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作者及选自
课文 国籍/朝代 作者 选自
《石榴》 (现代)郭沫若 《郭若沫全集·文学编》
《海燕》 (现代)郑振铎 《郑振铎全集》
《白鹅》 (现代)丰子恺 《中国现代散文精华》
《鹤群》 (日本)江口涣 《世界散文精华》
《鲁迅自传》 (现代)鲁迅 《鲁迅全集》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美国)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第一千个球》 (巴西)贝利 《贝利自传》
《少年爱因斯坦》 王滨 等 《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
《骆驼寻宝记》 (现代)陈伯吹 《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粹·童话卷》
《地毯下的尘土》 (美国)莫德`林赛 《美德书》
《巨人和孩子》 (英国)王尔德 《世界著名童话作品集》
《蟋蟀在时报广场》 (美国)乔治`塞尔登 《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粹·童话卷》
《我爱这土地》 (现当代)艾青 《艾青全集》
《乡愁》 (现代)余光中 《白玉·苦瓜》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现代)何其芳 《何其芳文集》
《纸船》 (印度)泰戈尔 《泰戈尔散文诗全集》
《苏州园林》 (现代)叶圣陶 《百科知识》
《桥梁远景图》 (现代)茅以升 《彼此的抵达》
《洲际导弹自述》 (现代)朱毅麟 《光明日报》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澳华人)王晓雨 《珍奇动物写真》
《黔之驴》 (唐)柳宗元 《柳河东集》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全唐文》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周元公集》
《口技》 (清)林嗣环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饮酒》 (晋)陶渊明 《陶渊明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全唐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昌黎先生集》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李贺诗集》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全元散曲》
《强项令》 (南朝宋)范晔 《后汉书·酷吏传》
《包拯》 (元)脱脱 《宋史·包拯传》
《岳飞》 (清)毕沅 《续资治通鉴·宋纪》
《杞人忧天》 (战国)列御寇 《列子·天瑞》
《杨布打狗》 《列子·说符》
《迢迢牵牛星》 (南朝梁)萧统 《古诗十九首》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礼拜全集》
《春望》 (唐)杜甫 《杜工部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岑嘉州诗集》
《西江月》 (南宋)辛弃疾 《稼轩长短句》
《我爱这土地》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对饱经沧桑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2.诗中的“土地”“河流”“风”“黎明”分别象征了什么?
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预示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3.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秒描写,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形象的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4. 诗人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地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于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5.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怎样理解?
答:最后两句。他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对土地的生死眷恋以及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6.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怎样的联系?可否删去第二节?
答: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这两句诗,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它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去掉第二节,诗意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7.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中的“这”的指代和“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中“这”的指代有何不同?
答:前一句中的这指代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后两句中的这指代广大人民的反抗。
8.诗人为什么要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
答:诗人即使喉咙嘶哑,即使面对困境,即使才能有限,也要倾尽全力的为饱经沧桑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歌唱,这样也更能够体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9.第二小节中,为什么鸟儿希望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答:这是鸟儿对土地的一片痴情,也是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乡愁》
1.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乡愁》书写了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和漂流孤岛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期盼。
2.由作者所描写的4个意象你联想到了什么?
答:让人联想到了诗人一生的经历,作者借助这些意象具体生动地表达了伴随诗人一生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思以及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
3.《乡愁》四个小节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感情变化历程的?/全诗是如何构思的?
答:前面三小节写的是诗人的经历,层层铺垫,及至最后感情推向高潮,集中抒发了诗人身在孤岛,内心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
4.作者是如何描写乡愁这个抽象的事物的?
答: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作为抽象的情结乡愁的客观对应物,避免了抽象、枯燥,十分具体生动。前三小节的层层铺垫深入,直至末节所抒发的爱国深情,由个人之思提升到了国家之思,深化主题,升华题感。
5.为何把乡愁比作邮票?
