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1 20:3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背诵。
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曲所展示的画面。
【课型与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预习要求】
1.了解作家、元曲的特点
2.结合注释,理解作品的内容
【课文简析】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
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教学创意】
抓住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发挥想象进行诗歌改写。
【教学过程】
一、简洁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些景物的变化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来临。(小草变黄、树叶飘落,空气清冷)
古人对秋天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他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秋天。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3分钟)
(1)?秋思之祖—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
(2)?每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三、新授(5
分钟)
?
1、朗读:读准节奏,自由读
读出感情,明确感情基调:凄苦(语速缓慢)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情感
四、品析鉴赏(
15?
分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些景物?请找出这九种景物前的修饰词。
枯藤:干枯了,没有生命力,给以一种悲凉之感。
夕阳西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再好,也要落下去,坠入黄昏,给人哀伤之感。
瘦马:长途跋涉,马老了,累了,瘦了
昏鸦:傍晚的乌鸦,给人凄凉之感。
断肠人:悲伤到极点的人
作者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一字一词,一字一景,可谓“惜墨如金”
意象:在文学作品中,作者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又不想直接表达的时候,就用一些景象、物品来表达,这些景象、物品就叫做意象。
(2)?作品想表达怎样的情感:思乡、倦于漂泊,郁郁不得志。
【设计意图】
五、改写(14分钟)
(1)?本文的语言很精练,但内容却很丰富,请展开联想、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本文改写成散文。
学生练笔写作,老师下水文示范。如: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附:(一)教师下水文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意象:思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新授,有练笔,比较扎实,讲解分析比较细致,作为初一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接受。今后会随着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提高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