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嘉兴市秀州中学 余冬梅
张謇
光荣
与
梦想
张謇世代耕读传家。幼年聪慧好学,3岁启蒙,4岁入塾,5岁就能背全《千字文》,16岁考中秀才,33岁考中举人,1894年41岁的张謇再次应考,中了头名状元,并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张謇(1853年—1926年)
江苏南通人
实业救国
“国非富不强,
富非实业不张”
“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 ”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弃官从商——梦想的重新抉择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民族危机深重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六日:
得莘公讯,和约十款。几馨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张謇全集》第六卷日记
“徒为口舌之争,不能死敌,不能除奸”
——张謇
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近代民族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前后兴起到甲午战争之时的1894年大约有110来家,而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约有50多家。
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陈启源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1895年清政府发布的上谕
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了第一部公司法一一《公司律》,国人的公司意识较前有了明显的突破,增强了对公司的理性认识,形成了对公司从组织结构、经营运作到破产清算的较为科学的理解,清政府对公司的态度大为转变,扶持中国公司的发展被列为清末新政的措施之一。
——李玉.晚清国人公司意识的演进[J].四川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创办实业——向着梦想出发
张謇时代的南通
大生纱厂
张謇
从1895年起,张謇前后花了5
年时间,东奔西跑,用集资认
股的方式解决了建厂房的资金
又在两湖总督张之洞的帮助下解决了纺织机器的问题, 1899年4月14日,大生纱厂正式开工,纺出了第一缕棉纱。
大生机器纺纱厂股票
到1899年开车试生产时,运营资金仅有数万两,甚至没有资金购买棉花当原料。张謇情急之下以每月1.2分的高利向钱庄借贷。向股东告急,无人响应;而打算将厂房出租却又遭到恶意杀价。在走投无路之际,张謇与几个朋友在上海“每夕相与徘徊于大马路泥城桥电光之下,仰天俯地,一筹莫展”,此番情境,令人嗟嘘。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作为张謇多年挚友和忠实助手的沈敬夫提议破釜沉舟,全面投产,用棉纱的收入来购买棉花,维持运转。幸而随后几个月里,棉纱的行情看好,纱厂的资金不断扩展,不但使工厂得以正常生产,而且还略有结余。大生纱厂终于生存了下来。
——《国商: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位商人》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张謇
大生纱厂厂门
为了扩大纱厂的原料基地,张謇创办了盐垦公司;为了解决棉花纱布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他创办轮船公司,建造码头、仓库;为了保证纱厂纺织机的制造和维修,他创办钢铁冶炼厂;为了充分利用棉花的副产品棉籽,他又创办榨油厂;为了解决各企业资金的“流动和融通”,他还创办银行。到20世纪20年代初,张謇亲手创办的大生集团已经包括69家企业,成为20世纪初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
190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
1904年(光绪三十年),南通市第一初等小学校于学宫空舍开办。后改名“南通县儒学初级小学”。
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
1909年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
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后来,农、医,纺三所学校合并成为南通学院。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190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
1904年(光绪三十年),南通市第一初等小学校于学宫空舍开办。后改名“南通县儒学初级小学”。
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
1909年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
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后来,农、医,纺三所学校合并成为南通学院。
南通者,教育之洋,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
——杜威(美国)
1905年,在设立国家博物馆的倡议迟迟不得回应的情况下,张謇以个人财力兴建了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现代博物馆;
1909年,张謇创办了南通电灯厂,城市照明开始用电灯
1913年,张謇建立大聪电话公司,沟通了南通城乡之间的邮政和电话联系
1916年,张謇在南通设立气象台,南通人可预知天气情况
1919年,张謇建成南通更俗剧场,意在树立新风,并请来梅兰芳等艺术大师前去演出
…… ……
1912年(民国元年),将城南东岳庙遗址改建为南通图书馆,藏书近10万卷
1912年~1921年《海关十年报告》(英国)对南通的描述:
通州是一个不靠外国人帮助,全靠中国人自力建设的城市,这是耐人寻味的典型。
南通濠河
周学熙
启新洋灰公司
荣德生
福新面粉公司
荣宗敬
1895-1913年,资本10万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2月,视察女校工程。
3月,清明令人分祭沈寿昌等公墓。九千九百元
购沙田产权助男女两师范。
4月,参加女子师范学校二十周年纪念会,发表
演说。视察垦牧水泥工程。
5月,参加各公司董事会。为火柴联合会解厄,
向江苏省府进言。参与通海官绅会勘县界,至老洪港
返经竹行镇。
6月,视察保坍会十七楗沉牌,又至姚港视察十八作楗工程。
——1926年张謇日记《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张謇传》
天之生人,与草木无异,若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张謇
“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成的志愿而死。”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