答:小时候离家,乡愁唯有通过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像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种思念既是对母亲的,又是对故乡的。
6.为何把乡愁比作船票?
答:长大后,为生活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眷恋。所以那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一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7.为何把乡愁比作坟墓?
答: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胜者与死者永远的分开了,所以中年时期的乡愁就是母子死别的坟墓。
8.为何把乡愁比作海侠?
答:诗人由前面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升华为爱国的深情,具有崇高之美,间接表达了诗人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9.“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答:使得诗歌朗诵时抑扬顿挫,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10.为四节诗各取一个题目。
答: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
11.试着以“乡愁是……”写几句话。
答: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乡愁是故乡那条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是别离时母亲不断的挥手。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诗人以优美的语言,炽热的感情,替延安的少男少女们唱出了一支热情奔放的青春之歌。诗人歌唱少男少女,就是在歌唱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2.少男少女们为什么值得被作者歌唱?
答:因为少男少女们好比“早晨”,好比“希望”,好比“未来的事物”,好比“正在生长的力量”。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3.第一节诗的五个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它们都是一种开端,一种起始,都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
《纸船》
1.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本诗依照儿童的心理,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歌颂了儿童的天真,童趣的自然。
2.第四段中,作者为何希望花被带到岸上?
答:花象征了美好、幸福与平安,花被带到岸上,即作者希望自己美好的祝福被带到。
3.(删去文中某些词语),说说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删去后失去了原有的舒缓的节奏,体现不出美好的意境,并且使句子的意思变得不明确。
《苏州园林》
1.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如何理解“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寂寞”?
答:这里的寂寞指单调,这个句子是说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种类多而顺应四季。
(2)第一段的“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这里有典范、代表、样本的意思。表明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2. 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可否换成其他或者去掉?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答:“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答:“务必”“无论”“总是”表明设计者坚定的追求,起强调突出作用。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答:“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突出数量之多,但也不是全部都是,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4)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答:“极少”突出数量之少,但也不是一点没有,用得极有分寸,避免绝对化。
(5)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答 “大多”表示园林中的池沼大部分引用活水,概括一般现象,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去掉后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符,且也不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3.本文的说明顺序/
答: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
4.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讲究什么?
答:总体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它“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1)艺术和技术能否对调?
答:不能。因为艺术比技术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艺术”一词更能体现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匠心独运之处。换了之后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艺术放在次要,与句意不符。
(2)句中的“仅”能否删去?
答:不能。如果删掉了就变成假山的堆叠不需要技术,与事实不符,删去后使得句子的表述不准确。
6.为何作者没有描写苏州园林中的个别园林,而把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答: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去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炼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的文字描写多个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
《桥梁远景图》
1.开头引用神话有何作用?
答:说明桥的重要性,同时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既可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写人们的感受有何作用?
答:写人们悠然自得的心情是为了衬托说明未来的桥造的很美,各个构件配搭成各种姿态,还各有不同的色彩,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们带来了美感。
3.请你为桥下个定义?
答:桥是架在河面或山谷间,把两岸接通的建筑物。
《洲际导弹自述》
1.文章采用自述的方式有什么好处?试结合下面的句子,具体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我锥形的脑袋里装的是核弹,人称弹头。
●制导系统是我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它指挥我沿着规定的路线飞向目标。
●我有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的绝技,具有强大的威慑力量。
答:洲际导弹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尖端武器,大多数人对它知之甚少,所以文章采用自述的方式、拟人的写作手法,使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使说明更加具体,更容易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2.“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战略武器”这句话可否删去?
答:不可以。“不可多得”说明了洲际导弹在战略武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它的出现使全世界为之轰动。
3.文章引用俗语有何作用?
答:引用俗语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道理更加通俗易懂。
4.课文自述的顺序可否颠倒?
答:不可以。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一颠倒不但导弹发展的时间顺序混乱了,而且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5.文章抓住了洲际导弹的哪些特点来进行说明?
