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综合能力测试(一)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综合能力测试(一)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31 07:2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22届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一)
地理试卷
2021年8月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
位置填涂考生号。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感光材料工业曾是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多年的行业,直到20世纪50年代,广东省海港城市汕头的一家企业才造出了我国第一个胶卷。一个小小的胶卷,集纳了100多种精细化工原料,有人感叹“能自行制造胶片,犹如能制造火箭”。据此回答1~2题。
1.感光材料工业属于
A.原料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
C.能源指向型
D.劳动力指向型2.推测汕头市兴起我国第一家感光材料生产企业得益于
A.化学工业基础好
B.靠近发达地区
C.对外交流较早
D.科技水平领先
传统基塘农业水陆比例一般为6:4,基上种植蔬果。近年来,珠江三角洲Q村的传统基塘农业生产已严重退化,“基”减少甚至消失,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为此,该村提出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如图),建设特色田园美丽水乡。据此回答3~5题。
3.近年来,Q村基塘农业中“基”减少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养殖空间扩大
B.蔬果需求减少
C.鱼塘波浪冲蚀
D.绿化用地增加
4.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相比,“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更高是因为
①消费市场拓宽
②产品品质更优
③饲料成本降低
④鱼类产量更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该村发展“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将有利于
A.扩大水产业规模
B.带动加工工业发展
C.加快城镇化进程
D.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1934年,刚果-大西洋铁路通车后,布拉柴维尔成为水陆运输枢纽,来自附近国家的过境物资在此经铁路转运到黑角港出口(如图)。读图回答6~7题。
6.在布拉柴维尔经铁路转运到黑角港的主要货品是
A.石油
B.木材
C.小麦
D.苹果
7.过境物资不选择刚果河水运出口,主要因为刚果河
A.河道弯曲,运速较慢
B.河口淤积,缺乏海港
C.流量较小,容易搁浅
D.落差大,航运不安全
乌蒙山区地处云贵高原,山高谷深,其人口垂直分布存在差异。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即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系数越小,表明人口密度越大,人口耕地紧张度越大。读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图,回答8~9题。
8.与2000年相比,2005年人口耕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在
A.海拔1000~1300m处
B.海拔1300~1600m处
C.海拔1600~1900m处
D.海拔1900~2200m处
9.2000~2005年间,海拔>2500m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退耕还林
B.人口外迁
C.生态改善
D.耕地增加
新西兰著名景点“大象岩”位于北岛附近的海滩上,高25米,因形似一头大象而得名。2016年12月,据报道“大象岩”的“象鼻”在过去几周的时间里突然消失了(如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大象岩顶部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11.导致大象岩的“象鼻”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A.地震
B.海浪侵蚀
C.风化
D.流水溶蚀
地表净辐射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值。下表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站(38°58′N,83°38′E)冬、夏季地表净辐射值日变化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引起塔中站冬、夏季地表净辐射日变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天气状况
②植被覆盖率
③白昼长短
④太阳高度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塔中站地表辐射净值达到峰值时大致出现在北京时间
A.9:30时
B.12:00时
C.14:30时
D.15:30时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对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的水文特征影响明显。下图示意三个水文站位置及流量月变化,其中将城陵矶站与监利站的流量之比定义为汇流比,其比值越大,表明洞庭湖出流对螺山河段流量的贡献率越大。据此回答14~16题。
14.丰水期,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的水量主要来自
A.湖泊水
B.冰雪融水
C.台风雨
D.锋面降水
15.洞庭湖出流对螺山河段流量贡献率大的时期主要在
