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和文学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除读出情感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奇”和“异”的?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吴均:(496-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其诗多为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梁书》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被人称为“吴均体”,其文传世的大多是短小书信,如《与顾章书》、《与施从书》和本篇。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借助下列画面,发挥想象,再现作者所绘美景。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段话表明自己的感受吗
《与朱元思书》一文所绘景色真是美极了!读着吴均的文章,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历富春江一样。读到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象到眼前广阔的视野、明净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阔大的胸襟以及从容出游的舒畅心情。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
1、背诵《与朱元思书》。准备默写。
2、请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请结合课文及上面的内容,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关于富春江的游记。22 与朱元思书
一、基础训练
1、做客“联想吧”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加油啊!)
写“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又快又准!)
泠泠( )作响 嘤嘤( )成韵 鸢飞戾天( )( )
水皆缥碧( ) 经纶世务者( ) 互相轩邈( ) ( )
3、验验你的写字速度!(你很棒的!)
经lún_____世务 kuī_____谷忘fǎn_____ 横kē_____上bì_____
急tuān_____甚箭 在zhòu_____犹昏 风烟jù_____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
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7、来,做个小翻译!(我相信,你准行!)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1世纪教育网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忘反。
[21世纪教育网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二、阅读与训练
(一)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来吧!)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________家________。
3.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5.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_____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1)横柯上蔽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接,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用自已的话概括)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_____、山之_____、山之_____,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7.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8.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
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
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
9.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
10.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21世纪教育网
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14.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 )
A.泉水激石……成韵 B.蝉则……无绝
C.鸢飞……忘返 D.夹岸……寒树
1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三、能力提升
观 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1、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21世纪教育网
2、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21 与朱元思书
一、1、、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略 3、略 4、①全、都 一样的颜色 ②顺、随 ③快 飞奔的马 ④高远 ⑤通“啭”鸟叫声 穷尽 ⑥至 平息 ⑦筹划 通“返” 5、B 6、C
7、①奇特的山,奇异的水,独一无二。②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③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④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⑤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⑥(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二、(一)1.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2.文学 吴均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一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三段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 竞 轩邈 争 直 泉声 鸟声蝉声 猿声
(二)1.(1)树枝 (2)同“返”,返回
2.(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3.(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清(清澈),急(湍急) 山高,树多,景美
4.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
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急 高 险(峻;峭;陡) (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7.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8、D 9、B 10.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1、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12.(群山)竟争着高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13、D 14、 D 15.A
三、1、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2、宜:适合 是:此 、这 3、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 4、八月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