作业中得以体现。基础作业中安排了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的基础上,逐步加深记忆,自然而然积累好词好句,使之融为自己的东西。设计片段练习也是有抓手的,也不是为写而写,使阅读和写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