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31 07:0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检查预习纲要,做出评价
(三)
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四)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五)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七)整理提高

教法与学法

自我评价
(八)课后巩固拓展纲要安排
(六)课堂测评

教学设计(流程)
一、教材分析:
课题名称: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标要求:结合本节的知识和图像,理解什么是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掌握通过分析图像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出各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能根据图像或者曲线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式。
考纲要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在高考中属2类要求,内容主要考察物质运输方式和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分析等;考查方式往往通过图解和实例考查物质运输方式;考查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常见,多是中档题。
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在学业水平考试中要求为b层次,要求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一定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学情分析:
在熟练掌握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根据图象确定物质运输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识图、用图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根据曲线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三、
根据考纲要求、考试标准、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上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学习重难点
要通过图像或者曲线来判断所属类型的跨膜运输方式,必须建立在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概念和特点理解的基础上,所以我把它定为本节学习的重点,其中通过曲线判断所属类型的运输方式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我它定为学习的难点
重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和实例。
难点:根据曲线图判断所属类型的运输方式。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法: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
提出问题→
解释原理
→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要掌握好这点,必须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来掌握该重点。
根据曲线图判断所属类型的运输方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掌握好这点,需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果。
1、预习纲要反馈
1.优点:书写认真,整体完成情况较好。
2.不足:
①部分同学预习不充分,较简单的题答题欠思考。
②出现了写错别字的现象。
③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3.改进措施:认真研读课本,理清思路,注重分析,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五、教学设计






得分
1组
冯海
+2
2组
冯斌
+2
3组
张艳梅
+2
6组
毛雅兰、普建蓉
+4
8组
李学凡
+2
9组
余聪
+2






得分
3组
华昌伟
-2
4组
冯如林
-2
6组
王思梅
-2
8组
黄绮梦
-2
7组
王素莹
-2
11组
邹明燕
-2
根据“二五三”教学模式,为实现教师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检查后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知晓学生问题所在。
2、预习自测:
1、物质进出细胞,既有
的扩散,统称为
;也有
的运输,称为

2、被动运输包括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
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
的扩散。
3、主动运输:物质从
一侧运输到
一侧。
三道题都比较简单,认真预习后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出,作为本节书的核心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也为后面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甘油、脂肪酸
较大分子
水和气体分子
氨基酸
离  子
找出人工合成的磷脂层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相比有何区别
,功能上会有何不同?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3、情景创设
氧气、二氧化碳
氮气、苯
水、甘油、乙醇
氨基酸、葡萄糖
氢、钠、钾、
钙、镁等离子
合成的双层脂
通过两个图的对比导出物质在跨膜运输的过程中与蛋白质有关,以探究各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线索展开学习任务
4、(自主探究)结合本节书的知识和图像总结各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P71图4-7;P72图4-8)。
在理解了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概念后,通过对本节书两幅图的分析,总结两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培养学生识图、总结归纳的自主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
1、请分析自由扩散,绘制出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差关系的曲线图?
2、请分析协助扩散,绘制出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差关系的曲线图?并分析协助扩散的曲线中拐点前后不同部分的限制因素分别是什么?
运输速率
浓度差
在掌握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后尝试绘制物质运输速率与浓度差之间的曲线,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B层次)、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D代表____。
(2)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葡萄糖从
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
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糖类
b、c、d
b
a
当堂测评:
本环节设计了两个题,问题难度由浅到深,通过当堂测评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讲解
6、整理提高
自由扩散:特点:
被动运输
实例:
协助扩散:特点:
实例:
物质的跨
膜运输
主动运输:特点:
实例:
由学科班长归纳小结,接着教师核对,最终回归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节课所学知识。
7、作业:
1.
导学纲要,课后巩固1~5题;
2.《世纪金榜》P36,第六题,第七题(A层次)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