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55张PPT含3个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55张PPT含3个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31 09:1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南都繁会图卷
(明
仇英)
堪称明朝的清明上河图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文化根源。
时空观念
认识明清经济与文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实证明清社会经济的特点及影响;从经济、文化角度理解明清社会经济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
历史解释
运用文献资料,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明清科技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
家国情怀
认识明清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反映了明清经济的繁荣特点,从古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基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目标:
1.了解明到清中叶经济与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
2.探讨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及思想文化发生变化的原因
1840年
宋元


近代
1368年
1644年
清(前期)
结合视频与教材,指出明清时期农业发生了那些新变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业
②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③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①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与推广
思考: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1、表现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明洪武26年
0.70亿
明万历28年
1.97亿
清康熙39年
1.50亿
乾隆59年
3.10亿
道光20年
4.10亿
知识链接
“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明朝后期开始实行,1581年,张居正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把田赋、徭役、杂税合一,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分担。赋役合并、纳银代役、赋役征银的办法,标志着赋税制度由繁到简、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
“摊丁入亩”
: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911)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了“摊丁入亩”的方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
知识链接
清朝开荒执照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意义
(1)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新航路的开辟,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2)生产力水平提高,精耕细作农业的继续发展
(3)政府调整政策,鼓励垦荒,赋税征银。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视频中所说的新的生产关系指什么?结合材料分析其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手工业
出现手工工场
明朝后期
南方
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
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时间
地点
行业
特点
趋势
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历史纵横

17
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的自由雇佣劳动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g
sū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ā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化《
西

漫记》卷4
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表现
(封建社会的作坊也有雇佣关系,但是,学徒对作坊主有人身依附关系。而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是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劳动力是自由的。)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
①农业生产发展及农业产品商品化
②发达的手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地租货币化
⑤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有哪些?经济的发展使明清时期社会风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商业
时间
自明朝中期起
①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和晋商)
③兴起工商业市镇(以经济功能为主,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表现
社会风气:逐利崇商、去朴从艳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2、原因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③国际因素: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文明的交汇,为明清社会的进步带来新机遇。
②国内因素:
a.大一统局势,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文明发展环境。
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封建人生依附关系松弛。
c.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交流与融合。
d.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付出。
e.科技的进推动。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二)明清经济的局限
《耕织图》是清康熙时改绘而成的,描绘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材料:(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从明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虽有壮大,却无突破,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旧人教版《中国古代史》
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存在哪些不足?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二)明清经济的局限
为什么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会存在这些不足?阻碍明清经济转型的原因有哪些呢?
②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1、局限:
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
——清·钱泳《履园丛话》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雍正帝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清高宗实录》
结合材料分析阻碍明清经济转型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二)明清经济的局限
②经济结构因素: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加之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①专制制度与政策:僵化的专制统治,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国内外市场及资本转化的进程。
2、原因(阻碍明清社会进步转型/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原因)
根本原因: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③思想观念因素: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明清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手工业
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
2.明清政策阻碍社会进步转型
经济
基础
上层
建筑
决定
反作用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对当时的思想文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
(1527-1602)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1610-1695)
(1613-1682)
(1619-1692)
温陵居士
梨洲先生
亭林先生
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阳明
阳明先生
明中期
(1472-1529)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朝:
(1)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王阳明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良知即天理,“致良知”
“知行合一”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朝:
(1)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
思想主张: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②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历史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本体论
体验方法
哲学思想
内容相同
相同点
影响
相同
认为外在的“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认为内在的“心”是万物的本原,认为心即是理
“格物致知”
向外探求
反省内心,向内探求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朝:
(1)离经叛道的李贽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提倡个性解放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焚书》
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
材料三: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
结合材料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其思想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思想
主张
(1)提倡个性自由
(2)
反对孔孟权威,反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历史
评价
  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1、明朝:
(1)离经叛道的李贽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2、明末清初:
(1)黄宗羲
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2、明末清初:
(1)黄宗羲
思想主张:
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
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历史评价: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2、明末清初:
(2)顾炎武
  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2、明末清初:
(2)顾炎武
思想主张:
顾炎武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
倡导“经世致用”(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历史评价: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2、明末清初:
(3)王夫之
  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
《读通鉴论》《船山遗书》等。
天下唯器而已。
——王夫之《周易外传》
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
——王夫之《思问录·外篇》
思想主张:唯物主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历史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材料: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著名历史学家臧嵘
清初之儒……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明清进步思想家给儒家思想增添了那些新时代的内容?这些进步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实质又是什么?
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个性自由
反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这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提出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思考: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实质又是什么?
(1)政治: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
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2)经济: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
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范畴)
4、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5、明末清初思想的实质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二)明清小说与戏曲
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对明清小说与戏曲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完成导学案中的表格
时间
作者
代表作
价值
元末
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
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
中期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1、明清小说
传奇
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为代表作家
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其在舞台演出方面长期流行
京剧
清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2、明清戏曲
材料: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曹雪芹《红楼梦》
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
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社会功能。
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二)明清小说与戏曲
特点:
原因:
社会功能:
①反映批判社会现实;
②思想性和艺术性高;
通俗化和平民化。
休闲娱乐和社会教化功能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一)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二)明清小说与戏曲
(三)古典科技的发展
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对明清科技发展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完成表格。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的内容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代表人物
代表作


科技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宏祖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
典籍
西学
东渐
翻译西方书籍、地理概念、测绘技术
中西交融
(三)古典科技的发展
总结性
实用性
服务于农业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从承古与萌新两个角度介绍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原因。
“承古萌新”的表现及原因
1、“承古”的表现
2、“萌新”的表现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①明清时期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如民本思想、社会责任意识等。
②明清文学艺术在前代基础上发展而来:如小说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元杂剧对明清戏曲发展的影响等等。
③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如《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①思想文化中体现反传统反封建:如李贽的离经叛道、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等。②传统文化中孕育新内容:如小说、戏曲的繁荣中的时代内容和《天工开物》中的新知识等。
③文化交流上的西学东渐:如《农政全书》、《坤舆万国全图》等等
“承古萌新”的表现及原因
1、“承古萌新”的原因
二、思想文化的承古与萌新
①国家的统一稳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②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官府控制下的中外交流,西学东渐兴起。
思想文化成就
思想
科技
文艺
反传统
反专制
民主启蒙
批判现实
通俗化
艺术价值高
总结性
中西交融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三、社会转型的中国与西方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时间
中国史
西方史
14世纪
1368年明朝建立
朱元璋废丞相;朱棣设内阁
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运动
15世纪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文艺复兴运动继续开展
16世纪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首航美洲
1497年达伽马找到新航路
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17世纪
1602年李之藻据利玛窦献《万国图志》绘成《坤舆万国全图》
1644年清军入关
1645年清朝发动首次文字狱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欧洲启蒙运动开始
18世纪
1729年雍正帝设军机处
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
至1795年共发动92起文字狱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制定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三、社会转型的中国与西方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当时的欧洲正经历的现代化发展具体有哪些表现?促使中国发展步伐缓慢,程度较浅的因素有哪些?中西方社会转型进程的不同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三、社会转型的中国与西方
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课堂总结
(2019·全国Ⅰ卷·27)明朝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南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革
D.地区经济的差异
链接高考
D
(2019·全国Ⅱ卷·27)研究发现,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辆。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者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链接高考
C
(2018·江苏高考·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链接高考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