A.枯水期
B.涨水期
C.丰水期
D.退水期
16.据观测,2003年之后汇流比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长江入洞庭湖流量减小
B.洞庭湖出流水量增加
C.流域内年降水量减少
D.螺山河段流量增多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肯尼亚尚奥保护区(约2°S)位于东非大裂谷中,其西部有一片类似热带雨林的茂以森林小气候区(如图),被称为“绿肺”。尚奥保护区内有一处终年不涸的淡水人工水塘,旱季时,每天都会吸引周边不同气候环境的大量野生动物前来饮水。丰富多样的物种使尚奥保护区成为研究东非生物地理的范本。
(1)简述马赛马拉高原的气候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6分)
(2)从气流运动角度,分析茂以森林的形成机制。(6分)
(3)推断图中人工水塘的最主要水源补给类型,并说明推断的理由。(6分)
(4)解释尚奥保护区内物种丰富多样的主要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山东省日照市是典型海港城市,20世纪70年代末,为适应西部煤炭出口,国家建设日照港深水码头,日照市进入依托港口发展的时代,电厂、水煤浆厂等落户石臼港区。由于原有临港工业用地不足,2003年依托岚山港,形成新的临港工业区,吸引大型钢铁、化工产业入驻。随着日照市被国家列为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之一,2010年后,日照市基本形成了双城双港协同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如图)。目前,日照市正在为实现新时期下的海港城市生态转型发展而努力。
(1)说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日照市依托港口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2)与其它用地相比,简述2003-2015年日照市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其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6分)
(3)为推动日照市双城双港协同发展、实现生态转型,请提出合理建议。(8分)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海洋地理](10分)
微塑料主要源于陆地上的人类活动。2017年10月某研究团队采集锦州湾表层水体微塑料分布情况(如图)。此季节锦州湾静风频率较高,偏南风逐渐减弱但仍然为主导风向。
指出锦州湾表层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环境保护](10分)
环青海湖牧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年平均气温-4.6~7.2℃,
年降水量250~450
mm。2007年末总人口42.79万人,人口密度9.6人/km2
,其中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下图示意该地草场退化、沙漠化面积变化。
说出环青海湖牧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广东省2022届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一)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A
C
D
B
D
A
B
C
A
D
C
D
B
A
二、非选择题
17.(1)热带草原气候。(2分)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共同影响(2分);地形(地势高)影响。(2分)
(2)东非大裂谷气温高,地表蒸发强,热气流随山坡上升,(2分)在洛伊塔山岭与来自马赛马拉高原下沉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持续的降雨,(2分)在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便形成了茂以森林。(2分)
(3)地下水(泉水)。(2分)理由:位于东非大裂谷,地下水或泉水容易从地层薄弱地带(断裂处)渗出地表;(2分)该区域旱季降水稀少,缺乏雨水补给(或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无冰雪融水补给),而水塘终年不干涸。(2分)
(4)位于多种小气候的交汇处,自然地理环境多样;属于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预少;保护区内人工水塘提供稳定水源,使动物能安全度过旱季。(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18.(1)国家政策的支持;(2分)双港口的建设;(2分)临港工业区的发展。(2分)(2)变化特点:工业用地量增加最多,(1分)占总用地比例上升最快。(1分)问题:城市服务设施滞后(或服务能力薄弱);环境污染压力大;城市空间结构不平衡。(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3)优化或升级港区工业,减少工业污染;增加双城间的交通线路,加强人流、物流联系;控制海岸带用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引入先进技术,培育海洋高新产业;双港区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每点2分,答对其中四点得8分)
19.特征:湾内高于湾外;(2分)湾北部偏多,南部较少。(2分)成因:锦州湾北部多河流汇入,带来大量微塑料;(2分)湾区为半封闭海域,秋季以偏南风为主导风向,导致湾内微塑料不易往湾外扩散;(2分)湾内海流集中在中南部,导致微塑料聚集在北部,南部较少。(2分)
20.问题:草场退化严重;(2分)土地荒漠(沙漠)化加剧。(2分)
措施:减少草地载畜量,适度放牧;减少畜牧业人口,发展多种经营;推进草场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草场资源配置,培育人工草场;加强宣传监管,保护现有草场资源(任答三点得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