答: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类型多、构造复杂、命中率高。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1.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试为每个部分取个标题。
答: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1) 浑身长刺的掘土能手(2-5)
食蚁的人类朋友(6-9) 奇特的繁殖方式(10)
2.课文第一段中“招摇过市”是什么意思?
答:“招摇过市”是贬词褒用,是诙谐的说法,写出了针鼹的风光。
3.在介绍针鼹的外形特征时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答:列数字和做比较。
4.“不论雌雄,身上都披挂着粗硬、尖锐的刺”披挂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披挂原指古人穿戴的盔甲,这里指针鼹表皮粗硬,浑身长满刺。
5.“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据估计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据估计表示推测,是一种留有余地的说法,可能与实际有误差,这样表达更科学,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强项令》
1.试评价董宣、光武帝、湖阳公主。
答:光武帝:暴躁、武断、专横、知错就改、爱惜人才
湖阳公主:仗势欺人、目中无人、蛮横无理
董宣:大义凛然、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宁死不屈、刚正不阿、清正廉洁
2.“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这是侧面描写。以老百姓的口碑和歌谣来突出董宣执法公正,以及他治理的洛阳政治清明。
3.如何看待董宣格杀凶犯?
答:古代执法,特别是秦汉时期,审判、执行均由县令施行。因而董宣“格杀”凶犯在当时并没有错,只是不给湖阳公主面子而已。
4.文中描写光武帝主要是通过什么?
答:神态和语言。
《包拯》
1.试为文章每小段取个标题,并说说从这一段你读到了包拯怎样的品质。
答:(1)审割牛舌案——机智
(2)拒收端州名砚——清廉
(3)巧辩契丹典客——巧言善辩
(4)坐镇开封府——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5)律己戒子——严于律己、克己奉公
2.第三段中,包拯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反驳契丹人?
答:包拯采用“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方法来反驳契丹人,使契丹人无言以对。
3.第四段中,别人的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4.文章末引用包拯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他清正廉明的精神品质。
5.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哪些著名的清官?
答: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岳飞》
1.为何“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答:因为岳飞治军有方,讲究“仁、信、智、勇、严”五个方面,使得军队纪律严明,骁勇善战,所以赢得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声。
2.课文从哪三个方面描写岳飞?
答:(1)对父母对皇帝至孝至忠;
(2)治军有方,因此所向克捷
(3)关心将士和百姓的疾苦
3. 岳飞治军有方,讲究“仁、信、智、勇、严”。试从文中找出根据。
答:(1)仁: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2)信:有颁犒,均给军吏
(3)智: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猝遇敌不动。
(4)勇:善以少击众。
(5)严: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率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秋毫无犯。
4.为什么用敌人的话来写岳飞?
答:敌人本来是丑化岳飞的人,却依然赞颂岳家军,足见岳飞治军有方。
《杞人忧天》
1.杞人忧天原意是什么?后来比喻什么?
答:原意是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不安。
后来比喻没有根据的或不必要的担忧。
2.“其人舍然大喜”和“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各是什么原因?
答:“其人舍然大喜”是因为他所担心的天塌地陷的问题得到了解释;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是因为他解除了杞人的忧虑而大喜。
《杨布打狗》
1.文章开篇为何要写杨布所穿衣服的颜色?
答:写杨布所穿衣服的颜色,为后面狗不识主人而咬主人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2.文章批评了什么?
答:批评了社会上只看表象不看本质的现象。
《诗词五首》
1.《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什么意思?花鸟本是娱人的事物,为何会使诗人溅泪、惊心?
答: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挺大盘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作者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用反衬的手法,更加突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深沉感情。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这里却咏雪?
答:诗人写“雪满天山路”这种雪景,是以此衬托出诗人送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3.《西江月》中,写稻香、蛙声有何用意?
答:词人写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使得乡土气息更浓,侧面烘托出词人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