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科学与艺术》课件+同步练习(语文版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科学与艺术》课件+同步练习(语文版九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6 11:10:05

文档简介

科学与艺术
一、基础题(18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必需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
B.这部影片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获得了“最佳故事片”题名。
C.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D.骄傲自满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拌脚石。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B.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大名鼎鼎,各种流派不胜枚举。
C.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新鲜活泼、姹紫嫣红的素材,我们应该能够写出好文章。
D.节日的东大街,张灯结彩,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染坊》这部电影塑造了民族企业家陈寿亭的英雄事迹。
B.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哈利·波特》这部小说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5.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21世纪教育网]
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B.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21世纪教育网
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21世纪教育网]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使语意连贯、逻辑顺序合理的一句是( )(3分)
正在开发浪潮中的中国西部的上空,将出现一批卫星,它们像“眼睛”一样俯瞰大地,通过遥感技术,为西部地区 等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A.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灾害分布清查。
B.生态环境治理、国土资源调查、灾害分布清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1世纪教育网
C.国土资源调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灾害分布清查。
D.灾害分布清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国土资源清查。
二、整体感悟(10分)
1.“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这句话是何含义?(5分)
21世纪教育网
2.为什么说“科学”和“艺术”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5分)
三、课文阅读题(12分)
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2.“普遍性一定根植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两个“自然”有何区别?(3分)
3.文末最后一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4.你是喜欢科学还是艺术?为什么?(3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中考题(20分)
母亲的“谎言” 刘燕敏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xiàn mù( )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带他上医院去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了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阳光,jǔ( )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上,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在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21世纪教育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 )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4分)
xiàn mù( )( ) jǔ( )丧 按捺( )
2.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
(1)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2)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 21世纪教育网
(3)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
3.文中正面记叙了几次家长会上发生的故事?每次家长会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分)
4.你对家长会后她、她的儿子的表现有何感受?(2分)
5.读完这篇文章,你对文中的妈妈、儿子、老师(幼儿园、小学)有怎样的印象?(3分)
6.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分)
7.文章结尾处写“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此刻,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复杂的感情?请将她可能有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不少于100字。(4分)
Ⅴ.一、1.B 点拨:A中“称”应读“chèn”;C中“惬”应读“qiè”;D中“砥”应读“dǐ”。
2.C 点拨:A中“需”应为“须”,B中“题”应为“提”,D中“拌”应为“绊”。
3.D 点拨:注意成语的意思。
4.C 点拨:A中“塑造”应和“形象”搭配;B中“通过”和“使”不能同时使用;D中应改为“我对《哈利·波特》这部小说有较大的兴趣”。
5.A 点拨:A应为比喻。
6.B 点拨:注意词组的内在逻辑顺序。
二、1.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点拨:深刻理解文意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2.因为科学的普遍性(真理性)根植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根植于整个人类。在普遍性的范围方面,科学要大于艺术。 点拨: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三、1.这个“相联”表现在艺术和科学都需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这是科学和艺术相同之一,还有一点就是“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 点拨:从文中找答案。
2.第一个“自然”应该理解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第二个不包括。
点拨:结合前后句去理解。
3.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科学和艺术的相通性。“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可以理解为它们都是富于“创造力”的活动。因而“最高尚”“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中“深刻性”可以理解为“真理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可理解为“深刻性、普遍性”的结果。 点拨:找文句中内在的逻辑关系。
4.艺术。因为艺术给人带来欢乐。 点拨:只要语句通顺,写出理由即可。
四、1.羡慕 沮 nà 点拨:不要把“捺”读成nài。
2.(1)形容轻视。(2)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3)问题。
点拨:一定要把词语放到句中去理解,不可单独硬性地去解释。
3.文中正面记叙了三次家长会上发生的故事。每次家长会的共同之处是;她的儿子总是被老师批评,她总是用“谎言”安慰和激励儿子。 点拨:看文章,把握中心,结合标题去理解。
4.孩子在学习出现问题或遇到较大失误的时候,非常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和鼓励,而且鼓励的话语往往产生积极的效果。 点拨: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5.母亲:热爱孩子,注重教育方法。老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不重视,缺乏教育艺术。儿子:淘气、懂事,努力学习。 点拨:注意从故事中分析人物性格。
6.由4个片断情节并列连缀成章。
7.今天,儿子终于成功了!十几年来,我独自承受的来自老师的压力总算结束了,看来,我的教育方法没错!多么希望所有的老师能多给孩子一些激励,指引他们成功呀!
点拨:言之有理即可,要扣住母亲当时复杂的感情去写。(共17张PPT)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李政道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意大利科学院(Academia Lincei)院士。祖籍:江苏省苏州市。1926年出生于上海。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因发现宇称不守恒现象而与杨振宁教授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教授至今一直活跃在物理学的前沿,在物理学上取得了许多杰出的成就。
介绍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 等。2004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 学 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 轼 的《水 调 歌 头》, 到 迈 克 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 的阐述。
生字识记
阐(chǎn):讲明白。
婵(chán):1.姿态美好,如:蝉娟。2.指月亮,本文取此义。
奠(diàn):1.奠定;建立。2.用祭品向死者致祭。
辐(fú):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辋的直棍儿。
词语识记
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
潜意识:又称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映。
抽象: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抽象,它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自然定律:自然科学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预习效果反馈
1.本文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2.科学与艺术有哪些相同点?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4.文章列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了说明什么?
1.论述的是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的问题。
2.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3.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4.是为了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这就是艺术珍品的“真理的普遍性”。
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就越广泛 ,艺术就越优秀 。
3.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 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不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4.文学(文体)常识:李政道,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 ,诺贝尔 奖获得者,《科学与艺术》选自《散文》 。
板书设计
段落层次
1.第1段:提出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第2~6段:谈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3.第7~10段:讲科学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4.第11、12段:讲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写作特点
表达方式:议论中夹有一定的说明,是本文最突出的表达方式。
词语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准确而科学的说明,使得本文在词语的运用上具有平实、准确、严谨的特点。
中心表达:科学与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作者独具慧眼,学力超人,谈到了艺术与科学的两大相同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了具体的论证。
写作借鉴:本文在论证论点的同时,举了许多例子,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如:“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等。”再如:“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议论文中严谨准确的语言,是我们写作时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重难点句子
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此句意思是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因此,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谓“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过时空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2.“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意思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对课文第6段的诠释
这一段强调了艺术“真理的普遍性”。这里的“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的“情感”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
当堂练习
1.你能写出古诗文中两句咏月的句子吗?
2.情感与艺术的关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