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31 19:2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归纳
知识点1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长征(战略转移)原因
直接原因:红军第________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长征时间:________年10月—1936年10月。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遵义会议(转折点)。
遵义会议
召开
________年1月,贵州遵义
主要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__”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________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会址
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______
______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________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知识点2 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四渡________(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________(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爬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________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
(2)________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________________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________。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知识演练
核心知识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1927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与材料中“遭到挫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
2.下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3.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分界线”喻指的是长征(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核心知识点——过雪山草地
4.红军长征途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突破乌江
D.强渡大渡河
核心知识点——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5.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里的陕北具体指(  )
A.遵义
B.吴起镇
C.会宁
D.瑞金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远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  )
A.井冈山会师
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知识过关
1.下图是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1934—1937年又大幅下降。导致这种上升和下降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分别是(  )
A.红色政权的建立 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
B.五四运动的发生 红色政权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成立 北伐胜利进军
D.五四运动的发生 国民革命失败
2.为纪念红军长征,某电视台推出“忆红军,寻红旅”系列节目。该节目正确的“红旅”路线设计应该是(  )
①遵义 ②泸定桥 ③赤水河 ④吴起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3.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4.“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要在运动中打败国民党军队
B.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D.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遵义某校准备开展一场“纪念遵义会议”的合唱音乐会,演唱《长征组歌》中的四首:①《四渡赤水出奇兵》,②《过雪山草地》,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到吴起镇》。如果按红军长征路线依序演唱,其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6.李明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参加“重走长征路”的夏令营活动,去追寻前辈的足迹。下面是李明同学画的一张红军长征路线草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核心素养要点:勇于探究]
(1)写出图中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地名,并说出这是哪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6分)
(2)说出这支红军何时从A地出发。(2分)
(3)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7.〔史实与推论〕阅读下面的材料后答题。(6分)
材料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开始时,党和红军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左”倾教条主义者手中。党和红军中大多数人在惨痛的事实教育下,认识到再也不能照那条错路(即“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继续走下去。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历史性决断的会议。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一切按“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会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直入云南,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
(1)根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括号内画“√”;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画“×”;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画“○”。(4
分)
①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②193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  )
③遵义会议决定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④遵义会议后红军先后抢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到达陕北。(  )
(2)根据材料,归纳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2分)
答案
知识点1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4
1935

毛泽东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生死攸关
知识点2 过雪山草地
赤水
金沙江
泸定桥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吴起镇
(2)会宁
(1)国民党反动派
转危为安
(2)长征精神
核心知识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6
DBDABD
1-5
ACCAD
6.(1)A:瑞金。B:遵义。C:吴起镇。D:会宁。(每个1分)
中央红军。(2分)
(2)1934年10月。(2分)
(3)①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每点3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7.(1)√
×

×
(2)摆脱了“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历史性决断,即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2分)